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25)
2021 (230)
2022 (58)
2023 (46)
爸媽:
你們記得吧?我媽應該比較清楚,大約在我讀小學的時間,全國要求老師在課堂上用普通話講課。在那之前,大家都用方言的。
為此鬧了不少笑話。比如:你下(xià)不下(hà)車?今天我去街(jiē)上買東西,街(gāi)上人很多。你快點走(hěng)啊!剛開始實行普通話教學的時候,不光老師,學生們也把普通話和方言混為一體,就像在美國的華人說英語,下意識會蹦出幾個中文詞來;或者說中文的時候,常常夾雜著英文單詞。
那時我算適應比較快的,可能是因為年齡小的緣故,學語言快。大學我讀師大中文係,普通話課是必修課。進校伊始就有一個考試,測試語言的,就是普通話的發音。當時,我們班好像有多半同學都沒過。我則順利通過了考試,免修了那門課。後來,也有人誇我普通話說得好,我還挺自信的。
可是,最近讀《昆蟲記》才發現,自己的普通話並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麽好。首先,很多單字讀起來容易,和有些字組成詞以後,舌頭就會打卷兒。比如“昆”,“昆明、昆侖、昆山、昆弟”都好讀,偏偏“昆蟲”二字繞口,很容易發成“空蟲”。這個詞在書裏出現的頻率又極高,無法避免。其次,讀書的時候,發音會受到方言的影響。比如咱們那裏的方言,前後鼻音不分,偶然就會帶出來。第三,聽過錄音我才意識到,平常說話和朗讀(還不是朗誦,那更不同)的發音是不同的。朗讀要求每一個字都要發清楚,字頭要清晰,字尾要收住,所謂的“字正腔圓。”聽自己的錄音就會發現,很多字其實是輕飄飄地滑過去的。第四,讀書時候的輕重緩急和平常說話也是不同的。尤其想要準確傳達作者的想法,斷句、停頓、輕重都不容易掌握。
想了想,我停下錄了幾章的書,打算重溫一下我大學免修了的普通話課。我在網上查到了一個資料,是劉毅老師帶領大家學普通話的。一百多節課,從聲母、韻母、聲調、繞口令,我一節節跟著讀了一遍,希望能有幫助。已經錄好的前幾章就那樣吧,努力把後麵的書讀得好一點。:)
老三看我忙忙碌碌的樣子,調侃我:“你花了好多時間在《昆蟲記》上哦,可別又是三分鍾的熱情吧?”
我笑:“嗯,目前不會。這個新遊戲還沒真正開始呢。”
是的,這是一個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新遊戲,希望能讓我的暑假生活更充實些。:)
即此,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