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隨感錄》-戲(2.4)

(2021-11-16 05:51:03) 下一個

所有的藝術都是需要傳承的。秋林坪的秦腔,從傅老漢教戲開始,至今已有八十餘年曆經四代,每一代都有一個核心人物:王殿清(主演旦角),我老爸王在富(主演旦角),堂哥王紅(生旦淨醜均能飾演),堂叔王社生(主演須生)。從王殿清一個人的癡迷,到全村人人學戲,成星火燎原之勢。常記得那些年,新媳婦嫁到秋林坪,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她識不識字,有沒有膽量登台唱戲?不識字還可以一句一句教,但豁不出去張不開嘴卻是不行的。能登台唱戲的新媳婦,連娘家人都覺得臉上有光。

 

老爸老媽的空閑時間都用在了學戲上。老爸不識簡譜,是老媽一點一點教會他的。老媽的表演沒有老爸有範兒,是老爸一點一點示範給她的。倆人琴瑟和鳴,相輔相成,是有名的模範夫妻,常在家裏用拂塵代替馬鞭什麽的比比畫畫。不光他倆,其他人也是見縫插針地練戲。記得老媽和琴琴姐都是老師,公用一間辦公室,就課間十分鍾,倆人都能拿著教鞭排一會兒戲。那時候的人心思簡單,娛樂簡單,快樂也簡單。

 

現在社會大發展,個人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集體娛樂活動反倒少人參與。傳統戲劇的傳承,都麵臨著巨大的挑戰。老爸心心念念放不下的秋林坪的秦腔,將會何去何從呢?

————————————————————

隨感錄

戲(2.4)

一九八六年以後,秋林坪秦腔戲班進入第三代,這一代戲班時間較長,直至二〇〇五年。這一代戲班以王紅為核心。他戲路較廣,生旦淨醜均能飾演。主要演員有王在忠、王輝、王雪琴、王社生、王祿、王格秀、王花豔、王秀琴、李聰玲、王社德、王朝、王維等。他們還新排演了《黑叮本》《趙氏孤兒》《黃鶴樓》《鍘美案後傳》《八件衣》《屠夫狀元》等秦腔戲。

  二〇〇六年以後,秋林坪秦腔戲班進入第四代。核心人物是王社生,主演須生。主要演員有王紅、王花豔、王鵬飛、尹瑞霞、李聰玲、浩明寶、楊青燕、李曉霞、王社德、王海軍、卯惠蘭、劉貴貴、王珍珍、王羊生、蒲蘇花、蒲雪婷、王亞明、王有才等人。他們排演了《五典坡》,前、後本《花亭相會》,《斷橋》,《起解》等秦腔戲。他們這一班人的戲演的更好了。一是唱腔是根據光盤學的,唱地更準確,更新穎;二是經過二十多年村上對服裝、頭飾、樂器、音響、燈光、道具等方麵的不斷添置,已基本具備了演出本戲的需求;三是有“五一劇團”專業演員和文武場麵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一招一式、一言一語趨於正確;四是有隴南市群藝館的大力支持和協助。由於具備了上述條件,秋林坪秦腔戲班除每年在村上演出外,還曾於二〇〇六、〇七、〇八年,連續三年春節赴隴南市武都城演出。也和“五一劇團”演員一起搭班,去宕昌縣上侯子村演出過三次。

  在隴南市第一次演出是二〇〇六年七月一日晚,在市體育場由王紅、王花豔、李聰玲等演出《鍘美案》折戲《麵理》,由王鵬飛、尹瑞霞演出折戲《花亭相會》,一炮打響。城區老藝人趙文華老先生看後說:“五一劇團那些吃瞎帳的東西,一年連一場戲都演不出來,還不如人家秋林坪農民的演出。”有些不知情的觀眾認為是外地劇團的演出,還有人說是秋林坪人請陝西人演出的。一時間,街頭巷尾眾說紛紜。

