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65)
2017 (135)
2019 (111)
2020 (108)
2021 (215)
2022 (138)
寫生派詩歌的理論與實踐(第二輯)
2.
一個新的事物的誕生,譬如一個新的詩歌流派的創立,一般來說它要回答並解決許多問題。
有些問題在它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新生事物的誕生而讓人們對解決方案有了信心和指望,還有很多問題因為新生事物的到來而隨同產生:這就是說,人們總有許多問題和難題。
新生事物最好能夠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這是它的價值所在,這是人們對新生事物的良好期望。然而結果常常事與願違,倒是善於觀察的思想家、畫家、詩人往往在新生事物到來之際受益匪淺:新生事物帶給他們新鮮感,讓他們的眼力更加敏銳,並借之去進行他們自認為偉大和重要的事業,去推動新的哲學思潮,去創作文藝作品,去構思新的畫麵、戲劇和電影。
或許這些才是新生事物最寶貴的價值所在,它帶給人靈感和新鮮感。一般來說,藝術家和哲學家們是對新生事物最渴求的那些人,他們渴望借助新生事物來驗證和考驗他們已有的技法和思考能力。藝術家和哲學家雖然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和具體問題,但是他們與許多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密切相關。藝術家和哲學家創作和思考的根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的前提下,我們的許多社會問題、心理問題不可能得到全麵解決。
問題是人類世界的客觀存在模式,是思想的產物和產品,是一種寶貴財富和源泉。借助這些問題而產生的一切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形式和模式,由於它們直接有效地反映出了人類某個階段文明、文化以及智力、能力的發展水平和成果而顯得彌足珍貴。
新的事物從舊的生態環境中孕育並依托它生存,如果這個新的事物有足夠大的生命力,那麽它不僅要在已有的生態環境中找到立足之地,它還要去擴展舊的生態環境,為舊的生態環境尋找出路或新生,甚至它還承擔著去創建一個新的生態環境的使命。
這個新的生態環境不僅可以和舊的環境相映生輝,它同樣能自成一體,自得其樂,進而獨樹一幟。
所以一個人不應該期望新的事物來解決問題,它們或許不是為解決問題而來,它們或許有著更大更高的使命,它首先來協助我們進行角度獨特地觀察、有創意地自我反思,從這一點來說,新鮮事物如同新生兒的到來和成長過程一樣,它是蠻有益處的。
許多問題的實質根本就不是問題,那是一些邏輯怪圈。這些問題能夠通過借助從新生事物的視角,采取更嚴肅認真,更新穎獨特的思考方式、詢問方式、判斷方式來解決。
借助新舊事物之間的衝突和對比,新生事物的到來肯定能帶來許多戲劇性和趣味性,甚至還有更多的問題,但是或許這正是新生事物的價值所在:它讓我們用新問題代替舊問題,讓我們發現舊的問題不再重要,它讓我們感覺到耳目煥然一新,它讓我們擺脫掉令人乏味和厭倦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方式。當舊的生態環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這種精神狀態和思想方式必然會產生,如果有什麽新鮮事物在這個時候產生,那麽它就有可能很受歡迎,從而迅速發展壯大。
新的生態係統或者讓舊的生態係統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續和歸宿而心安理得並心存感激,或者讓舊的生態係統感覺到自己受到威脅而產生敵意並引起紛爭:
恰恰在這時,對於語言文藝創作者來說,新的場麵和戲劇性在將他們新的表達方式急切地召喚和吸引。對於哲學家來說,如果他們的思想體係已經足夠成熟和穩定,那麽他們就必須把任何新生事物歸納總結到自己已經編篡好的詞典和語法句式中。
這是新舊事物之間的必然生存關係,這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是寫生派詩歌的立足點。
3.
如果把寫生派詩歌當作這樣一種新生事物甚至生態的話,作為一種具有很強表現力的藝術創作和表現形式,它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對它自己進行定義:我是什麽?我是誰?我有什麽好處和壞處?我有什麽力量?我的生命力何在?我靠什麽生存?
寫生派詩歌是一種純粹的對思想、意識形態的認識、探索和追究,是純粹的利用形而上技法對形而下事物的定義。它追求在形而下立足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形而上能力,最終達到在維度之間的自由平穩過渡,和在此之前、之間、之後的自由和平衡。
寫生派詩歌試圖對意識和它的附屬物:思想之屬性進行客體化、量子化、模型化,訴諸於語言和文字,試圖去捕捉定義思想之精神主體:萬物的自身或自性。
我們將零零星星,或者連續不斷地對這個流派及其基本技法進行摸索、歸納、總結和升華。
現在讓我們來對這個流派的主體及其操作對象進行定義和劃分。
一句話,問題的核心或者核心問題是:賓主是誰?主賓是誰?誰是主人?誰是客人?要做什麽事?素材是什麽?空間及條件有哪些?
