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從1G到5G (I) 摩托羅拉

(2020-09-04 08:33:47) 下一個

1973年4月3日是世界移動通訊產業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就在這天,摩托羅拉 (Motorola) 這家小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帕 (Martin Cooper) (圖 Google Images),手持一個約兩塊磚頭大的長方型匣子,站在紐約街頭給尤爾·恩格爾 (Joel Engel) 打電話: 我現在正用一部便攜式蜂窩電話跟你通話。而尤爾·恩格爾是摩托羅拉公司的競爭對手、當時也在研製無線電話的AT&T公司的主管。這是有據可查的人類第一次“真正的手機通話,”雖然這部 “手機”真的很大也很重。

這次通話後又過了10年和大量資源的投入,摩托羅拉終於在1983年推出了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手機“摩托羅拉 Dyda TAC 8000X,”以及伴隨的移動通訊係統及標準,成為1G的實際製定者 (圖 Google Images)。摩托羅拉主導的1G移動通信,開啟了無線移動通信先河。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1G移動通信技術也有著固有的缺陷:使用傳統的模擬信號,製式技術繁瑣,語音通話易被截聽,易受幹擾,安全性差等。

  一年後的1984年,芬蘭的諾基亞 (Nokia) 這家以伐木和造紙為主業的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名為“Senator”的移動電話。雖然“Senator”在各方麵都難以媲美DynaTAC,它的研製成功顯示歐洲國家對新興通訊技術的重視和實際行動能力。

鑒於摩托羅拉 Dyda TAC和諾基亞Senator手機暴露出的短處,一些歐洲國家決定要建立新的、具有統一製式、更多樣的功能、采用數字信號、抗幹擾能力更強的統一移動電話標準,即名為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第二代移動網絡技術 (2G) 製式 (圖 Google Images)。很快,歐洲便在1987年9月7日建立了自己的移動通信產業標準 – GSM。該標準投入使用之後,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很快成為歐洲、亞洲、乃至全球實際上的標準,由此開始了全球電信的2G時代。統一的標準使歐洲手機產業的的成本大幅下降,手機售價和話費也隨之快速下降,手機快速普及化。

諾基亞明白自身技術落後,麵臨淘汰。因此緊盯移動通訊動向,GSM一經問世,便乘上了GSM這列2G快車,迅速研發相應技術。1989年就開始,諾基亞向芬蘭的運營商提供GSM網絡設備;1991年,芬蘭總理Harri Holker用諾基亞的移動通訊設備,打出全球第一通GSM的電話;1992年,諾基亞推出了第一台GSM手機,諾基亞1011 (圖 Google Images)。

與此同時,因其領先的1G技術,及最大的電信公司AT&T由於美國政府反壟斷法被肢解,摩托羅拉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信公司。在1993-1995年間,摩托羅拉大量銷售網絡基礎設備基站和手機,收入增長達27%。

但從1995年時,形勢開始逆轉,諾基亞挾帶優於1G的GSM手機攻城掠地,很快就將全球大部移動通訊市場盡收囊中 (圖 Google Images)。麵對諾基亞的攻勢,1997年時利潤下跌了33%的摩托羅拉,不是去引入新的數字技術,而是推出了StarTAC這部世界上第一台、但繼續使用1G模擬信號的拆疊手機(注:StarTAC後來有推出2G版本)。

無可否認,摩托羅拉對1G的模擬網絡留戀是有原因的:保持住既有的、為數不少的那些活躍於美國的電信市場的小型運營商。因資金原因,這些小運營商更傾向使用價格低廉但製式紛繁的舊技術,和已鋪設好的模擬信號網絡。

其實,摩托羅拉也非常清楚1G的弊端,且早已開發出自己的2G技術 (TDMA)。但因運營商的原因,摩托羅拉遲遲無法推出TDMA。1990年當見到CDMA技術的2G製式已占有美國無線通訊市場50%時,摩托羅拉轉向CDMA,放棄了自研多年的TDMA技術。以後的事實證明, CDMA的確是一項十分優秀的先進通信技術,摩托羅拉轉而研發CDMA技術是正確的和必要的。但摩托羅拉顯然對CDMA技術的複雜性缺乏準備,因而低估了轉向需耗用的工作量。這樣一來,摩托羅拉的CDMA開發進展緩慢。與此同時,摩托羅拉還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超前、但成本高昂的“手機網絡替代方案”:包括iDEN,以及衛星通信計劃—銥星計劃 (Iridium Phone) (圖 Google Images)。

結果,花了摩托羅拉50億美元 (2020物價約100億美元) 的銥星計劃在1999年宣告失敗。當1999-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破後,摩托羅拉基本退出網絡基礎設備的市場,隻能專注於手機設備的生產和研發了。摩托羅拉的網絡基礎設備業務,也由朗訊 (Lucent Technologies)這家從AT&T分拆出來的公司接收。

未完待續

動機資本. (2020). 美國 5G 掉隊簡史 . 新浪微博. 鏈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09862875759110

西門子中國. (2019). 最有可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是哪種技術? 知乎.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10169/answer/760901945

Campbell, C.(2019). Inside the controversial company helping China control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Time. 鏈接 https://time.com/5594366/5g-internet-race-huawei/

Cowen, T. (2019). Why is the United States behind on 5G? Marginal revolution. 鏈接 https://marginalrevolution.com/marginalrevolution/2019/07/why-is-the-united-states-behind-on-5g.html

Kania, E. (2020). Why Doesn’t the U.S. Have Its Own Huawei? Politico. 鏈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agenda/2020/02/25/five-g-failures-future-american-innovation-strategy-106378

Odin. (2020). 美國5G掉隊簡史:從領先到緊張. 新浪5G. 鏈接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09883335573576?_wb_client_=1&object_id=1022%3A2309404509883335573576&extparam=lmid--4510315617054736&luicode=10000011&lf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7%A7%BB%E5%8A%A85G%E5%9F%BA%E7%AB%99%23&featurecode=1000000

Tong, S. (2020). Here’s why there’s no U.S.telecom giant like Huwei. MARKETPLACE. 鏈接 https://www.marketplace.org/2019/03/01/heres-why-theres-no-us-telecom-giant-huawe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