  第二次是二〇〇七年正月十一日,在隴南市盤旋路演出本戲《鍘美案》。主要演員有:王紅、王花豔、尹瑞霞、浩明寶、王鵬飛、王秀琴、李聰玲、王社德等人。還由王社生、王花豔加演折戲《二堂舍子》。就在這次演出時,市文化館授予秋林坪村“業餘劇團”銅牌。觀者如潮,人山人海。這次演出,城區群眾才知曉,秋林坪人真會唱秦腔!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次是二〇〇八年正月初八日至初十日,在蓮湖廣場演出八個折子戲:《起解》我演崇公道,王花豔飾蘇三;《二堂舍子》王社生飾劉彥昌、王花豔飾王桂英、楊青豔飾沉香、蒲雪婷飾秋哥;《殺廟》王鵬飛飾韓琦,尹瑞霞飾秦香蓮,王婷婷飾英哥,蒲雪婷飾冬妹;《三擊掌》王社生飾王允,李聰玲飾王寶釧,王海軍飾院子,楊青豔飾丫環;《花亭相會》王鵬飛飾高文舉,尹瑞霞飾張梅英;《斷橋》尹瑞霞飾白娘子,王花豔飾青妹,王鵬飛飾許仙;《買水》王花豔飾黃桂英,李聰玲飾芸香,浩明寶飾李彥貴;《探窯》王花豔飾陳氏,楊青豔飾王寶釧,王海軍飾院子,李聰玲飾丫環。最後有六位演員清唱秦腔選段:王社生《下河東》,蒲雪婷《三擊掌》,楊青豔《三滴血》《火焰駒》,浩明寶《四郎探母》,尹瑞霞《趕坡》,李聰玲《趕坡》。

  秋林坪村秦腔業餘劇團三年三次進城演出,引起各媒體的關注。二〇〇六年《甘肅日報》刊登了《花亭相會》的劇照。二〇〇七年《隴南日報》刊登了《鍘美案》包拯出場劇照,還刊登了楊兆祥先生寫的評論文章,《酣暢漓淋,慷慨激越——看秋林坪業餘劇團演出的<鍘美案>》。他說:“觀眾好評如潮。”對這場演出給予了高度評價。二〇〇八年《隴南日報》刊登了記者李必強特寫《溫暖》。他對三天八個折戲的演出評價說:“受到城區觀眾的好評。”。副市長何興林還專程觀看演出並和演員合影留念。同時他還說:“市委王書記委派我來看望大家,你們辛苦了…….”三年的演出,都有錄像在隴南市和武都區電視台選播。秋林坪村演出的秦腔,得到了城區廣大觀眾和媒體的好評和肯定。

  雖然文、武場麵設備較好。但除板胡王郭娃,二胡王海林可勝任外,其餘設備無人操作,特別是武場麵。上世紀八十年代,村上曾派王壽娃到市“五一劇團”學習司鼓外,再無人學過。就這一個人還在前幾年去世了。所以每次演戲,都要請人司鼓。這一難題一直未曾突破。秋林坪村要想演好秦腔戲,仍需不斷努力。

  戲劇界還有個全國性的難題:近年來看戲的觀眾越來越少了。在秋林坪村,往往看戲的人還沒有演戲的人多。我想這主要是社會的發展,各種文藝活動的普及。由於國家的大力扶持,電視戶戶通的完備,把大量的人吸引到家裏看電視。也由於電視的普及,人們坐在家裏看專業劇團錄製的光盤,比本村演的更好看,還不在露天受凍。還有大部分青年人看不懂這門藝術。這些情況都大大影響著觀眾的數量。我很擔心,這門古老而優秀的傳統藝術,在秋林坪村會慢慢凋零,甚至枯死。但是,不要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既便是這門藝術枯死了,還會有新的藝術誕生。或許,將來也有使這門藝術重放光彩的可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我也喜歡的,隻是唱不好。我不算改行,我家是教師之家,從老媽到侄媳婦,從中學到大學,三代所有女性都是老師,有7個呢。:)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你父母都熱愛戲劇,你怎麽沒有傳承他們的愛好,改當教師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