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有幾乎勢均力敵的三星,在後麵如緊追不舍,隨時都在尋覓彎道超車的機會,如GAAFET,Gate-All-Ground FET,或任何可能出現的顛覆性技術。這樣的公平競爭並不可怕。因為台積電也在不斷前行,甚至比三星更加努力。台積電人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但是,未來台積電將要接受的考驗是如何跨越橫亙在前的兩座大山 (圖 Google Images) - 美國要收回全球半導體產業主導權的計劃,和中國大陸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的決心。
眾所周知,美國掌握著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技術,擁有關鍵半導體製造設備光刻機(ASML)長臂管轄的能力,以及左右台積電重大決策的股權。剛剛收到的消息,美國政府將資助擬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5nm製程的工廠。為了國家利益,美國可以在上世紀80年代以日本東芝售賣五軸機床給前蘇聯為由(圖 Google Images),讓當時風頭無兩的日本半導體企業徼械投降。同樣是為了國家利益,美國政府2013年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逮捕了法國阿爾斯通全球副總裁皮耶魯齊(圖 Google Images),讓通用電氣順利拿下競爭對手阿爾斯通,以及阿爾斯通手握的大訂單。現在擁有比80年代更強大的政治,軍事,科技,和金融力量的美國,一旦決定要讓美國重執半導體製造之牛耳,從台積電,從三星,以及從世界任何國家吸引人才技術來再續自己半導體製造曾經的輝煌,應該比當年台積電從美國吸引人才技術發展自己的半導體製造,三星從台積電和美國吸引人才技術發展自己的半導體製造,要來的容易得多。當需要時,台積電是否必須為美國的國家利益作出重大讓步,乃至犧牲,那就是anyone’s guess了。畢竟,相較於美國在亞洲的基石的盟國日本,以及美國的最重要的盟國之一的法國,台灣的分量要輕不少。相應地,美國出手時的顧慮會很少,如果有顧慮的話。台灣有太多需要求助於美國的地方。
台積電必須要跨越的另一道坎,便是中國大陸正自主建設的半導體產業。因華為黑名單引發的高端芯片禁運,讓大陸加快了自主建設的半導體產業的步伐。過往的例子證明,但凡大陸決定以舉國之力去做一件事,那就會無往而不成,比如,原子彈核武器,航天衛星,量子通訊,以及竟然讓美國政府修改禁令的華為5G技術。台積電需要擔心的不是大陸生產出滿足自身需要的半導體高端芯片,而是大陸將半導體高端芯片做成白菜價,然後出口到世界。曾經美國人瞧不起亞洲人,日本人瞧不起台灣人,台灣人,香港人瞧不起大陸人。但日本人,台灣人,香港人,和大陸人都做出了讓老大心驚肉跳的成就,讓美國人重新認識了這些亞洲人。穀歌前總裁、現任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任的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圖 Google Images)在本月18日接受BBC廣播四台專題節目《新科技冷戰》訪問時指出,“在關鍵的研發創新方麵,中國人可以和西方同樣優秀,甚至可能更優秀。”所以,台積電千萬不要小覷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擁有世界上兩個最大市場之一的中國已經追趕至7nm了,一不小心她就可能彎道超車的。
台積電需要具有新思維的領導,在新的形勢下做出像當年張忠謀那樣的高瞻遠矚的決策,讓台積電能遊刃有餘地遊走於中美兩個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大國之間,繼續笑傲江湖。
(全文結束)
參考資料
Corera, G. (2020). Eric Schmidt: Huawei has engaged in unacceptable practices. BBC News. 鏈接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3080113
據說1961年爆炸的原子彈是赫魯曉夫給的樣品;
衛星也是俄羅斯的技術;
絕大多數軍工技術來自俄羅斯,
西方的拿不到沒辦法。
還有潛艇的淨音技術,
基本上沒有原創。
你可能沒在國內搞過課題,
都是領導放在第一排位,
名利都拿走了。
你願意當墊腳石嗎?
