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矽穀 II – 能否複製?

(2019-12-06 13:13:58) 下一個

矽穀的成功是建立在以下因素:

  1. 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優秀人才
  2. 鼓勵冒險創新、敢於創業的企業文化 
  3. 海量的資金支持
  4. 容納創新產品的巨大市場 

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優秀人才

矽穀是全球化、大規模、非常規的。眾所周知,在聖塔克拉拉穀成長為矽穀的相當一段時期內,其科研和企業管理人才主要是由斯坦福大學、稍後的加州伯克利大學、以及後來的聖荷西大學就近培養輸送。隨著矽穀的發展以及對科技和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其人才來源不再限於矽穀或加州,而是來自全美國: 如NCSA Mosaic瀏覽器的開發人、成功開發了網絡瀏覽器“網景”(Netscape Navigator)的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他的團隊,就是從伊利諾伊(大學)搬到矽穀的;乃至全世界:如創建了英偉達(NVIDIA)並擔任首席執行官的黃仁勳(Jensen Huang), 他的出生地是中國台灣台北;先後與人聯合創辦了PayPal、SpaceX、和特斯拉汽車的馬斯克(Elon Musk),出生在南非,而穀歌首席執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 、和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 (Satya Nadella)均來自印度。據說在矽穀50萬科技和工程從業人員中,近三分之二都是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畢業於美國本土以外院校的高質量優秀人才。據統計,“矽穀地區年齡介於25-44歲之間的計算機和數學相關就業人口中,有74%是出生在國外的。”(點滴科技資訊,2016)文化背景相異的員工的不同視野在工作中的碰撞,顯然有助於激發各種獨特的創意,從而促進了公司及矽穀的發展。

鼓勵冒險創新、敢於創業的開放文化

美國是一個鼓勵個人發展,崇尚自己冒險的開放社會。而矽穀在這方麵尤甚。斯坦福大學則在矽穀發展,尤其在提供優秀人才和鼓勵創業創新方麵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早在1930年代,斯坦福大學的特曼教授就鼓勵斯坦福畢業生留在聖塔克拉拉穀灣區創業發展,並投資了500多美元幫助由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帕卡德(David Packard)倆位斯坦福畢業生在車庫創立了著名的惠普(Hewlett-Packard 圖)公司,由此開創了大學支持教授、學生創業的風氣。

廣為流傳的另一個矽穀傳奇便是著名的叛逆八徒(The Traditiorous Eight 圖),即包括若伊斯(Robert Noyce)和摩爾(Gordon Moore) 在內的八名優秀員工,毅然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晶體管之父"肖克利開辦的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辭職,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故事。其後,若伊斯和摩爾又離開仙童半導體,創辦了當今世界的IT巨頭——英特爾(Intel)。而美國另一家著名晶片生產商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也是由八位原仙童雇員辭職後創辦的。在一家公司失敗了沒關係,再跳槽去另一家幹,甚至開辦自己的企業。矽穀有著一種對失敗的寬容氣氛,它使矽穀人敢於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懼怕失敗、也不譏笑失利者。始於斯坦福大學的這種鼓勵冒險、敢於創業、善待失敗的開放文化讓人們在聖塔克拉拉穀灣區創立了眾多的高科技公司,包括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學生創辦的一些矽穀著名公司,如雅虎(Yahoo! 斯坦福大學學生楊誌遠等創辦)、思科(Cisco) 公司(萊昂納德·波薩克[Leonard Bosack] 時為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計算機中心主任,和他前妻、當時的異性伴侶桑蒂·勒納[Sandy Lerner]共同創辦) 、SUN公司(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縮寫,斯坦福大學博士生安迪·貝克托森 [Andy Bechtolsheim]等創辦)、矽圖(SGI)公司 (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 斯坦福大學教授創辦)、以及hotmail(斯坦福畢業生沙比爾·巴蒂亞[Sabeer Bhatia]與蘋果公司同事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共同創辦).  

