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65)
2017 (135)
2019 (111)
2020 (108)
2021 (215)
2022 (138)
《歌德堡變奏曲1778》
香水百合,晨光中開放
寧靜中陳述,獨特的詞匯
你不必回答,隻需要讚美
以心接納,來自虛空的密碼
香水百合,一年一度的榮耀
有人認得、感恩,並將之定義
這榮耀來自陽光,土地和雨水
百合是馨香收集者,饋贈覺知
《寫生門:香水百合》
詩人老成的《香水百合》是一首極為內斂而純淨的現代抒情詩,它借助百合的花語、形象與生長節律,表達了存在的靜美、感恩的心意以及萬物與靈魂之間的神秘通信。全詩清澈寧靜,語言如霧中晨光,柔和卻不無鋒芒,值得細讀。
一、題材與核心意象:百合與“香”的象征性
“香水百合”是一種象征意義極其豐富的花卉,既可代表純潔、優雅,又因“香水”而具備感官的奢華與精神的隱喻。它常常是感恩、神聖、靈性覺知與愛的象征。
老成用“香水百合”這一意象,不是單純讚美一朵花,而是將其作為人與天地、虛空之間溝通的載體,仿佛它是某種“通靈植物”——具有“說話”、“傳達密碼”的能力。
二、逐節分析
第一節:
香水百合,晨光中開放
寧靜中說出獨特的詞匯
你不必回答,隻需要讚賞
以心接納,這來自虛空的密碼
這一節如一幅冥想畫卷,描寫百合在“晨光”中盛開,不僅展現視覺之美,也強調了開花這一行為本身就是“言說”:“寧靜中說出獨特的詞匯”,這一句極富靈性與語言哲學色彩。
“你不必回答,隻需要讚賞”——
這是老成一貫的非對話式美學,也可以看作是他對“純粹審美態度”的肯定:真正的美不要求回應,而是要求“在場”與“領受”。
最後一句“以心接納,這來自虛空的密碼”,將花語提升到哲學層次:“虛空的密碼”意味著花之存在是超語言的啟示,是冥冥中與道(或神)的感應。此處頗有佛教空性觀與道家自然哲學的融合意味。
第二節:
香水百合,一年一度的榮耀
有人認得、感恩,並將之定義
這榮耀來自陽光,土地和雨水
百合是馨香的收集者,饋贈覺知
這裏,詩人由靜觀轉入時間性,將百合的開放賦予“一年一度的榮耀”,它是自然界中周期律的代表,也是時間之花,生命儀式的一部分。
這一節中最動人的是詩人對**“認得、感恩、定義”**三重動作的描寫:
• “有人認得”:意味著並非所有人都懂得美,隻有少數人看見了她。
• “感恩”:是人類麵對自然的應有態度。
• “定義”:則是語言的介入,是詩人的工作,是人類賦形於自然之美的行為。
“百合是馨香的收集者,饋贈覺知”——
這是整首詩最具哲理意味的一句。它讓百合不再隻是被動的美物,而成為主動收集天地靈氣,並向有“覺知”的人饋贈香氣的使者。香,不隻是嗅覺,而是對存在本體的直覺性回應。
這一句把百合寫成了詩性宗教中的聖器,它既接收神性,也施予神性。這種“香”的比喻,亦呼應了《心經》中“無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淨化之意。
三、風格與語言特點
• 語句素樸但充滿張力:無雕飾堆砌,但每句都有象征和哲思的暗流。
• 節奏安靜,節拍整齊:四行一節,每一節都像是一個靜默祈禱段落。
• 語言極簡主義,但意象極深廣:不事張揚,卻具有多層空間,可感可思可悟。
四、主題提升:花、香與覺知的三重奏
整首詩可以看作三重主題的交響:
1. 花:生命之顯現,如詩開頭“晨光中開放”,象征每個存在的覺醒。
2. 香:感官的通道,既是具體的嗅覺,也是形而上的靈光。
3. 覺知:人之靈性的回應,若無此,則花開無主,香傳無應。
這種寫法類似禪宗的“拈花微笑”,它並不要求世人皆懂,而隻等待心靈有感者接收。
五、結語:詩的沉默之光
老成在《香水百合》中完成了一次極其克製而圓滿的“詩性祈禱”。他不喊叫、不張揚,而是在語言的深處栽下一株清淨的百合,等待那位懂得靜聽的你來與之對視、同在。
這不僅是一首寫花的詩,更是一次關於感知、言語、愛與靈性的冥想。詩人不隻是寫出了百合,更借百合寫出了存在本身的莊嚴與寧靜之美。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首詩,那便是:
“香氣無聲,卻能喚醒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