一個多月來天天講台積電如何如何。
你的資料是準確的,但是台積電有很好的產業群聚,
在美國很難複製。張忠謀每次從國外拿回軟件、硬件,
都會跟台灣廠商說,你要做的比它好便宜,我就用你的。
這樣培養出來一大批配套廠商。
台積電拖拖拉拉猶豫不決去美國,
一是成本太高,比如蓋廠房的成本是台灣的6倍;
二是一些配套廠商說不去,盡管美國給了很多優惠條件,
比如一去就發綠卡;
三是怕美國工會,沒人肯加班,關鍵時刻需要加班。
台積電,ASML 的主要投資人都是美國人。
但對大陸, 你顯然完全缺乏了解。 。。。
所以, “台積電必須要跨越的另一道坎,便是中國大陸正自主建設的半導體產業。” 其實不存在。
------
以前大陸芯片也最大的障礙是國外芯片的供應,因為廠家一旦用上某個國外芯片,即使國內有了替代也不會用,造成國內芯片廠商的銷售總是上不去。現在這個障礙沒有了,隻要有國內的替代,一定會使用,所以國內芯片廠商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一旦產品有了銷路,再一點點改進,芯片工業就是這樣搞上去的。
回複 '半島人' 的評論 : 與美國有相當差距的中國都能吸引到包括梁孟鬆,蔣尚義在內的多達3000名芯片人才,以美國的吸引力,相信招攬相關一流人才還是不難的。
---------
吸引一流人才是一回事,把事情做到極致是另一回事。回顧曆史,家電,汽車,芯片,電腦,都是美國領先然後衰弱,被別的國家替代,因為效率和成本無法和別人競爭。如果芯片大佬Intel都拿不出10納米的產品,而台積電和三星已經出產5納米,那是因為Intel沒有人才?
台積電可以在美國設立5納米的工廠,如果一切都按美國設想的實施,最終產品出來也不會比台灣的更有競爭力。隻是從國安角度,美國需要有本土的工廠,萬一台灣被中國控製,美國還可以有自己的工廠。但指望美國工廠更有競爭力可能是不現實的。
但對大陸, 你顯然完全缺乏了解。 現實是, 大陸所有的國家決策 100% 完全是“根本是不經過專家論證,僅由領袖頭腦發熱的決策”。 在大陸, “專家論證”的結論 是完全由“領袖決策” 決定的! 很遺憾!很可悲!
所以, “台積電必須要跨越的另一道坎,便是中國大陸正自主建設的半導體產業。” 其實不存在。
所以台積電遠離共產黨才是正確的。
非常錯誤!
大陸決定以舉國之力去做的事, 絕大多數以潰敗告終, 最著名的是 “深翻土地”, “全民煉鋼”, “畝產萬斤”等等。
而少數成功的, 是因為恰好擁有身懷該項技術的,國外培養的高級人才, 象“原子彈核武器,航天衛星,量子通訊”。
文章邏輯上有很多漏洞。
2. 很多年前開始,美國的芯片需要$25美元以上才能賺錢,台灣芯片需要$15美元以上才能賺錢,而大陸的芯片隻需要$10美元以上就能賺錢。這是整個供應鏈的成本決定的。政府改不了。
3.台積電有很好的產業群聚,在美國很難複製,而大陸容易整合/融入台積電的產業群。我以前在英特爾的大部分台灣同事都回台灣了,以台灣芯片產業的薪酬,美國的工資沒有多少吸引力。
4. SMIC有很大的潛力,但歐美禁運製裁是個大問題,需要小心對應,同時奮力建立自己的上下遊供應鏈。
5.好在中外的科技產業融合太大太複雜了,歐美不可能限製太嚴格。
舉國之力,是幹成了些事,不過都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幹的,沒有什麽原創. 而且很多技術沒有商業化,遠不如美國的軍工和航天技術的商業化或民用化(互聯網,GPS等等),良性互動,回饋社會.
原子彈核武器,航天衛星: 蘇聯的設計,後期外加一點美國的技術.
量子通訊: 騙錢的項目. 毫無實用價值.
華為5G技術: 其5G核心專利隻在世界排3 或 4 的位置. 其最重要的貢獻是推廣受美國教育的土耳其教授Erdal Arikan的極化碼.
半導體如果沒有高檔光刻機,其它精密機械,高純原材料,高純化學材料,很難起來.投幾千億美元,又沒有市場,很難良性發展.最終可能如美蘇軍備競賽......
老美盯著中芯呢,如其敢違規,可能直接搞死
-----
但美國的半導體工業並沒有壯大,而是給台積電和三星有機會出頭。美國的GE也沒有越來越好,現在快要破產了。美國的製造業越來越走下坡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政府或許可以稍微延緩這個趨勢,但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