加大伯克利分校的薩克森尼安 (Anna Lee Saxenian, 1994)教授認為正是這種對失敗的寬容氣氛和對頻繁流動的人才的開放態度,讓矽穀在80年代趕上、並超越了此前曾在高科技產業遙遙領先的波士頓128號公路高科區。要知道相對於矽穀,波士頓128號公路高科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哈佛和MIT就近培養輸送的最優秀人才、紐約金融機構的充沛資金支持、富庶的紐約和美東地區提供的廣大市場。

鼓勵創新的海量資金支持

國防軍費為矽穀最初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動力。那就是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軍方向斯坦福所在地區的電子工業研發中心所投入的研發生產各種無線電、微波、雷達係統設備的資金。二戰後,尤其是前蘇聯在1957年先後發射了兩顆人造地球衛星後,美國政府和國會增加了投向航天和導彈研發的撥款,以趕超前蘇聯的宇航技術。來自NASA、DARPA、和國防部其它下屬機構樂於向任何具有潛力的創意投錢,於是研發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聖塔克拉拉穀區內的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山景城(Mountain View)、桑尼代爾(Sunnydale)、和庫比蒂諾(Cupertino)等地的科技公司。NASA(圖)和DARPA對相關研發項目這種鼓勵探索,不問產出的管理方式,不但有助於聖塔克拉拉穀內敢於冒險、勇於創新的文化,而且還使這些科技公司實實在在地開發出了讓人類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的高新技術,滿足了軍方需求。今天的Internet(互聯網),就是在DARPA的ARPnet(阿帕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與此同時,風險投資基金為矽穀高科技公司早期發展也起到孵化培育的重要作用。美國政府於1953年成立了以扶植小型創新企業為目的的小企業管理局(SBA),代表了政府對風險投資的認可,也推動了民間資金向創新項目的投資。得到風險投資支持的矽穀地區第一 家知名初創公司是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由Venrock Associates公司於1959年資助。在眾多的矽穀風險投資基金,不得不提及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是由曾在仙童半導體和國家半導體兩家公司擔任銷售部門要職的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 於1972年在矽穀創立的。自成立以來,紅杉資本先後投資蘋果電腦、3Com、思科、雅虎、穀歌等愈500家公司,包括130多家成功上市,以及兼並收購成功後退出的100多個項目。由紅杉資本投資後成功上市的公司總市值超過納斯達克市場總價值的10%。凱鵬華盈(KPCB)是另一家矽穀有名的風投公司,曾先後投資了英特爾、亞馬遜、蘋果等特別成功的公司。據說該公司幾個合夥人通過他們上亞馬遜網訂書的體驗,很快就決定投資亞馬遜。矽穀風投創新的另一個成功例子就是Hotmail。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和他的蘋果公司同事沙比爾·巴蒂亞(Sabeer Bhatia)於1995年創建Hotmail,並於199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開始商業運作。北美知名創投DFJ的頭號合夥人Tim Draper聽了他們的 Hotmail計劃,認定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立刻答應投資30萬美金讓史密斯和巴蒂亞把這個產品開發出來。後來,微軟以4億美元買下了Hotmail。據說全美約有三分之一的風險投資基金在矽穀運作,幫助初創高科技公司的起步和早期發展。

容納創新產品的巨大市場

矽穀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高科公司研發生產的產品能很快銷售出去。如前所述,矽穀生產的高科產品最初主要為國防軍事部門吸收。二戰中矽穀生產的各種無線電、微波、雷達係統設備,在美國參戰後,就近從舊金山港運往太平洋戰區。灣區航空公司發明、創新的飛機及機載設備也在滿足軍方的戰爭需求中發展、壯大。人類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的技術、Internet(互聯網)的前身ARPnet(阿帕網)等,最初都是由國防軍事撥款支持的。民兵(Minuteman missile)導彈項目、阿波羅(Apollo 圖)登月項目、及其它國防項目,對計算機集成電路有著海量的需求,相應地促成了計算機集成電路的大規模化生產。隨著集成電路/計算機晶片/微處理器的大規模生產,其成本急劇下降,使它們在工業和商業上得到大量運用。於是,高科技產品首先在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成為普通百姓買得起的消費品。今天,分別由矽穀的蘋果公司和微軟研發的macOS 和Windows,已成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個人計算機操作係統。而蘋果公司的macOS和穀歌的安卓,則是世界上幾乎所有手機的操作係統。也就是說,矽穀的高新科技產品的市場現在是全世界。高科技公司雲集、不斷創新的矽穀,也伴隨著流向世界的各種最新科技產品而聞名,並成為各國想要仿效、複製的楷模。

矽穀能複製嗎?

