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時候,馬克吐溫最多算是個文學青年。寫過一些作品,可是,那些後來津津樂道的作品,比如“哈克貝利芬曆險記”,都還沒出世。
馬克吐溫出生在貧窮的密蘇裏的鄉下,做過不少體力活,比如在船上導航。來到紐約,當年美國最繁華的地方,見到一位上流社會女子。比他年輕十歲,而且也很美麗,自然十分傾倒。
癩蛤蟆偏敢吃天鵝肉。馬克吐溫向這位叫Olivia的名媛表示了濃濃的愛意。
不出所料,名媛拒絕了他。
中國的文學青年,心理一般比較脆落,比如,有個詩人叫海子,向一位姐姐求愛,被拒絕後都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美國的文學青年,心理不是一般得強大。這得益於西方特有的一種文化。
有一部電影叫“蒂芙尼的早餐”,大名鼎鼎的赫本領銜主演,赫本的角色有個鄰居,是個文學青年,被一個富婆包養。這反映了西方的一個傳統,富人願意讚助藝術和藝術家。
馬克吐溫沒有灰心,對富家女鍥而不舍地追求。
讓馬克吐溫喜出望外的是,富家女動了春心,答應了求婚,還陪嫁了一棟精裝修的房子。
這棟房子坐落在康州的州府哈特福特,一個小型城市。我對馬克吐溫的故事比較有興趣,這次是第二次來到這裏。
當年,在大學的時候,我對文學也有過興趣,翻譯了馬克吐溫的“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上”裏麵的一個故事,還拿到相當於半個月生活費的稿費。
那時候,不知道還有富婆願意包養文學青年的事。不過,這種文化,到了中國也會是水土不服的。
民國的時候,是有人想向中國移植這種文化的。土豪盛宣懷家有個女兒,嫁了個文學青年邵洵美,這是很西化的做派。沒想到被魯迅諷刺了一把,說邵洵美的“宅子是做了闊人家的女婿換來的”。
馬克吐溫很幸運,生活在沒有魯迅的國度。他在這裏,與另一個文學大師斯陀夫人比鄰而居。
故居的旁邊有一條河,這條河在這打了個彎,就融入到康河去了。這一塊地叫Nook Farm。Nook就是彎的意思。
我開始以為兩個文學大師做鄰居是一個巧合,聽了向導講故事,意識到不完全是。
當年,哈特福特是美國的出版中心,所以吸引了不少作家來安家。有一個富豪,在Nook Farm買了一百多英畝地,然後分塊賣給他覺得有前途的人。
用今天的術語,Nook Farm相當於文學家的孵化器。果然孵化出世界級的文學家。
寫作屬於自由職業者,馬克吐溫卻還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四點,在閣樓的角落裏寫作。
在這棟房子裏,他寫出了影響後世的大部分作品。
馬克吐溫有四個孩子,一個男孩夭折,三個女兒各有各的不幸。大女兒就是死在這棟房子裏。這對他打擊很大,他不想在這裏繼續住下去了,就搬到紐約市去住了四年。
我其實也見過馬克吐溫在紐約住的公寓,在12街上,靠近5大道,離紐約大學不遠。他在那裏也有個鄰居是著名詩人,紐約自由女神像下麵的碑文,就是引用那個鄰居的。
美國現在有馬克吐溫協會,專門研究馬克吐溫。
說起來,中國有紅學,英國有莎士比亞學,美國也應該有馬學了。
馬克吐溫現在沒有後人了。馬克吐溫二女兒是有一個女兒的,可是,並沒有生育,活了五十幾歲死掉,而且還是吸藥死的。讓人惆悵不已。
我覺得這與馬克吐溫女兒都是在家裏受教育有關,沒有上外麵的學校,接觸的人少,生存經驗差一些,不能應付生活中的大風大浪。
沒有後人講述祖先的故事,馬克吐溫的故事,要靠不相幹的人講了,你想講馬克吐溫的故事嗎?
jumping frog至今也還是當地的運動,每年都有。
他當年是花了800美元跟人學習了在密西西比河上開船的技術(不是導航員,是司機,錢掙得多),馬克吐溫這個筆名就是出自這段曆史,mark twain是mark two的意思,指的是對水深的測量。
對這個小鎮的訪問是很有趣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