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萬聖節

(2023-10-30 14:51:26) 下一個

世界各國文化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的。明天就是北美的萬聖節(下圖1 NEW BOSTON RECREATION NH),即所謂的‘鬼’節了。而墨西哥則在後天(11月1日)慶祝有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結合的“亡靈節”(下圖2 tripsavy)。“亡靈節”持續兩天 -- 每年11月1日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祭奠去世的成年人。中國大陸、越南、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呢,也有類似的節日 -- 每年四月初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清明節(下圖3 studycli)。與亞洲國家清明節那天嚴肅沉重的心情不同,北美加拿大和美國人則在每年的10月31日歡度‘萬聖節’。說“歡度”是因為當天晚上,穿著光怪陸離的孩童們,會在父母哥姐的帶領下,嘻嘻哈哈地在社區挨家串的討要糖果。

日前在社區散步時,見到一些房屋前各種各樣的應景裝飾。不由拿出手機,把這些妖魔鬼怪記錄下來,留作紀念,也在此與感興趣的朋友分享(下麵的插圖 除注明出處外,均為筆者拍攝)。與此同時,我想要了解萬聖節的由來。於是便上網去搜索相關資料。你猜怎麽著 – 還真找到不少關於萬聖節淵源的資料。

萬聖節的由來 

今天的萬聖節可以追溯到凱爾特人(Celtic)的Samhain節(下圖4 Allora Rayne),受到了凱爾特語國家的民俗和信仰的影響,包括一些異教徒的根源。Samhain這個字的意思是“夏天的結束”,這個節日標誌著收獲季節的結束和冬天的到來。凱爾特人相信,此時活人和死人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死人可以回到他們死前的地方行走。此外,那些在過去一年中去世的人,以及由於某種原因還沒有離開的人,可以在這個時候離開,並可能在告別中與生者互動。

親人遲早會離開,前往生命的最終歸宿。因此,活著的人不用怨天尤人,反倒以積極的心態,為死者準備最喜歡的東西。據信萬聖節那天,不但離去的親人會重訪故地,許多其他類型的靈魂也可能伴行 -- 精靈、各種 “小人物”、人們在夢中見到的‘東西’和黑暗能量,都很可能會來拜訪。此外,一個可能被冤枉的人的精神也很有可能出現。為了欺騙鬼魂,人們用篝火上的灰燼使自己的臉變黑(“偽裝”),並發展成戴口罩。一個活著的人會認識到所愛的人的精神,然後可以展示自己,但在其他方麵保持安全,免受黑暗勢力的不必要關注。隨著1845-1849年馬鈴薯饑荒期間愛爾蘭人的流離失所,他們也將Samhain的儀式帶來美國。主要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又將民間傳統,如南瓜燈,融入萬聖節。

萬聖節的北美演化 

1914年, 堪薩斯州希瓦塔(Hiawatha)村的伊麗莎白·克雷布斯 (Elizabeth Krebs) 請來了一支樂隊,動員全村參加了一場服裝比賽,並舉行了遊行。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喜歡這種喜慶形式的萬聖節,而不是之前那種破壞性的。她成功的消息傳到了堪薩斯州以外的其他城鎮,這些城鎮也采用了同樣的慶祝形式 -- 萬聖節派對,包括服裝比賽、遊行、音樂、食物、舞蹈和伴隨著可怕的吸血鬼、僵屍、女巫、海盜、妖魔鬼怪和外星人等。克雷布斯夫人也有時被稱為“現代萬聖節之母”,因為她開啟的堪薩斯州希瓦塔(Hiawatha)村萬聖節狂歡節引發了許多類似節日每年都會舉行。

 

10月31日晚上究竟是如何演變成挨家挨戶索要糖果的,目前尚不清楚。但已知最早出現在印刷品上的“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這句話,出現在1927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布萊克伊市的報紙刊登一篇文章中。該篇文章講述孩子們在萬聖節當晚以這種方式挨家挨戶要糖的故事。孩子們得到了糖果,房主也安然無恙。到20世紀50年代時,身著“奇裝異服”的兒童“不給糖就搗蛋”成為萬聖節晚的標準模式。如今,萬聖節是一個世俗的社區節日,與宗教或傳統沒有任何關聯。

參考資料 

Mark, J. J. (2023). History of Halloween.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鏈接  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1456/history-of-halloween/

Wiki. (2023).Halloween.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lowee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