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三月十六:教具和玩具

(2021-03-19 19:57:52) 下一個

     

爸媽:

最近看到老三侄兒發的幾個朋友圈,都是小視頻,記錄他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做數學的片段,讓我很是感慨。

 

第一段視頻是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她用四個小正方體當道具,一一道來,有條不紊,很清楚直觀。第二段講加法交換律。她講了一個例題:67+25+33+75=200。 首先用的是一般的計算方法,一個數一個數相加,一步步得出結果。然後用了加法交換律,挪動數字位置,變成(67+33)+(25+74)=200。每段視頻都不長,兩三分鍾的樣子。但學習效果比做一整頁算術題更好,因為隻有自己理解了,才能講給別人聽。正所謂“教學相長”。

 

現代是科技社會,老師把手機當作道具,用到了學習中,效果非常好。我們小時候和她現在相比,堪稱天壤之別。那時候的教具都是自製的,印象最深的數學課上的道具是一串竹節——從掃把上抽一根細竹棍,截成半寸長,用線串在一起打個結,像一掛項鏈。一年級的數學課上,用它來數數;二年級的數學課上,用它來學加減法。當然還可以用小石子。可是石子重,又容易丟,不如竹節方便。因此,那時低年級的學生,人手一掛竹節。怕丟了或忘了帶,去上學的時候,我們就直接把它掛在脖子上。我還記得老媽幫學生做竹節的情景。現在想起來,一群小蘿卜頭,髒兮兮的脖子上掛著竹節項鏈,又質樸又可愛。嗬嗬。

 

不光是教具,玩具也一樣。所有的玩具都是自製的,印象深的有幾樣:

——毽子。我們做的毽子是用油筆芯的塑料管,加上雞毛,輕飄飄的,很容易壞。我哥做的狗毛銅錢毽子,又重又穩,穿單鞋都會覺得腳疼,冬天穿著棉包子鞋踢最好,“嘭嘭嘭”的,特別帶勁。他很寶貝,隨便不給我們玩兒。

——沙包。我們縫的沙包歪瓜裂棗,還真的裝沙土,接口又縫得不嚴,漏土,打到身上留下一圈土印子,但不太疼,軟綿綿的。老媽幫我們做的沙包,針腳密實,圓的圓,方的方,特別好看。裏麵裝小豆,很耐用,但疼,打到身上能讓人齜牙咧嘴。

——石子。我們玩抓石子,都是撿來的小石頭,隨便磨一磨棱角就行了。很多時候現找現玩兒,角都不磨,大小不一,玩完了隨手一扔。我哥他們不同,撿來的石子都磨得光溜溜的,大小差不多,十個一套,隨身攜帶,不隨便亂丟。特別是一種用碎瓦片磨的,一個個又平又圓,像小象棋子兒,精巧可愛。他很寶貝的,天天揣兜裏,我們眼饞也沒轍。

——紙方板。這種都是男生喜歡玩,講究的用煙盒,不講究的用作業本上撕下來的紙。疊得厚厚的,看他們玩兒也挺有意思的。

 

時代不同了,玩具和教具自然也會發生變化。是好事,與時共進麽。我不過是有感而發,隨便嘮嘮嗑。

 

即此,你們多保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