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住城裏的人很難看到毛驢了。三四十年前,毛驢在北方的城鎮是很常見的。農民趕驢車摸黑進城賣菜,等賣菜的的時候,毛驢就拴在攤兒邊,嘴裏哈出白茫茫熱氣,後麵地上是一團團同樣冒著熱氣的驢糞蛋兒...現在不一樣了,農民到稍微遠點的地頭幹活,都是開機動車去,幾十年前春晚小品裏說的“打個普的到地裏看看韭菜去”的場景是真真實實在發生的,真是恍若隔世。
同樣令人感慨的還有手機和網絡的普及。農民朋友們在地頭看看手機那是很平常的,你看佩奇他爺爺都換手機了不是?
毛驢和手機,一個慢慢淡出,一個快速普及。可你要把這兩樣東西放一塊兒會有什麽效果?想象一下,幾個頂著韓式鍋蓋頭的特煩boys騎著毛驢徜徉在上海街頭,拿著手機玩直播,嘖嘖嘖,那該是多麽穿越時空的感覺,妥妥的後現代蒙太奇畫麵不是?
特煩兒童騎毛驢估計是看不到的。但類似的畫麵比比皆是。大紅橫幅高高掛,響亮口號滿天響,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宣傳手法在5G和人工智能即將到來的今天煥發了一春又一春。一說過年就是大紅燈籠,一說慶祝就是方陣列隊,這是守舊呢還是懶惰呢還是無能呢?
慣性的力量是很強的,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慣性的影響,大多數人也不會主動去擺脫慣性,因為呆在慣性裏隨波逐流是最容易的,大多數人都是怎麽容易怎麽來,民族性格嘛,守舊,不逾規越矩,按聖人定的綱常禮教走就行。所以我們就能看見這奇幻的燈籠標語橫幅漫天飄的場景。
慣性是會導致脫節的,特別是有加速度的情況下。而脫節的代價是會很大的,看看台灣最近的選舉情況就一目了然。快八十歲的川普會用推特行政,六十多歲的韓國瑜可以開直播,而我禮儀之邦一天到晚嚷嚷與時俱進,幹的還是騎驢玩手機的糊塗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