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25)
2021 (230)
2022 (58)
2023 (46)
爸媽:
這個題目聽起來好別扭,對不對?其實就是三十幾所大學的招生老師,集中在一個高中,各擺一個攤兒,介紹推銷自己的學校,為明年的招生做準備。當然,學生和家長也借機向心儀的學校谘詢一下情況。
這個活動分兩部分,開始家長和學生分別組對,討論四份不同的申請材料,投票選出一個能被錄取的學生。大多數的人認為,學校不會錄取那個成績不錯的南美西班牙白人,和成績一般的非裔黑人,可能會錄取一個美國白人男孩:路德教,ACT30,SAT1390,曆史和英AP,B+成績學生,一個弟弟,籃球隊長,做過家教,夏令營義工,去過哥斯達黎加,出生於芝加哥人,文章自述一家人如何與惡劣的生活環境鬥爭;母親香檳大學碩士,注冊會計師;父親校長助理,哈佛碩士。不需要經濟資助。實際上,真正被錄取的是另一個白人女孩:出生於亞美尼亞,一歲移民美國,兄弟姐妹四個,她是老大。母親高中畢業,工人;父親出租車司機,小學畢業。她的成績並不好,GPA3.63,ACT28,曆史AP3,英文AP沒成績。然而,她是學校的榮譽學生。她所在的高中75%的人符合免費午餐需求,隻有20%畢業生能上四年製大學。她高中四年都在打工,每周工作20個小時,做過收銀員、會計,給校報寫稿,參與提高畢業生進入大學的社團。她的文章從父母移民、底層生活、工作經驗,講到自己將來想從商,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
這個結果,說明單純的成績好壞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所處的環境,以及你是不是那個環境裏最好的。同時,自述文章要感人,因為很多大學的第一批審閱人,是21-25歲的年輕校友。比如被錄取的女孩,常年給校報寫稿,她的文章就特別有細節,非常感人。
集會的第二部分,就是找自己喜歡的學校去谘詢相關情況。擠在家長和學生中間,我找不到老大,她和同學一起不知被擠到哪裏去了。我不知所措地呆了半晌,就近和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招生官聊了聊。其實也沒什麽實質性的幫助,所有的資料在學校網站上都能找到。她們所能告訴家長的,也隻是非常官方的信息。所以,老大也隻和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學校招生老師聊了聊,並沒有挨個去谘詢。
當然,這樣的活動自然有好處,最起碼讓孩子們有了一種緊迫感,開始認真考慮申請大學這件事。
看,這是今天參加活動的大學名單,還不少吧?
你們肯定不知道這些學校的名字,其實有些我也不知道。老美不像老中,會一味看重所謂的常春藤名校,我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去了我完全不知道名字的大學。反正我不管,看老大自己決定吧。:)
即此,保重。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