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條軍規(Catch-22)是著名黑色幽默小說作家海勒(Joseph Heller)的成名作,它現已成為代名詞,其眾多含義之一便是表達左右為難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死循環,跌進邏輯陷阱。以第22條軍規形容美國目前在應對烏克蘭緊張局勢時的處境頗為貼切,也對未來美國處理台灣問題有一定借鑒意義(下圖 CanStockPhoto)。
現在被稱為烏克蘭的國家曾經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其的曆史與俄羅斯的曆史有著幾個世紀的緊密聯係。即使是17世紀烏克蘭獨立的民族英雄本人也承諾效忠俄羅斯沙皇,以贏得俄羅斯對其反抗波蘭起義的支持。由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創建的敖德薩(Odessa)是俄羅斯帝國文化和經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克裏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港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所在地;烏克蘭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隻是俄羅斯人。所以,俄羅斯永遠不會接受一個真正獨立的烏克蘭。
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政府時期,蘇聯的最終解體使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但俄羅斯人廣泛視葉利欽時代為一段國恥時期,認定俄羅斯那時失去的必須予以扭轉挽回。大部分烏克蘭人珍視自己的獨立,並越來越多地將俄羅斯視為威脅。然而,許多俄羅斯人可能更願意相信,俄羅斯重新主導烏克蘭並最終會受到烏克蘭人的歡迎。接受烏克蘭向西方軌道漂移對俄羅斯國家合法性的威脅太大了,俄羅斯聯邦是建立在恢複俄羅斯權力和榮耀的承諾之上的。
隨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和戰爭危險的增大,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正為可能發生的這場戰爭做好充分準備。問題是,當莫斯科不顧警告發動襲擊時,美國是否要直接介入,擊退俄羅斯入侵?
答案是簡單而肯定的,美國必須要出擊,因為俄羅斯是侵略者。2014年對克裏米亞的占領,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分割。如果美國不阻止俄羅斯,任由它進一步肢解一個主權鄰國而逍遙法外,《聯合國憲章》就會是一頁廢紙,而北約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茲事體大還在於,這攸關美國的信譽和世界對美國實力的看法:如果美國這個全球唯一超強,連一個沒落的二流國家的脅迫都無法硬鋼,那如果麵對的是綜合實力更強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呢?如果讓俄羅斯得逞,中國大陸會如何看待美國?全世界,尤其台灣,如何看待美國的承諾?今天如果美國妥協,同意普京大帝的條件,北約永不接納烏克蘭加盟。那當中國大陸兵臨台灣時,美國難道不會也同意大陸的統一?印度還會繼續起哄,不時在邊境跟中國大陸搞搞震?放棄烏克蘭還有可能讓俄羅斯更加相信它可以繼續推進,以類似策略改變其它臨近東歐國家現狀,使之有利於俄羅斯。
迄今,俄羅斯似乎無視拜登總統和西方盟國空前製裁的警告,繼續陳兵俄烏、白烏邊境,隨時都可能入侵烏克蘭。那麽若入侵發生,我們真要跟他們大打出手嗎?
鑒於俄羅斯核武和常規武裝力量的規模份量,拜登總統認為美俄開戰是瘋狂之舉,將會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災難性世界大戰。尤其是當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並非俄羅斯,而是中國大陸的時候。除戰爭外的任何反應,能夠扭轉俄羅斯采取重大軍事行動的意誌嗎?為此,美國和西方盟國威懾對俄施以“難以承受的製裁”,可普京最近訪問中國大陸和俄羅斯駐外大使們對製裁不屑一顧等行動表明,俄羅斯/普京已經準備好並能夠承擔可預見的代價。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也並沒有閑著,而是繼續在南海固島,在東海和台灣海峽巡弋,在建造更多的軍艦和戰機,導彈和衛星。自1949年以來,與台灣統一一直是中國大陸外交政策的中心目標。相較烏克蘭之於俄羅斯,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重要性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陸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的意誌也更為堅定。如果在美俄衝突時大陸發起“解放台灣”的行動,美國將麵臨兩線作戰的風險。而國家力量消長的現實,在大陸對台灣采取“斷然措施”時美國會更猶豫是否與大陸針尖對麥芒。就戰略層麵來說,美國本來是需要與俄羅斯建立更穩定的關係,使美國的主要力量向太平洋轉移,以便全力對付中國大陸,阻止其在印太的發展擴張地。
因此,美國在麵對烏克蘭危機的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是,為了維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必須反對俄羅斯奪取烏克蘭更多領土的任何企圖。如此一來,美國可能無法應對其他更重要的突發事件(如台灣)。但如果美國改變立場,拋棄烏克蘭,任其被納入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把更多的注意力對準中國大陸的威脅,美國又將失去反對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的道德基礎 —— 畢竟,烏克蘭是聯合國成員國、世界各國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而台灣甚至沒有被美國(和絕世界大多數國家)正式承認為一個國家。
因此,基輔和台北都需要現實地看待美國在保持其獨立性和完整性的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也許會得到美國的支持,但這種支持並非決定因素。
*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米爾曼(Noah Millman)去年12月發表的《美國在台灣和烏克蘭問題的第22條軍規》一文。
參考資料
Millman, N. (2021). America's Catch-22 in Taiwan and Ukraine. THE WEEK. 鏈接https://theweek.com/foreign-policy/1007674/americas-catch-22-in-taiwan-and-ukraine
的成名作,它現已成為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