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獨嘯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儒家治國的核心:教化治國(1)-------邪惡的中國文化

(2020-09-26 09:38:48) 下一個

第四章   儒家封建神權崇拜的思想文化意識與教育觀念

自從黃帝初步把“教化治國、禮儀興邦”作為治理國家的核心理念,“教化治國”就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工具、最主要的方式。“教化治國”這種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輿論宣傳、文化教育。這兩種形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中國曆朝曆代,對待底層“芻狗”,主要是以“輿論宣傳”為主,文化教育為輔的方式;對待儒家封建各級權貴,和有機會接受文字教育的族群,主要是以文化教育為主,輿論宣傳為輔的方式。中國曆朝曆代的教育目的、教育觀念,都是以“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都是為“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核心思想服務的;通過控製、束縛、規範社會各階層的精神、思想、意識,來維護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的統治利益,來維護儒家封建神權權貴各階層的根本利益。
盡管中國曆朝曆代的“教化”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如“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史記·商君鞅》。但是他們的“教化”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維護“統治權貴各階層的根本利益神聖不可侵犯”服務的。例如:毛王朝時代,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三部功能,相當於封建王朝時代的禮部)等部門,“教化”中國“芻狗”的核心指導思想,就是維護“毛澤東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共產黨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核心精神,竭盡所能地維護共產黨權貴集團的統治利益服務;隻不過以“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的倫理道德為迷人彩衣,代替傳統的封建禮教道德而已,它們的核心本質是完全一致:維護毛澤東和共產黨的神權統治。
中國各階層是在“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屠刀的威脅之下,被迫接受“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禮教思想文化知識,被迫接受儒家帝王封建神權崇拜、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各級儒家封建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思想文化意識。

第一節  堯、舜的教育觀念

黃帝的曾孫堯和七世孫舜,徹底地完善“教化治國”的治國理念,並且把它作為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確立下來,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堯、舜是怎樣執行“教化治國”的治國理念的呢?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史記·五帝》。舜派遣“八愷”,讓他們以“堯、舜製定的等級森嚴的禮儀製度”,在全國實施推廣,讓他們掌管婚喪、祭祀、慶典等各種社會活動的禮儀製度,達到“莫不時序”的目的;舜派遣“八元”,讓他們以“堯、舜製定的倫理道德觀念”為內容,教化萬民,以達到“內平外成”的目的。“五教”就是後世儒家的“君臣父子”之間倫理道德關係的原始版,即孔子的“仁”政的原始版;也就是儒家理學的“三綱五常”的原始版。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以行動反對禮儀教化的異議分子);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即以言語反對禮儀教化的異議分子);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即以消極抵抗、沉默抗爭、不應聲附和的不服從禮儀教化的死不改悔分子);縉雲氏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號之饕餮(即不過問政治、我行我素、追求生活享受的商人)。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禦魑魅”……《史記·五帝》舜是以雷霆萬鈞的手段,嚴厲懲罰不服從“教化”的異議分子,而且是一人不服從“教化”,懲罰整個家族成員。這就是後世的“子不教、父之過”的思想根源;後世曆朝曆代的中國開國明君,把舜的殘酷無情的手段,作為“樣板”,實施“教化治國”時的法律政策。
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勿虐,簡而勿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水,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史記·五帝》。舜初步把文化音樂藝術納入“教化治國”的範疇,成為教育“芻狗”的方式的組成部分;讓它為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思想意識形態服務,文學音樂藝術成為為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教育工具。
“八愷”、“八元”和夔就是儒士階層的鼻祖。
舜對“芻狗”實行的以“帝王神權崇拜、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各級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為最終目的的“教化”,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史記·五帝》。此後的曆朝曆代,在國喪期間,三年之內,儒士權貴階層,被禁止“舉樂”,作為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禮教製度。
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凰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即舜)始《史記·五帝》。此後的曆朝曆代,儒士階層為了頌揚帝王“德昭天下”的“豐功偉績”,挖空心思地給帝王進獻珍禽異獸、隕石、罕見的珍寶等“異物”,成為常規習俗。

