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去風險與中國製造

(2024-03-14 14:31:12) 下一個

自2014年以來,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但去(2023)年,墨西哥超過北京成為與美國貿易最多的國家位(下圖 VISUAL CAPITALIST)。這使川普總統任期內開始的“脫勾”,或曰 “去風險”政策達到高潮:商品友岸或離岸外包。墨西哥作為該政策的最大受益國之一,迎來了製造業的空前繁榮。據埃莫西約(Hermosillo)市副總裁兼總經理貝洛(Julio Bello)指出,該市的原始設備製造商Cre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的收入增長在五年內翻了一番,因為許多客戶將部分製造業務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墨西哥。他說:“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裏,我們將增加一些線路並擴大產能。這將支持我們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長計劃。”另一個受益者是科列克容國際管理公司(Collectro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該公司幫助外國公司搬遷到墨西哥。科列克容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加列戈(Maria Elena Gallego)表示,員工人數已從8000人增加到10000人。

這些撤出中國大陸的外資公司也遷往其他國家,如惠普已開始將其筆記本電腦的部分生產從重慶的主要生產基地轉移到墨西哥和泰國,戴爾也是如此。蘋果公司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印度,而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已終止在中國的生產。隨著去風險化的加劇,去年第三季度,外國對華投資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在轉移生產的同時,外國投資者還在撤出在中國大陸的股票證券市場。據統計,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全球投資者還從中國股市和債券市場撤出了約1.589萬億元人民幣。這是否意味著game over for made-in-China(中國大陸製造商品的終結)?咱往下看。

企業出走的推手

的確,很多美國大廠都在推動中國大陸加一(China+1)策略,將部分產能從大陸轉移至第三國。但是,一些中國大陸公司也將其部分製造能力搬遷至墨西哥,以便更接近他們的美國客戶。而且根據《美墨加協定》,墨西哥製造的商品可以免關稅進入美國。自2018年以來,中國大陸企業已向墨西哥的項目投入了超過82.9億美元。在墨西哥蒙特雷市,已有10多個來自中國的品牌開始生產,包括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寧波旭升集團、寧波拓普集團和貝瑟爾汽車安全係統公司、家電製造商海信和家具製造商庫卡家居等(下圖 MEXICO NOW)。“中國公司正在其他國家建立或組建合資企業。越南和墨西哥都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拉賈瓦利基金會亞洲研究所所長、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大宇國際事務教授賽什(Anthony Saich)說。“(中國)正在利用這些國家成為美國的出口國。”包括越南和墨西哥在內的經濟體在對美國出口增長的同時,也在增加從中國大陸的進口。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已將曾經直接出口美國的產能轉移到第三國生產並出口到美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經濟學家施托爾岑貝克(Victor Stolzenburg)注意到,這種曲線出口“它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價格。”早在 10年前,北京就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BRI),鼓勵其公司在海外設立工廠。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可助其達到輸出過剩產能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以埃塞俄比亞的華堅鞋廠為例:截至2023年5月,該廠的年出口鞋產能為300萬雙,是埃塞俄比亞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試圖擺脫國內成本上升的壓力,並開始將非洲視為一個可行的選擇,”華堅實業控股埃塞俄比亞分部副總經理尹新軍說。“非洲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陸,相當於70年代和80年代開放時的中國。它缺乏資金、專業知識和係統。因此,在國內遇到瓶頸的中國公司正在尋求投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成千上萬的中國公司走出國門,尋求更低的土地成本和工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徐啟元表示:“即使沒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其他此類衝突,中國產業不可避免的遷移仍會發生。自2007年以來,我們注意到……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國內環境壓力不斷增加,以及其他挑戰。” 就像60年代和70年代發達國家將製造業轉移到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等發展中地區一樣。現在,中國大陸經濟也在轉型升級,向其它國家/地區轉移部分製造業。這樣還可以繞過貿易壁壘,因為七國集團國家正尋求降低與中國大陸關係的風險。

