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壇上看到過歐洲網友安娜晴天給的資訊:2021年是威尼斯建城1600年,會推出各種紀念活動。9月21日到10月21日是威尼斯的兒子Vivaldi 音樂節。便特意在10月11日趕往威尼斯,為的是一睹大提琴水上舞台的風采。
早上離開維羅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不知道什麽原因起床後注意到手機沒有了信號。還好記得昨天下車的公交站準備乘巴士去火車站。一輛公交車正好來了就問旁邊的大媽這輛是去火車站的嗎。連問三遍大媽信誓旦旦地說:是這輛,上來吧。開了一會兒沒看見昨天經過的羅馬圓形劇場回頭找大媽已沒了蹤影。越開越偏僻,眼看進入一片廠區才跑去問司機。司機一頓嘰裏呱啦,反正就是錯啦。我買的10點的火車票就想趕快找網約車慌忙跑到一家公司收發室借電話。又是一頓嘰裏呱啦,人家禮貌地拒絕啦。抬頭看見一輛警車停在那邊急忙跑過去求助。美女警察英文不錯告訴我原地不動網約車5分鍾後到。鬆口氣,然後一百八十度鞠躬致謝。教訓是:1,問誰也別問大媽;2,有狀況找警察。火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威尼斯Santa Lucia站。不料去水上巴士售票處買票的時侯卻看到一份24小時罷工通知。得,全遇上了!隻好先到手機店把通訊問題解決掉。幸好讓娃把旅行箱帶回米蘭我隻背一個雙肩包,否則威尼斯上坎下坡的石頭路還不把我折騰死。
據說因為疫情遊客數量銳減威尼斯的水都變清澈了。
威尼斯的發展起源於公元5世紀時,羅馬居民為了躲避日耳曼人的入侵,而逃到瀉湖上居住。這座人造的水上都市,在8世紀成為亞得裏亞海的貿易中心,並於14至15世紀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享有亞得裏亞海的女王的稱號,直到1866年威尼斯才並入意大利。
現在的威尼斯擁有獨特風景及悠久曆史,已是被許多遊客列為人生必去的旅遊城市。
攻略上說威尼斯的行程規劃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瘋狂亂走、瘋狂迷路就對了!威尼斯經典風景之一就是巷弄裏蜿蜒的水道,放手去迷路才可以看到威尼斯最迷人的那一麵。
話是這麽說,可是我本來是要先乘水上巴士到酒店放下雙肩包才去亂走的。無奈跟著手機四處碰壁。導航先是說離我的酒店隻有500米了走過去才知道走到運河邊此路不通。就這樣繞呀繞的越繞越遠就是到不了酒店。人們都說“沒有迷過路,不算到過威尼斯”,好吧,我算是真正來過了。(苦笑)
終於看到裏亞托橋旁邊這樁紅色建築了。它應該就是我的酒店。
威尼斯有400多座橋,通往市中心的裏亞托橋 Ponte Rialto最為有名,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在其大作《威尼斯商人》中提到過“水上華爾街”,劇中夏洛克就曾這樣問:“裏亞爾托橋可有什麽動靜?”乃至今天,人們還會這樣問,在商人眼裏,裏亞爾托橋代表著市場的走向!兩側是20多家賣首飾的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是威尼斯最重要的商業區之一,曾作為歐洲的商業中心達300年之久。所以當我得知酒店的房間可以看到裏亞托橋時就毫不猶豫把酒店定在了這裏。
橋中央是拍攝大運河的好地方,站在橋上眺望大運河,可以感受中世紀的風情。
酒店的內裝很是可愛早餐也不錯,出門就是裏亞托橋和水上巴士站。
遠遠近近拍了好多裏亞托橋
平時都是人山人海的,疫情和罷工反而讓我威尼斯的遊覽體驗倍增。還是那句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這裏可步行到聖馬可廣場
聖馬爾穀聖殿宗主教座堂,簡稱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這裏不僅有耶穌門徒聖馬可的遺體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聖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曆史和信仰,盡在於此,大教堂建於11世紀,以後時有增修。
公爵府:受地中海東部伊斯蘭國家的影響,建築有獨特的東方圖案。
聖馬可廣場守護神:飛獅和聖馬可像石柱
聖馬可廣場外廣闊的水域
歎息橋(意大利語:Ponte dei Sospiri)是公爵府(總督府)側麵的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此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由內向外望隻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歎息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兩處,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歎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梁之一。
廣場出來左轉沿湖而行
走走停停,發呆遠眺。
感覺走了好遠,等到太陽偏西才回來。
注意到右側矗立在夕照中的安康聖母教堂
在附近消磨時間都是為了5點左右回來拍這個金色大教堂。一人旅的好處就是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裏亞托橋上好多日落看客
眼前的美景令人詞窮。
盡管在維羅納坐錯公交,在威尼斯遭遇水上巴士罷工,又沒有看到大提琴水上舞台,但威尼斯完全沒有辜負我。心動明天! 乘早班水上巴士飽覽運河風景。
第二天早上顧不得吃早餐買了一張通票跳上水上巴適開始遊運河。
十月的早晨空氣清冽需要穿上長風衣保暖。
威尼斯大運河(Grand Canal ) 是 威尼斯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聖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聖基亞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把該市分為兩部分。長逾3公裏(2哩),寬30~70米(100~225呎),平均深度為5米(17呎),與許多小運河相連。市內交通運輸大部分通過這些水道。
威尼斯大運河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在河道的兩邊,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古老建築,既有洛可可式的宮殿,也有摩爾式的住宅,當然也少不了眾多的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和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文藝複興時代,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都在這些教堂裏麵留下了不朽的壁畫和油畫作品,至今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和藝術家。此外,遍及運河兩岸的店鋪、市場以及銀行等等,也給這個水上大都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這些有年代的建築背後一定藏著很多古老故事。
此刻正是遊運河的最佳時段:人少的威尼斯才體現得出小橋流水的韻味。
乘風破浪,迎接第一輪朝陽!
通票方便,幾條線路來回坐,美麗的運河看也看不夠。
威尼斯大約有450座橋,但是隻有3座橋橫跨大運河。上圖這座就是通往研究院美術館的研究院大橋;第二座就是裏亞托橋。最後一座是斯卡路茨橋,這座橋靠近火車站終點站,因而交通格外繁忙。
路過安康聖母教堂
離開那天天未亮趕來聖馬可廣場拍日出。
可惜沒有拍到日出
黎明依舊美麗
天亮啦!
再見威尼斯!
謝謝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