矽穀的成功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想要在自己國家內複製出類似矽穀的高科技中心。矽穀是人類曆史上一個特定時段的特殊產物。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世界經曆的全球動蕩,複製出另一個矽穀將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難得多。

首先是人才來源。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世界一流大學,年複一年地培養出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人才,並源源不斷地就近提供給矽穀的高科技公司。大多數矽穀公司雇員出生地不是美國便是最好的例子。

矽穀的生態係統及文化的獨特之處也是難以複製的。如前所述,即使曾經在高科技及人才培養方麵遠超矽穀的美東波士頓128號公路高科區,如今都被矽穀遠拋在了後麵。而美國本土外與美國社會的相似性最高的歐洲地區,迄今也都沒有任何一個複製矽穀體係的成功案例。

對創新產品的持續資金支持是培育類似矽穀的創新高科技園區需要跨過的一道門檻。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美國2018年的軍費開支比緊隨其後7個國家的軍費之和還要多。軍事撥款不僅在50、60年代幫助孕育了矽穀許多的高科技企業,它今天仍然是許多高新科研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而60年代以來,風投在支持矽穀的創新企業方麵起到的日愈重要的作用,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也是望塵莫及的。除風投外,美國還有著眾多的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即對原創項目構思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資。據說,曾經有過帕洛·阿爾托的一座大樓內的投資資金都超過了整個歐洲風險投資生態係統擁有的資金。吸納高新產品的巨大市場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想要培育類似矽穀的創新高科技園區必須要跨越的另一道門檻。除海量的國防軍事需求外,美國還有著中國和印度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而中、印兩國的消費水平則要遠低於美國。至於消費水平與美國接近的(西部)歐洲,則因單一國家的市場不大,相應的容量也就有限。

二戰後,尤其是60年代後期以來,世界上數百個城市和地區共耗費了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想要建立他們的矽穀,但迄今尚未有一個成功的。如俄羅斯政府就曾投入了數以十億計的盧布,要將莫斯科斯科爾科沃(Skolkovo)創新中心建成“莫斯科斯矽穀”,卻收效甚微。

其實,一個國家將其主要資源投入單一行業,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多半會犧牲其它行業的發展,即便是美國也不例外。由於近年來一直將相當大一部分資源投入到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美國一些投入不足的行業開始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譬如在高鐵技術上落後於西歐(法、德)、日本、和中國,在汽車製造上落後於日本、德國,在5G技術方麵落後於西歐(芬蘭、瑞典)和中國。

或許更為可取的學習路徑,是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在真正了解其成功的核心之後,結合本國、本地的實際,有選擇地予以汲取。

