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25)
2021 (230)
2022 (58)
2023 (46)
爸媽:
最近給中文學校的學生講京劇,很多知識我也是現學,比如“五箱一桌”什麽的。今天,為了講典型的“一桌二椅”的舞台道具,以及以虛為實的的表演,我給他們看了一小段《拾玉鐲》。
雖然我們看的是京劇,但我想的卻是老爸您演的秦腔,您扮演的孫玉嬌。這折戲唱腔少,表演多,特別精彩:從梳妝打扮、出門喂雞、撚線繡花,到偶遇傅朋、眉目傳情、巧拾玉鐲等等情節,都是通過手的動作、腳步變化、和眼神靈動來表現的,舞台上隻有一桌二椅。
那時候,秋林坪的戲台不是現在那個,由您牽頭重修的寬敞帶後台的新戲台,而是舊的戲台,舞台狹小,兩側勉強能安頓下文武場麵,沒有後台,唱戲的時候都是臨時用木板在戲台後搭個窄窄的棚子,以供馬上上場的演員候場。那裏四麵漏風,隻有一個火盆,冷得人隻打哆嗦。因此,大量演員都在舞台對麵、大隊院子裏那間倉庫等著,烤著火喝著茶,諞著閑傳,比舞台後麵舒服多了。唯一的壞處是離舞台遠,看不到戲演到哪裏了。演員的調度全靠場記催台。偶然,場記忙著忘了傳喚演員,或者去傳喚演員的小孩子掉了鏈子,角色不能及時到位,場上的演員就不能下場,急的團團轉,臨時自己加戲,現編現唱。記得常常開玩笑的是那次,我二伯被晾在台上,文武場的鑼鼓敲了又敲,換場的間奏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演員還沒到場,他不得已吼道:“XXX你怎麽還不來,XXX快去把他喚。”因為他演的是黑臉包公,滿嗓子唱,聲音又粗又沙,又帶著板眼,台下的觀眾居然沒人發現那是現編的詞,是提醒場記趕快去催台。哈哈。
我那時候小,沒耐心安安靜靜坐在冷得要死的露天看一晚上的戲,常常是跟著你們泡在後台。我還記得那個倉庫,在大院最靠裏的角落裏,牆上掛著道具,長槍、大刀、馬鞭、旗子、劍、錘......靠牆是一排排戲衣:帝王的蟒袍、武將的甲胄、小姐的彩衣、丫鬟的襖裙......柱子上掛著大小和顏色不同的髯口、玉帶、和各種帽子:珠光寶氣的貴妃帽,兩根長耳的官帽,短耳的縣令帽,軟耳的公子帽,將軍的頭盔,護衛的風雪帽等等。最吸引目光的是那張大桌子,上麵是一盒盒的頭麵,簪、釵、珠、花,金鳳、玉蝶、步搖、流蘇,特別想摸一摸又不敢,怕掉地上碰碎了。除了這些,印象特別深的是你們用來煮榆樹根的那個鍋,因為所有的片子都要在榆樹膠裏煮軟、捋平、挽成花,才能貼到臉上去。
後來大了些,偶然也會隨你們上台,充當丫鬟。至今,我還留著一張自己的劇照。嗬嗬。不過,比起在舞台上,我記憶更深刻的還是在舞台後麵花花綠綠的色彩,胭脂粉彩的香氣,以及看你們一筆一筆勾出一張張不同的臉譜。
你們還記得當年唱戲的那些事嗎?總有四十來年了呢......
先聊到這兒吧,夜深了,我去睡了。你們多保重,下次回國再陪你們看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