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他鄉明月|生活】第046期 無限波點:DC Hirshhorn博物館和草間彌生藝術展

(2022-09-29 07:16:21) 下一個

【他鄉明月|生活】第046期 波點女王:DC Hirshhorn博物館的草間彌生藝術展

嗨,聽到我聲音的親人和朋友你好嗎,我是三小姐曉鸝。

 

不知道這個周末你是怎麽過的?我又去了一次DC的國家廣場,原本隻想去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看日本著名女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展覽,結果逛了好幾個地方,走了四個多小時,腳都走痛了。怎麽回事呢?是這樣,國家廣場周邊的博物館都是免費的,不過有些特殊展覽限製人數,要提前拿票,比如這次的草間彌生的展覽。可我們不知道啊,等意識到的時候,票隻剩下12:30的了。可那時候才早上九點多,回家再來吧又折騰。所以,我們就先逛了博物館外圍的雕塑花園,又去對麵的國家藝術博物館蹓躂,最後又回到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累得精疲力盡。不過,逛得是真開心,看到了很多以前沒看到過的藝術品。尤其在國家藝術館的莫奈展廳,看到了好幾幅以前沒見過的畫,特別驚喜。不過篇幅有限,今兒就不聊國家藝術館了,隻聊聊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和看草間彌生藝術展的感想。

 

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在DC的國家廣場邊兒上,國會山和華盛頓紀念碑中間,航空航天博物館旁邊,每天10:00到5:30開放,是由鈾礦大鱷(就是金字旁加一個自由的由的鈾)、著名藝術收藏家 Joseph H. Hirshhorn 約瑟夫·赫施霍恩出資一百萬於 1974 年創立的。那是一座巨大的混凝土圓柱形建築,四層,高二十五米,寬七十多米,5,600 平方米的展廳,有四個粗壯的支柱。建築的中心是空的,有一個巨大的圓形噴泉,天氣好的時候,陽光灑在環繞的玻璃窗上,又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熠熠生輝,不但特別好看,而且給博物館靠內部的展覽館增加了亮度,同時讓鋼筋水泥的建築多了一份靈氣,給人印象深刻。很可惜,今兒去的時候沒有水,看不到這一景象。

 

赫施霍恩是一個現當代藝術博物館,致力於展出二戰之後的作品,特別關注過去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藝術家。官網上說,它的主旨在於“Exploring the art and ideas of our time. We’re committed to sharing the power of art—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to offer inspiration, to respond to history in real time—with everyone, for free. (探索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和思想,致力於將人們聚集在一起、提供靈感、實時回應曆史,和所有人免費分享藝術的力量)。” 當年,約瑟夫·赫施霍恩創建博物館的時候,就把自己大量的收藏,比如法國印象派、美國繪畫和現代雕塑等等都捐贈了。現在,它擁有西班牙現代藝術代表畢加索,法國野獸派代表馬蒂斯,美國印象派畫家瑪麗-卡薩特,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美國抽象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等等名人的作品,超過 12,000 件收藏。草間彌生的作品在這裏展出過不止一次。

 

說起來,草間彌生是上個世紀非常有爭議的一個女藝術家。她出生於1929年,今年93歲,不但一生不曾結婚生子,而且自七十年代之後,就一直生活在日本的一家精神療養院裏,至今已快50年。她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貼在她身上的標簽紛繁複雜:她被選入“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在1993年以日本代表身分正式參加全球最大藝術節,第45屆的“威尼斯雙年展”,是日本藝術天後。她的藝術品曾在2017年拍賣會中以一億美元榮登榜首,被稱為“最貴的藝術女王”。她的作品以各種顏色和大小的波點為特色,被譽為是圓點女王。同時,因為她大膽的主題,快閃行為藝術,裸體繪畫工作室和支持同性戀社團,又是一個被人聲討的“醜聞女王”、“不要臉的藝術家”、“裸體的幕後黑手”。而她因小時候得過幻聽幻視,後半生又住在精神療養院裏,不可避免地讓人叫她精神病患者。現在的她年過九十,還在助手的幫助下堅持創作,實在令人佩服。年輕時候,她是一個瘦小清秀的女人,留黑黑的長發穿美麗的和服。但現在,她戴著標誌性的豔紅色妹妹頭假發,化著濃妝,穿著自己設計的五顏六色前衛時尚服飾,得了一個“怪婆婆”的稱號。她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性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以及原生藝術等等,但她對自己的描隻有一個,她說她自己是“精神病藝術家”。這讓我想起了梵高,也許,藝術家與瘋子真的隻有一線之隔。