參考資料

Baidu(2019)矽穀. 鏈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1%85%E8%B0%B7/139194
Baidu百科.(2019).美國矽圖公司.鏈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E%8E%E5%9B%BD%E7%A1%85%E5%9B%BE%E5%85%AC%E5%8F%B8
Baidu百科.(2019).思科. 鏈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9D%E7%A7%91
Baidu百科.(2019). 矽穀成功的經驗. 鏈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1%85%E8%B0%B7%E6%88%90%E5%8A%9F%E7%9A%84%E7%BB%8F%E9%AA%8C 
Baidu百科.(2019). 美國政府支持創業與風險投資模式淺析. 鏈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E%8E%E5%9B%BD%E6%94%BF%E5%BA%9C%E6%94%AF%E6%8C%81%E5%88%9B%E4%B8%9A%E4%B8%8E%E9%A3%8E%E9%99%A9%E6%8A%95%E8%B5%84%E6%A8%A1%E5%BC%8F%E6%B5%85%E6%9E%90/15722439?
Balan, G.E.(2019). 歐洲能否複製矽穀的成功?彎月(譯).鏈聞CHUAINNEWS. 鏈接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01005302789.htm 
點滴科技資訊.(2016). 2016年矽穀指數報告—人才篇. 騰訊雲. 鏈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13274  
陳彬. (2017). 靠“複製粘貼”建不成“新矽穀”. 科學網SienceNet.cn. 鏈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7550.shtm
鏈外網.(2019).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鏈接 https://www.chainwhy.com/people/marcandreessen.html
梁穎凖.(2016). 矽穀的經濟引擎能否複製?AAMA Pearl River Delta Chapter.
維基百科. *2019).各國國防預算列表.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鏈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5%9B%BD%E9%98%B2%E9%A2%84%E7%AE%97%E5%88%97%E8%A1%A8
油罐車司機.(2014)."叛逆八徒" —矽穀的故事. bilibili. 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068054/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鏈接 https://www.computerhistory.org/brochures/doc-43729570e5730/
Google. (2019). Hotmail的創始人. Sabeer Bhatia. 鏈接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Hotmail%E7%9A%84%E5%88%9B%E5%A7%8B%E4%BA%BA&rlz=1C1GCEU_enUS820US820&oq=Hotmail%E7%9A%84%E5%88%9B%E5%A7%8B%E4%BA%BA&aqs=chrome..69i57.11150j0j9&sourceid=chrome&ie=UTF-8
Images of NASA. (2019).Google. 鏈接  https://www.google.com/search?biw=1805&bih=1668&tbm=isch&sa=1&ei=OdfSXa_kBeLU5gLwyqn4CQ&q=images+of+NASA&oq=images+of+NASA&gs_l=img.12..0l10.450370.450370..452135...0.0..0.768.768.6-1......0....2j1..gws-wiz-img.jozXStJlVMc&ved=0ahUKEwjv5KvkpvTlAhViqlkKHXBlCp8Q4dUDCAc#imgrc=NdfFf_T2vde4iM:
Mr.Jamie.(2018). Hotmail的創業故事. 雪球. 鏈接 https://xueqiu.com/3993902801/110037966
Loeffler, J. (2019). The original story of Silicon Valley – and why we shouldn’t try to recreate it?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鏈接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the-origin-story-of-silicon-valleyand-why-we-shouldnt-try-to-recreate-it
Pinterest.(2019).Discover more ideas with a Pinterest account. 鏈接  https://www.pinterest.com/pin/862861609837491771
Protin, C. Stuart, M., & Weinberger, M. (2017). Animated timeline shows hpw Silicon Valley became a $2.8 trillion neighborhood. Business Insider. 鏈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ilicon-valley-history-technology-industry-animated-timeline-video-2017-5
Qian,Yinyi.(2016).什麽造就了矽穀奇跡?這7個因素不可忽視.格隆匯。鏈接 https://www.gelonghui.com/p/90725
Saxenian. A. (1994).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agars, M. (2019). Why You Can’t Replicate Silicon Valley. 鏈接 https://manuelstagars.com/why-you-cant-replicate-silicon-valley/
Wadhwa,V. (2013). Silicon Valley can’t be copied. MIT Technology Review. 鏈接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516506/silicon-valley-cant-be-copied/
Wikipedia.(2019).Cisco Systems.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sco_Systems
Wikipedia. (2019). Sequoia Capital.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quoia_Capita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國華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河匹夫' 的評論 : 是否與中美貿易戰正酣,經濟前景不明朗有關?應該說,深圳還是有潛力的,畢竟,有那麽多的高科(大部為硬件)企業在那兒,尤其有那麽多的優秀人才。見仁見智吧。
三河匹夫 回複 悄悄話 “深圳經濟,突然失速 - 憑證官方已發布的數據角力,深圳2019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去年第三季度的名義增速隻有0.52%“。。。未老先衰了?
國華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信馬由江' 的評論 : 非常同意你的意見。中國深圳能出彩,跟其人才來自全中國,乃至(少部分)來自全世界不無關係。
國華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eoff_zhang' 的評論 : 華為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但仍有短板需補。如果台積電迫於壓力斷供,華為會極其被動。
信馬由江 回複 悄悄話 人才的流動對思想的碰撞,新理念的產生有著無比的重要性。西方人才流動性是無可比擬的,矽穀更是如此。相比之下,中國的人才性流動差太遠。
Jeoff_zhang 回複 悄悄話 深圳可以可以說是中國矽穀:華為,大疆,中興,比亞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