外企在大陸就地產銷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中國大陸供應鏈出走的同時,北京也在吸收外國投資 – 更新、符合其轉型升級的外國投資。如特斯拉正投巨資在上海臨港地區的現有工廠旁邊,建設一座龐大Megapack工廠,生產“一種強大的電池,提供能量存儲和支持,幫助穩定電網並防止停電”(下圖 the tesla space)。疫情後中國大陸重新開放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即訪華會見政府高官,表示他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特斯拉的目標是2030年要銷售2000萬輛汽車。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會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當然,上海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每年製造的汽車中,大部分在中國大陸銷售。

與特斯拉一樣,許多美國和歐洲公司的大部分銷售額都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大陸社科院的徐啟元說,2006年,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出口大約是其在中國大陸國內銷售額的7倍。2012年前後,這一比例幾乎相等,約90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之間。到2021年,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額是其出口的兩倍多。徐說:“如果你把外國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那麽他們三分之二的業務是‘在地產銷’-- 在中國大陸生產,在中國大陸銷售。”這或許能解釋德國巴斯夫公司斥資100億歐元在中國新建化工生產基地,和大眾汽車計劃投資10億歐元在其新中國中心的原因。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創始人兼總裁王輝耀認為,跨國公司意識到“中國有巨大的潛力。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 1000人口可能有800輛汽車,……但在中國可能隻有200輛。”所以,機會巨大。

清潔技術去風險化

然而,一些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開始行銷世界。如2023年,中國大陸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車出口國(下圖 xinhua)。大陸尤其在電動汽車領域已成為領導者。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顯示,盡管2018年大陸僅占全球電動汽車出口的4.2%,但2022年它的份額為35%。相比之下,日本在2018年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份額為24.5%,但在2022年暴跌至9.3%。如今,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最高的是中國大陸製造商比亞迪。比亞迪的質量與以前相比有巨大的提高,甚至可與特斯拉競爭。在2023年的上海車展上,比亞迪大出風頭,但並非唯一一家吸引眼球的大陸電動汽車製造商。各國觀眾對展出的大陸新能源車發出讚歎 – 中國電動汽車的確走在了前麵。日本本田執行副總裁兼代表執行官青山真司在體驗了中國大陸的電動汽車後宣布:“中國是世界上(汽車)電動化最先進的國家。”

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大陸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得益於政府政策的支持。現在這些中國大陸公司在歐洲市場的大舉進攻,正在促使很多國家的政府予以抵製。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展開了反補貼調查,歐盟主席烏馮德萊恩表示:“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允許惡性競爭……歐洲不要脫鉤,但需去風險。”如果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出現“任何真正的保護主義”,其針對的主要是中國大陸廠家。但是,歐洲,主要是德國,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售可能受到影響。中國的一些電動汽車製造商不僅躋身世界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之列,10家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中有6家也是中國人,中國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還控製著全球70%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供應著全球至少50%的風電設備(下圖 bloomberg)。因此,如果西方國家要實現氣候變化目標,同時降低其綠色技術(主要是中國)供應鏈的風險,這能行嗎?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Danny Quah說:“從世界如何管理這一(氣候)轉變的角度來看,我的感覺是,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這將是非常昂貴的。如果你想拯救地球,你就別老在價值觀上喋喋不休。暫時把它放一放,先解決麵臨的緊迫問題吧。”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2013年至2017年)的哈斯(Ryan Hass)同意美國應該“盡其所能加快向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的過渡”。他指出:“簡單的現實是,世界上大部分領先的(清潔)技術都在中國。如果美國想盡快向前邁進,那麽就需要與中國合作。”

參考資料

Moorcraft, B. (2023). 'A myriad of concerns': China is no longer America's top trading partner as the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o worsen — here's why the new number-one country is a big deal for the US. yahoo!finance. 鏈接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myriad-concerns-americas-number-1-180000857.html

Paulo, D. & Forss, P. (2024). Is de-risk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for made-in-China goods? can. 鏈接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cna-insider/derisking-made-china-goods-manufacturing-investment-mexico-green-tech-409458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