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陸貨在俄市場開掛

(2023-05-15 16:46:09) 下一個

俄烏衝突爆發,西方國家對俄實施製裁。普遍預料,在西方一輪比一輪更嚴苛的製裁下俄羅斯經濟會凋敝,甚至崩潰。但實際情況是,2022年俄羅斯經濟運轉比預期要好,僅萎縮2.1%。這主要因為俄羅斯在油氣方麵取得了良好的結果。在對歐洲出口下滑不大的同時,卻增加了對印度、土耳其、和中國大陸的油氣。尤其是印度,俄羅斯2022年輸送到印度的能源收入提升了1000多倍。由此,俄羅斯2022年的油氣收入為2007年以來最高。俄羅斯老百姓依然兜裏有錢,心中不慌。於是,他們繼續需要買買買 -- 從手機,到汽車,到一切。但西方製裁使全球品牌紛紛逃離俄羅斯,人們再難消費從麥當勞漢堡、蘋果手機到豐田、寶馬和奔馳汽車這類西方舶來品了 (下圖1/2 INVENTURE/TOI )。一年過去了,俄羅斯人還好嗎?是的,他們還行 -- 依然有漢堡吃,有智能手機用,也可以買到質量好的汽車。隻是,這些商品不再是傳統西方國家生產製造,而是大多來自曾經令俄羅斯人不屑一顧的中國大陸。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如今在俄羅斯,小米和其他大陸智能手機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要知道在截至2021年底時,大陸品牌還隻占俄羅斯40%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西方品牌退出後的一年裏,大陸的汽車也在迎頭趕上 -- 包括哈弗(Havel)、奇瑞(Chery) 和吉利(Geely) 在內的大陸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從10%飆升至38%。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間的距離似乎比人們想象的要近得多,尤其是當北京堅稱在烏克蘭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時候。

普遍認為美國是俄烏衝突的是最大贏家之一,如果不是最大贏家的話 -- 更緊密地團結了西方盟國,輸出了更多的油氣。印度也堪稱贏家 -- 廉價自俄買購原油,經煉製後加價出口給西方國家,三哥賺翻了。中國大陸呢,也算得上贏家 – 俄羅斯幫助分散一哥美國對大陸的壓力、幫助提供更可靠的部分油氣資源、幫助吸納大陸電子產品和汽車。

咱今天就來掰扯掰扯俄烏衝突爆發一年多後的今天,中國大陸消費品在俄羅斯市場的實際情況。

智能手機

衝突發生前,俄羅斯市場上就有不少大陸智能手機出售。據報道2021年12月時,大陸手機占據俄羅斯智能手機市場近40%的份額。全球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的數據顯示,現在大陸品牌以95%的俄羅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小米和Realme 的手機目前位居銷量榜首 (下圖 The Moscow Times)。曾經三星和蘋果共同占據了53%的俄羅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如今則降至3%。Counterpoint 副總監斯崔傑(Jan Stryjak) 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小米、Realme和榮耀(Honor),這三家中國科技巨頭旗下的品牌,“迅速做出反應,抓住了機會”。該出版物報告稱,與上一季度相比,2022年第三季度,他們對俄羅斯的發貨量分別增長了39%、190%和24%。

大陸其他電子產品也在俄羅斯攻城略地,擴大市場份額。華為去年成為俄羅斯第二大筆記本電腦銷售商,市場份額在2021年還是第八位。根據日經亞洲的一份報告,美國惠普在2022年則從前一年的第一位跌至第四位。

汽車 

在大陸智能手機和電子產品大劇侵入俄羅斯家庭的同時,其汽車開始占領俄羅斯的道路。隨著大眾汽車、梅賽德斯-奔馳集團(Mercedes-Benz Group) 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等製造商退出市場,大陸包括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微型貨車製造商奇瑞汽車(Chery Automobiles Co) 和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 Co) 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上取得了領先地位。這三大集團2022年在俄的新乘用車和小型商用車總銷量市場份額為16.5%,較上年的6.3%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根據數據提供商Autostat的數據,俄羅斯人在2022年購買了創紀錄的大陸汽車數量 (下圖 CNN)。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盡管俄羅斯汽車市場下滑,但去年中國大陸在俄新車的銷量仍逆勢增長。如果當前的製裁不予撤銷的話,大陸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肯定會繼續上升。

俄羅斯汽車分析師別斯帕洛夫(Vladimir Bespalov) 對路透社分析大陸汽車在俄市場增銷時表示,西方汽車品牌撤離俄羅斯後,俄羅斯本土車企製造的汽車產量,尤其是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總部位於北京的谘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 的創始人塗樂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在市場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中國人很高興填補這個漏洞。”中國大陸汽車趁虛而入迅速進入俄羅斯填補了空白,哈弗(Havel)、奇瑞(Chery) 和吉利開始在俄羅斯熱銷 (下圖 THE STRAIGHTS TIMES)。現在俄羅斯本土車企的大路貨汽車售價隻要150萬盧布(23,961美元),保有相當的低端汽車市場份額。而中國大陸“高品質”汽車的售價卻超過250萬盧布還需求旺盛,正填補西方車企撤離後空出的中、高端市場。