 

這個藝術家不單單是在繪畫、雕塑等領域,而且也在文學、時裝、時尚等方麵。她發表過短篇小說、詩歌、和超現實主義小說,出版了含自傳《無限的網》在內的十幾本書。她參與過電影的拍攝,創建了自己的時裝公司,還和蘭蔻、路易威登等時尚品牌合作過。她的成就毀譽參半,喜歡的人瘋狂地喜歡,不喜歡的人極端的討厭。就像我先生,去之前不解地問我:“你為啥非要趕著去看她的展覽呢?錯過了又怎麽樣?”我也說不上為什麽,雖然不能對她的世界感同身受,但還是想在她有生之年,親眼看看經過她的手做出來的藝術品,近距離地接觸一下活生生的她,而不想等她離世後聽人眾說紛紜。畢竟,這是一個將畢生的時間都用來搞創作的女人。

 

她這次在赫施霍恩博物館的展覽叫One with Eternity (一和永遠)。展品不多,隻有五件,我拍了照片放在文稿裏,你可以對照著看。進門是一幅小小的自畫像,經典的網狀背景,用密密麻麻的波點構成的圖畫。畫中的女人沉默、憂鬱、緊閉雙唇。然後是一個經典的黃色底子上畫滿了大大小小黑色圓點的大南瓜,這是一個雕塑。這個南瓜是2016年創作的,高兩米多,直徑三米的樣子,比她九十年代創作的第一個大南瓜要小一點,但也有一千多磅。她創作了很多個大南瓜,但以放置在日本直島水邊的那個最大也最著名。這個放南瓜的展廳,從天花板、四堵牆、到地麵都是黃色底子上點綴著黑色波點,是草間彌生的經典設計。在我看來,這個比我大很多的南瓜又萌又可愛,那麽的與眾不同。但是,她體會到的也許和我體會到的會截然不同。她在十歲的時候出現了幻覺與幻聽,不但能看到物體周圍浮現的光,還能聽到動物或植物在喋喋不休的低語。她總是被嚇得魂飛魄散。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總是飛奔回家,把看到的東西一股腦兒全都畫到素描本上,才能穩住她的驚異與恐懼。但是南瓜是她的最愛,因為它“心寬體胖”的造型有強大的精神安定作用。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可愛的巨型南瓜,她卻是通過創作南瓜讓自己瘋狂的精神安定下來。

 

走過大南瓜的屋子,就是介紹草間彌生的視頻,然後就來到了兩個《無限鏡屋》中的第一個。鏡屋,鏡子的鏡,顧名思義,就是用鏡子搭建成的房子,利用鏡麵的反射,創作出全方位的無窮延伸的空間,分裂出無數個鏡中的圖畫和進屋觀看的人。她創作了很多個鏡屋,內容千差萬別。這兩個鏡屋,一個是最早的一個是最近的,分別創作於1965年和2017年。最早的那個鏡屋裏的畫,是無數個白底紅點的棒狀的道具,她自己穿一身紅立於其中。說實話,當我進到那個屋子,看到四周充滿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這種道具時,那種感覺是非常不舒服的,令人不安的。對這一點,她在自傳中解釋道:“至於為什麽我一開始做軟雕塑就選擇了這種形狀,這是因為我認為性行為是汙穢的,我對其抱有恐懼。我做過很多與性行為有關的藝術物件,正因如此,有人認為我對性行為是非常熱衷的,但這完全是一場誤會。實際上,我非常害怕性行為。這是為了治愈我對性行為的厭惡與恐懼而創作出來的物件。我以這種方法克服內心的恐懼。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自我療法,我把它命名為‘心身藝術’。”所以你看,這個讓我內心不安的作品,是她用來自我療傷的方法。這個鏡屋是不能帶包、手機、和任何東西進去的,而且隻能在裏麵停留30秒,有工作人員掐表。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她想讓每一個在鏡屋裏的人,能心無旁騖地體會一下無盡的恐懼,以及學會勇敢地麵對,哪怕隻有短短的片刻。

 

