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今天是汶川地震十一周年。我的家鄉曾經在那場地震中同樣遭受磨難。然而,十一年後的今天,家鄉建設得比震前更美更充滿朝氣。美麗的濱江公園是深圳援建的,它還有一個名字叫“5.12”公園。謹以此舊文獻給永不屈服、自強不息的家鄉人。
————————————————————————————————————————
一個多星期,整顆心都沉浸在中國大地震的焦灼與悲痛裏。
我的家鄉雖然傷亡不似汶川地區那般慘烈,但當時的震級也在6.5-7.1級之間,農村70-90%的房屋倒塌,財產損失極其嚴重,數以萬計的災民露宿街頭。滑坡、塌方、泥石流又給救災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藥品、帳篷奇缺。城市裏相對好些,可也驚心動魄,人心惶恐。聽家人講,地震的刹那,天搖地動,寸步難移,南北二山霎時滑坡,塵土遮天蔽日,高達三十餘丈,眼看著樓房裂縫、傾斜、倒塌,玻璃、磚頭雨點般落下。
我的姐夫是醫生,當天正在值班。當地震突然來臨、病房的牆開始裂縫的時候,他們立即決定把所有的病人撤出醫院。一趟一趟背重病患者逃離,在街上安置病人,又要搶救緊急送來的受傷人員,至到夜裏一點半,在地震發生十一個小時之後,才偷空給家人發了一條短信,問:“你們在哪裏?”等他再見到家人的時候,已是第二日下午四點。這幾日更是夜以繼日,隻昨兒一天就接了三十個傷病人員。我的哥哥在地震的第二日便隨組織下鄉救災,八天以後才回家,忙得接我電話的功夫都沒有,隻說:“我平安,現在沒空,非常忙,再聯係。”
我的哥哥和姐夫隻是普普通通的職員和醫生,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本能地遵循了職業道德,盡了自己的一分力。他們而外,數以萬計的人正在為這場災難流血、流汗、流淚。我自己,遠隔著重洋,除了打電話回家確認安危、上網查看新聞,以及盡自己的能力捐錢之外,無能為力。
捐錢的那天,我問四歲多的女兒:“寶貝,中國地震了,你知道嗎?”
她一手拿著蛋糕,一手端著果汁正準備看動畫片。聽了我的詢問,隻抬頭嗯了一聲。雖然有意避免讓她看見慘烈的報道,但自己打了無數電話,她該是聽出點重點的。
“那裏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沒有吃的、喝的,也沒有衣服穿,怎麽辦呢?”我指著她手中的食物,很嚴肅地問。
她似乎奇怪於我的嚴肅,想也不想地回答:“問爸爸媽媽要唄。”
“可是,她們的房子塌了,所有的東西都壓在土裏了,她們的爸爸媽媽也沒吃的、喝的。怎麽辦?”
“那……”她想了想,雙手往前一伸,說:“把我的送給她們。”
“真是好孩子!”我摸了一下她的頭發,肯定了她的好意,接著提出另一個問題:“可是,她們在中國,咱們在美國,隔得太遠了,怎麽送啊?”
“坐飛機送。”
“飛機也去不了地震的地方,怎麽辦?”
這下,她難住了,努力思考了半天,誠實地搖頭,說:“我不知道。”
“這樣好不好?”我給她出主意,“咱們給警察叔叔錢,讓警察叔叔去幫她們買東西好不好?”我知道,在她小小的心裏,警察是世界上無所不能的人,比超人還厲害。
果然,她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那,你把存在小豬、小鴨子裏的錢也給警察叔叔,好嗎?”
“不給!”她斷然拒絕。
我愕然。
平日隻見她往儲錢罐裏存錢,卻從來沒用過,也沒有要用的意思。我以為她對那些硬幣是不在意的,誰知孩子的心思最難捉摸,此刻竟態度堅決。
“你不願意幫那些小朋友們買吃的、喝的了嗎?”我失望地問。
“願意。可是……”她沒有看我的眼睛,看得出在做思想鬥爭。
我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有著異常堅定的持有感,如果自己不樂意,哪怕父母也無法強奪。
“來,媽媽給你看照片。”
我挑了幾張不太慘烈但很真實的災區照片給她看,邊看邊解釋:塌陷的地麵,城市的廢墟,哭泣的孩子,半埋在土裏的書本,簡陋的帳篷……
“你的錢,還有爸爸媽媽的錢,可以給她們買吃的、喝的,可以幫助她們。你說好不好?”
女兒的目光膠著在照片上,聽了我的話,又想了一下說:“好吧。把小豬裏的錢給她們吧。小鴨子裏的不給。”
她有兩個儲錢罐,一個白瓷小豬,專裝Quarter。一個黃色的大鴨子,是別人送的聖誕禮物,裝十分、五分、和一分的硬幣。
“為什麽呢?”
“都給她們了,我就沒有了。”她嘟著嘴,解釋道:“我要買一輛車車,跟媽媽的車一樣大的車車”。
看她還在猶豫,我再接再厲:“你的錢沒有了可以再攢啊,小朋友沒吃的了會肚子餓的。餓肚肚是不是很難受啊?對了,你可以給每一個罐子留一枚守罐子的錢啊,這樣,咱們很快又會攢好多錢的,媽媽幫你攢,好不好?”
她琢磨了半天,終於點點頭。然後,高高興興地去搬擺在書架上的小豬和小鴨子,一邊擔心地說:“好重啊!媽媽,警察叔叔會拿不動的。”
我沒有對她解釋捐款的方式,隻簡單地回答:“不會。警察叔叔可有勁兒了。”
她剛把自己的儲錢罐搬到床上,忽然想起在中國的妹妹也有一個儲錢罐擺在桌上,興奮地對我說:“媽媽媽媽,我有一個good idea,咱們把妹妹的錢也捐了吧?”
得到我的同意後,她又抱來一隻小狗,把三個儲錢罐裏的錢都倒在床上,分成二十五分、十分、五分、一分四堆,每一堆又十個一組分成小堆,仔仔細細地數了起來。化了半個小時終於數清楚了:三個儲錢罐裏的硬幣,總共三十二元十八分。
就這樣,在我的誘導下,女兒為這次國難捐了自己所有的錢。她對老師和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說了自己的舉動,獲得了大量的稱讚。於是,她便很得意,以後的幾天裏,隻要提到地震,就會自豪地說:“我捐了錢。”雖然,她捐的不多,也不能真正明白捐錢的意義。但至少,她突破了自己的私欲,為幫助別人付出了實際的行動,也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自豪。我想,培養孩子的善良與愛心,是她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遭受了無數的災難與挫折,哪一次不是流血流淚,哪一次不是刻骨銘心的悲痛?!但一次又一次的,中國人頑強地站了起來,齊心協力,在沾滿了親人血淚的土地上重建家園,生生不息。
我相信,此次亦不會例外!正如張明敏《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那首歌中唱道的:
“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見過,
再苦的逆境我們同熬過,
就是民族的氣節,
就是泱泱的氣節,
從來沒變過!……”
此次定當也一樣。
我堅信。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