俄羅斯的困境 

俄羅斯政府當然不希望看到大陸企業在俄羅斯一家(一國)獨大的情況。於是在今年3月,俄羅斯宣布了平行進口計劃,授權零售商在未經商標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從國外進口產品(走私?)。該政策涵蓋從豪華服裝到汽車等各種產品。於是俄羅斯人有能夠獲得蘋果和三星的產品了,但它們的價格離奇的高 -- 第三國的商販冒險銷售禁運產品的目的,就是要大賺一筆。雖然這些“名牌”售價極高,可在使用時甚至比不上正常出售的大陸手機。Counterpoint 分析師拉斯托吉(Harshit Rastogi)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到了俄羅斯用戶在這些高端進口產品方麵麵臨的問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他寫道,買到這些後門進口的蘋果和三星“高檔手機”的俄羅斯人難以下載在俄羅斯被屏蔽的應用程序,因而使用時經常卡頓。通過平行進口購買汽車的人也麵臨著類似的問題,一些俄羅斯人仍在從哈薩克斯坦或烏茲別克斯坦購買奧迪和梅賽德斯 (下圖 THEWALLSTREETJOURNAL)。但無法獲得正常的汽車保養,一旦出現問題,也無法保修。因此,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一天不取消,俄羅斯就得繼續購買使用他們曾經不屑的大陸產品,或者質量不敢恭維的俄羅斯本土大路貨。

陸企可能遭遇的雷 

大陸企業在俄羅斯似乎一片光明,可以就這麽一直在俄羅斯市場上躺贏,直到西方撤銷對俄羅斯的製裁。但實際情況更複雜,大陸企業,尤其是車企,的內心也有煎熬。因為雄心勃勃的大陸大型汽車製造商還有一個大目標,眼睛一直盯著西方市場,尤其希望進軍歐洲和美國 (下圖 INSIDER)。畢竟,西方的車市更大,賺大錢的機會更多。據彭博社報道,吉利及其創始人李書福麾下包括沃爾沃汽車公司和Polestar 汽車控股公司。吉利和沃爾沃旗下的Lynk&Co 品牌在柏林、巴塞羅那和米蘭等城市提供每月租車服務,吉利旗下的Zeekr 品牌正在與穀歌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 合作。如果吉利的汽車在俄羅斯市場太過紮眼,吉利汽車在其他歐洲國家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因為,與許多站在烏克蘭一邊的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發動的戰爭幾乎是零容忍度。德國海德堡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魯迪亞(Marina Rudyak) 告訴彭博社,大陸的奇瑞、長城和吉利汽車之所以沒引起注意,是因為它們在歐洲或美國並不知名。一旦這些車因為在俄羅斯市場成功而上熱搜,歐洲人對烏克蘭的支持有可能讓這些大陸車企得不償失,丟掉它們在俄羅斯之外的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確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而且,大陸當前在俄羅斯市場的位置也並非前程無憂 -- 當戰爭結束,國際品牌重返俄羅斯後,沒準兒俄羅斯人更願用歐洲人的產品。畢竟,俄羅斯人自認是歐洲人,且向來不屑歐洲之外的一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世界上沒有躺贏的好事兒。大陸企業可得想好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參考資料   

Aleksashenko, S. (2023). Russia after a year of sanctions. ALJAZEERA. 鏈接  https://www.aljazeera.com/opinions/2023/2/28/russia-after-a-year-of-sanctions

FP Exoplainer. (2023). Big Beijing Steps In: How Chinese brands are replacing iPhones and Audis in Russia’s sanction-hit economy. Firstpost. 鏈接  https://www.firstpost.com/business/chinese-brands-smartphones-cars-russia-economy-sanctions-ukraine-war-xiaomi-12235702.html

He, L. (2023). China is helping to prop up the Russian economy. Here’s how. CNN. 鏈接 https://www.cnn.com/2023/02/22/economy/china-russia-economic-ties-ukraine-intl-hnk/index.html

He, H., Zui, M. & Wong, K. (2023). Ukraine war, 1 year on: for Chinese businesses, perils and pitfalls as supply chains have chang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鏈接  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210625/ukraine-war-1-year-chinese-businesses-perils-and-pitfalls-supply-chains-have-change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隻要當前感覺好就好,還管以後洪水滔天?短視+短期效應
大阪書生 回複 悄悄話 陸企?不規範呀!綠黨才這麽用。藍黨說匪企,白黨說中資,陸人說國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