第二個鏡屋裏掛著畫了波點的燈籠,每一個燈籠裏的燈光隨機變換顏色,在鏡麵的折射下,無窮無盡,變化莫測。這個鏡屋容許待一分鍾,可以拍照。說實話,站在黑漆漆的、燈光昏暗而且明滅不定的鏡屋裏,滿眼是無數大大小小的燈籠,和燈籠上大大小小的波點,那種感覺既壓抑又新奇,很難準確地描述。草間彌生喜歡用波點,她認為“一個一個的波點是聚集成一張網的量子,我的願望是掌控這些波點,從自己的位置上預言無限的宇宙。宇宙有多神秘?其奧秘又有多深?無限一直到宇宙的盡頭是否還是無限?我想通過感知這一切,進而觀察作為一個波點的我的生命。波點,即億萬粒子中的一點,而我的生命也是一個點。我要用如天文數字般的波點,編織出一張蒼白的虛無的網,並在此公布我的綱領:消融自我以及他者和宇宙的一切。”你看,在她眼裏,世界乃至宇宙都是由一個個微小的點組成。所以,她創作的主題隻有三個:重複、覆蓋、和消融。這讓我想到了現代科學普遍認為宇宙有十一維,而第一維就是點。難道她的幻覺不是幻覺,而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真的看到了一維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

 

最後一件展品是一件大衣,別滿了花朵的大衣,被噴上了帶點金屬感的淺褐色。遠看很美,近看很粗糙。其實,我並沒有看懂她想表達的意思。

 

說實話,不僅僅是對這一件藝術作品,對整個現當代藝術,我看得懂的少看不懂的多,但這不妨礙我去看不同的人究竟用怎樣特立獨行的方式看待世界,表達她們的想法。這正是我和孩子們喜歡去這個博物館的原因吧?我家老大學藝術,我們以前就去過幾次。這次開學前,我們專門跑了一趟,可惜去太晚沒趕上看草間彌生的展覽,但逛了樓上的幾層展廳,有很多特立獨行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令人深思的作品。這裏就不多說了。我想多說幾句的是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雕塑花園,它是這個博物館的戶外組成部分。

 

雕塑花園在博物館外圍,占地 1.3 英畝,在街道以下 6-14 英尺,收集了許多著名大師級雕塑家的作品。雖然有些作品也很抽象,但相比較室內的藝術作品,還是容易理解的。在這個花園裏有十幾二十件作品,我不一一介紹了,隻提幾個我特別喜歡的雕塑家的作品。一個是羅丹。羅丹的雕塑有好幾件,比如很有名的群雕《加萊義民》,法國文豪《巴爾紮克》的雕像,一個《蜷坐的女人》。但我最喜歡的是《行走的男人》。這座雕塑沒有頭顱隻有身體,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任何一個男人,強壯、有力,邁著大步勇往直前。一個是亨利-摩爾,他的作品也有兩件,一個是《坐著的女人》,一個是《國王和王後》。我很喜歡他的《國王和王後》,雕塑雖然沒有臉部的細節,但國王略略靠後,一手下垂一手自然搭在不存在的扶手上。王後稍微前傾,雙手交疊放在腿上。倆人的頭都微微向左傾斜,似乎在不約而同地注視著什麽。雕塑用得是扁平的造型,但給人的感覺不但不單調,反而是非常和諧默契的,很舒服。而且,雖然它叫《國王和王後》,但沒有任何世俗的皇室的因素,皇冠呀什麽的,反倒像一對普普通通的夫妻。也許,他想表達的正是如此:誰還不是自己家裏的國王和王後呢?對吧?還有一個我喜歡的雕像是一個打鼓的兔子,名字就叫《鼓手》,身型細長,造型誇張,但是又特別生動活潑,非常喜慶。以這隻兔子為造型的雕塑我以前看到過一些介紹,不過今天才第一次知道了它的創作者是巴瑞-弗拉納根。我把這些雕塑的照片也放在文稿裏,你慢慢看。這期節目有很多照片,都是我喜歡的藝術作品,希望你也能喜歡。

 

說到這兒,對赫施霍恩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日本女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簡單介紹就結束了。今兒的節目也就先到這裏。那,你喜歡現當代藝術嗎?對草間彌生的作品有什麽看法呢?對大師們的雕塑有不同的理解嗎?把你的觀點寫在評論區,咱們一起來討論好不好?當然也可以加入我的聽友群,sanxiaojie5678,來討論更多的細節。

 

最後,非常非常感想你對我節目的點讚、留言、評論、和轉發!咱們下期節目再見。拜拜。

 

圖一:草間彌生《自畫像》

圖二:草間彌生《無限鏡屋-性愛原野》

圖三:草間彌生《無限鏡屋》

圖四:草間彌生《帶花的衣服》

圖五:羅丹《行走的男人》

圖六:摩爾《國王和王後》

圖七:百瑞-弗拉納根《鼓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