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0)年底阿裏巴巴金融服務分公司螞蟻集團的IPO叫停(下圖 YouTube)、今年出台針對在線教育公司和騎乘共享頭部企業滴滴出行規定,大陸政府下重手整頓技術市場的行為在投資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福布斯》(Forbes)撰稿人喬治·卡爾霍恩(George Calhoun)在7月初指出這一政策的後果,“在紐約交易的98家中國公司的納斯達克金龍指數(Nasdaq Golden Dragon Index)一周內下跌14%,市值損失1300億美元”。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美國在中國大陸的風險資本實際上在2018年達到頂峰後,即在大陸監管機構針對在線教育公司和騎乘共享巨頭滴滴出行的新規定出台之前, 就已經開始減弱。新規定的出台隻是讓這一趨勢加速並廣而知之而已(下圖 Bloomberg)。盡管如此,大陸這麽做就為了阻止讓外部投資者獲得中國公司數據嗎?或許吧。可僅僅為了數據安全就下如此重手?
更可能的是與中國大陸的國家戰略,即《中國製造2025》(下圖 CHINA BRIEFING)有關 -- 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能夠自主保障。這樣的話,大陸企業可以控製中國大陸技術市場的份額,以及需要實現“中國製造”的不同產品零部件產量。通過政策將引投資和創新者導向特定的行業和地區,以實現《中國製造2025》。
再回到螞蟻和滴滴出行,以及在線教育,無論它們多受市場熱捧和成功,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均非大陸期望開發獲得的核心技術。這些企業所擁技術的戰略重要性,遠低於將決定中國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半導體和衛星核心技術(下圖 DHL)。將資金和人才聚焦於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核心技術,這不僅是中等發達國家中國大陸的明智國策,即便像美國這樣擁有豐富人才和資金的唯一超級大國,也是非常可行的。
對此,著名企業家兼投資人、 PayPal共同創始人、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有同感(下圖 CNBC)。蒂爾抱怨說,在過去50年裏,美國的技術進步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數聰明的科技人才不願從事能源、交通和醫療等含硬核技術項目,而寧願開發遊戲和推出電子商務網站。因為遊戲開發和電子商務不需要創造發明新技術,通過整合現有技術,就可以更容易地快速完成。
駐台北技術觀察員本·湯普森(Ben Thompson)同意,大陸新政策核心動機著眼於新技術開發。他在一份名為《策略》(Stratechery)的時事通訊中指出,“針對滴滴的行動並非完全出乎意料,至少就中國政府與其最大科技公司之間的衝突而言是如此。早在2018年,中國就凍結了新遊戲的審批。雖然現在重啟了遊戲審批,但騰訊理解了政府的政策指向,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整合,更加注重對新興技術市場的關注。” 你覺得是否螞蟻金服和滴滴出行這類公司的發展,會影響到大陸實現掌控核心技術的目標嗎?抑或大陸的科技新政有別的更深層的目的?
參考資料
Karlgarrd, R. (2021). The Bigger Picture Behind China’s Tech Crackdown: Ambition To Achieve Tech Supremacy. Forbes. 鏈接 https://www.forbes.com/sites/richkarlgaard/2021/08/15/the-bigger-picture-behind-chinas-tech-crackdown-ambition-to-achieve-tech-supremacy/?sh=25baf961ee77
“二者不一定互斥。IT企業有了錢就投向自動車、量子計算、智能醫療。搞遊戲的人才也可以為無人機、機器人出力。沒道理為了先進製造打壓遊戲和電商。我覺得還是字麵上的目標更合理:反壟斷;給學生減負擔、少電玩;降低外資對重要企業(掌握大數據)的控製。這幾個都不是靠市場法則可以糾正的,是政府應有的責任。”
"說來說去,又回到是“看得見的手”,還是“看不見的手”指揮經濟運作。“看不見的手”有時給不出最佳答案,但是“看得見的手”一定給出最壞的那個答案。特別是小學生的那隻“看得見的手”,總是嫌最壞的還不夠壞,會親手製作最最壞的答案。"
沒有GoogleFacebook發財,攢了點閑錢,誰能投資半導體開發他們要的硬件?
小學生的思維,不是咱能理解的。
井觀天 發表評論於 2021-09-28 07:27:51
啃硬骨頭而不是掙俏錢
這城裏十個有九個看到中國新政,就隻知道罵,連文革2:0都編出來了,願意動腦子的人就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