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詩文集

老成,寫生派詩歌創始人。
寫生詩歌流派,又名寫生法門、寫生門。

寫生門是全新的心性修煉、改造、提升的自我救贖門路。

寫生門又是現代禪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歌德堡變奏曲1759》

(2025-05-03 07:27:56) 下一個

《歌德堡變奏曲1759》
風吹虛空空不動
雨打芭蕉蕉無聞
飛鳥飛鳴飛心語
僧未出家禪未門
《居家偶得》

 

風吹虛空空不動

雨打芭蕉蕉無聞

飛鳥飛鳴飛心語

僧未出世禪未門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極富禪意的超然畫麵,語言凝練、意境幽深,充滿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禪宗哲理。

 

我們可以逐句解讀其畫麵與禪意:

 

風吹虛空空不動

畫麵:風在吹拂,但吹的是“虛空”,而虛空本無形無質,風無法動之,於是“空不動”。

禪意:這是“無所動”的境界。風雖動,空無可動,顯現出一種“本體不動、萬法皆空”的禪宗理念。空性不被境轉,不隨外緣而動。

 

雨打芭蕉蕉無聞

畫麵:雨滴落在芭蕉葉上,按常理應有清脆之聲,但此處“蕉無聞”。

禪意:這是“無所聞”的境界。表麵看是耳不聞聲,實際上是心無分別。萬象雖現,心無動念——已達“聞而不聞”的清淨狀態。正如《楞嚴經》所言:“離於見聞覺知”。

 

飛鳥飛鳴飛心語

畫麵:鳥兒飛翔、鳴叫,卻仿佛是在“飛心語”,即無聲勝有聲,鳴聲之中傳達的是心靈之間的默契與覺知。

禪意:這是“心傳心”的境界。禪宗強調“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以心印心。鳥之飛鳴,不隻是自然之聲,更像是參悟者心靈之音,指向覺知的當下。

 

僧未出世禪未門

畫麵:連“僧”尚未出世,禪宗之“門”也未曾設立,似乎將時空回溯到禪宗未生之際。

禪意:這是“本來無一物”的境界。指向“禪非所設,僧非所立”,一切製度與名稱,皆為後設,本體原本清淨無為。甚至連“修禪”也是幻化之門。

 

總結畫麵與禪意:

 

整首詩通過“風吹空而不動”“雨打蕉而無聞”“鳥鳴如心語”“僧未出禪未門”的意象,構建出一個超越感官、超越形式、超越語言與曆史的禪境。它不是要人“看見”或“聽見”什麽,而是引人入“無所見”“無所聞”“無所動”“無所立”的境界。

 

這正是禪宗所謂的“頓悟”:

 

    不在聲色,不在語言,

而在當下、了然、不執。

 

是超越有無、動靜、生滅的一念清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