好比是一個演員直截了當地發問:我演什麽角色?我是不是主人?如果我是主人,那麽我拿什麽來準備飯菜、擺設桌椅?我要招待誰?豐盛的宴席擺在哪裏?
作為寫生派詩人來說,他們必然和自然而然地會時時就這些相似的問題發問,並設法去尋找答案,或者說來定義答案。
為深刻地回答這些問題,為根本地完成創作任務,作為寫生派詩歌的實踐者,寫生派詩人顯然必須首先具備畫家的素質和眼力。
如畫家一樣,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去寫生。我們認為具有高深素質的畫家的主業並不應該僅僅是畫畫,他們的主業應該被定位在寫生上。如此他們的技法才不會僵化和過時,才會源源不斷地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從根本上被同時代和未來時代的人們所接受。
語言文字上的創作比拿畫筆在紙張和畫布上繪畫擁有更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自然是創作速度,畫家要完成的作品主要是一個個靜態的畫麵,他們很難對流動的、持續的變化進行描繪和展現。這是繪畫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衰微的主要原因。繪畫將作為培養、訓練人單純的、靜態的眼力的基本技法而仍然有必要存在,但是如果不進行革新和創新的話,其表現力還將進一步衰微,因為它無法應對和表現現代社會人文元素、物質元素的動態的快速變異和異變。
現代畫家將在電影電視等視覺創作領域獲得重生。借助他們原有的覺知能力,結合以現代科技設備去快速展現更廣泛的素材,實現動態表現效果以獲得新的表現力。
寫生派詩人立足於語言文字,同時采納、吸取其它一切藝術領域的主要技法,以求最大化、最強化、最優化,迅速及時地完成表現力。
對於寫生詩人來說,分賓主是十分困難的事。因為就他們的認識來說,所有的人都是主,事情和物相聊以為賓,它們是人的附屬物,實際上並不能稱為賓,更談不上貴賓和上賓。其根本原因是物隻是人的表現元素,它無法實現與人的對話,它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或者廣泛籠統地如此來抽象:物相是一種表現力與另一種表現力進行對話時的表現元素和存在形式:它們是暫時臨時存在著的。
這麽說隻能在人中間分賓主,這是當然的和已經被認識到的真理。如果我們把自己稱作詩人,把賓當作我們所描繪描述的對象的話,那麽他們是誰?那些不寫詩的人?
其答案是完全否定的。
寫生派詩歌理論就人的表現力來劃分角色:凡具有很大、很強表現力的人就應該被稱作是詩人。
因為人總是有巨大的表現能力,以至於寫生派詩歌把所有的人統統歸納為詩人,他們不僅僅隻是:世人,他們還全部都是:詩人。
這個定義和劃分是非常正確的,並且對於文學藝術創作領域來說,它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和功用。
實際上對這個文藝創作理論、理念的認可,作為前提條件,我們非常樂意把這樣的藝術人才引以為同派、同輩。
對於一名成熟的寫生派詩人來說,詩歌就是表現力,表現力就是詩歌,詩人代表著表現力,擁有巨大表現力的任何人都是詩人。
什麽是表現力?表現力就是創造者利用一切有形無形的表現元素去表達描繪自己及他人的實踐、實施能力。
試想想和請看看,這世上有沒有沒有表現力的人呢?你甚至都找不到沒有表現力的事物,何況人呢?
對於寫生派詩人來說,事物和事情是人的表現元素。拿表現元素來實現表現力的,我們把這樣的人看作是我們自己或者是與我們自己同樣的角色:詩人。
我們是在表現著我們自己,人是在自己表現著、表演著自己。
這是由於從表現和表現能力、強度的角度來說,我們無法把自己從他人之中區分、區別出來的原因所決定。
還有就是,做為創作的主觀意願者,我們不願把自己局限在一支筆和幾張紙之間。這是由我們要表現的領域、空間,和事物所要求的可能性和表現力自身屬性所決定的。就是說為了方便於表達和陳述,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困惑、爭議和局限,我們最終統一了賓主:至少是在寫作人和創作者的層麵層次上。在物和事的層麵上,我們認為萬事萬物是人的附屬品,是為了詩人的表現力而存在的。
當然這些認知並不新奇,但至少我們在文藝創作上在認真地實施和實踐。其直接的表現是,我們不是現實批判者,不是象征主義者,我們是深刻的觀想者,是被動的,同時又是主動的描繪者。
如果確實再要和其他門派其他人加以區別的話,那麽可以大致如是區別:一名成熟的、真正意義上的寫生派詩人是自覺地、相對自由地表現著自己及他人人生及生活的人,他們始終是自我覺知的,他或她或許會在紙上或其它什麽地方寫下一些文字或留下一些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