第二節   夏、商、周三朝的教育理念

夏朝在堯、舜的“教化治國 ”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的教育體係。由於執行“教化治國”的治理國家的理念,需要專門的人才來執行,社會上逐漸形成“執行‘教化治國’的治理國家的特殊階層”,他們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專門為帝王、貴族、權力者服務,掌管婚喪、祭祀、慶典等各種社會重要活動的各種繁瑣的禮儀,維護帝王、貴族、權力者們的尊貴顯赫的社會身份地位;不遺餘力地向社會各階層推銷、灌輸“維護帝王神權統治的各種各樣的道德知識、禮儀規範動作”等“教化治國”的內容;竭盡所能地教育、指導社會各階層,完全按照帝王及整個統治階層的意識、要求、禮法製度所規定的行為規範、言談舉止而行為處事;監督社會各階層的言談舉止,是否符合他們的身份地位……帝王及統治權貴階層,逐漸給予這個“教化治國”的執行階層,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各種特權,最後形成勢力強大的“特殊階層”。
這個特殊階層在夏、商兩朝,被稱作什麽,筆者沒有這方麵的資料,不敢妄言;在周朝的時候這個特殊階層被稱為“儒”。這就是儒士階層在中國曆史上形成的過程,和儒士階層最初在中國政治政權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代不同禮而王”《史記·商君鞅》,雖然夏、商、周三朝的禮教製度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即“教化治國”的教育內容不完全相同,但是製定禮教的指導思想,和“教化治國”的精神實質,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以封建帝王神權崇拜、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及對各級封建神權崇拜、神權統治神聖不可侵犯,為核心指導思想和最終目的。這一時期的“教化治國”的方式,是以“輿論宣傳”為主導方式進行,文化教育為輔導方式。
夏、商、周三朝,每當皇朝更替之後,新王朝都是以舜的“教化治國”為榜樣,凡是不服從新王朝“教化”的異議分子,都被遷移、流放。例如,當周武王完全滅亡商朝之後,把凡是不服從周朝“教化”的商朝遺民,全部流放到朝鮮。

第三節   孔子的教育理念

被稱作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的孔子,他是怎樣來教導自己的弟子的呢?
周朝的中後期,周王室處於風雨飄搖、日暮途窮的“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吞並,先是春秋五霸,後是戰國七雄,他們拚命地擴大地盤,擴張自己的勢力,形成諸侯國各自為政的局麵。周天子不僅不能節製,反而受製於大諸侯王國的挾製,成為大諸侯王國的傀儡。周天子雖然在名義上,仍然是各個諸侯王國的共主,但他擁有實際的國家政治權力,低於一般的小諸侯國王,甚至不如大諸侯王國的公卿大臣。
而竭盡所能地維護封建帝王神權統治的儒士階層,麵對“禮崩樂壞”的亂世困境,不能為力。“教化治國、禮儀興邦”的治國方略,在以軍事力量稱雄的亂世時代,顯得蒼白無力,儒士階層的社會政治地位岌岌可危,逐漸被統治權貴階層忽視,不再受到統治權貴階層的特別青睞。孔子這個儒士階層的一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竭盡所能地推銷“教化治國、禮儀興邦”的治國理念,希望分享政治神權的一杯羹。
雖然儒士階層在周王朝中後期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在各個諸侯國內部,仍然需要儒士階層,來貫徹執行諸侯國內部的各種“教化治國”政策和各種禮儀製度,維護諸侯國內部各階層的統治秩序和各級權貴的相關利益;在各個諸侯國內部,以各自不同的儒家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教化”各個諸侯國的“芻狗”;在各個諸侯國內部,進行各自的王權崇拜、王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造神”輿論宣傳等。因此儒士階層在整個社會政治神權裏,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孔子把儒家思想向全社會推廣時,響應者眾,其弟子達到三千多人的盛況,是當時各大學派中最盛大的一派。當然,這也與儒家思想是代表中國曆史傳統和正宗的思想文化意識,是傳統“教化治國、禮儀興邦”的思想文化意識的直接繼承者有關。
孔子是把自黃帝製定,堯、舜發展、初步完善的“教化治國、禮儀興邦”的治理國家的政策,夏、商、周三朝進一步補充完善和實踐的這種治國理念,進行文字化、係統化、理論化、完善化而成為“六藝”,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地傳授給他的弟子。孔子是以文化教育為主要方式,輿論宣傳為輔助方式,以“全方位地維護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帝王神聖不可侵犯、各級神權崇拜、各級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各種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及如何維護各種統治秩序”為核心指導思想和目的,教育他的儒家弟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