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全食品)旗下的三全灌湯水餃檢測出豬瘟病毒。而後,甘肅省蘭州市、威武市、白銀市、酒泉市等多地也陸續檢測出,包括三全食品在內的思念、科迪、金鑼等多達11家知名廠商的40批次豬肉產品呈現病毒核酸陽性。此事經媒體曝光後,一度引發中國社會的恐慌。
這即意味著非洲豬瘟的影響在不斷地擴散,也表明通過避免購買患病豬肉的傳統方式已經無法阻擋疫情的擴散了。而患有疫情的豬肉更是以令人想不到的方式已經悄無聲息的進入到了千家萬戶,可謂是讓普通民眾防不勝防。當然,為了避免疫情擴散造成社會恐慌,權威部門也及時發布了官方通報,通報的內容則是關於“豬瘟不會傳染人類,高溫可以使病毒滅活等等”耳熟能詳的言論。
非洲豬瘟基本已經流行全球各地,相較於海外的嚴防死守,中國的應對似乎顯得漫不經心。在海外,隻要出現豬瘟疫情,不論是生肉還是製成品,一律實行鐵腕封殺。而在中國部分地區,卻出現製成品大規模流通的是現象,甚至把“吃不死人”作為了食品安全的底線,這才是最可怕的“疫情源頭”。而如何處理涉事企業則是能夠控製傳播的重要一環。遺憾的是,疫區的活豬都得到了最果斷的處理--一一撲殺,而真正決定大規模、跨地域傳播的企業卻未能一封了之。
“豬瘟不傳染人,所以能吃?”--這是也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而且,豬瘟不傳人,也並非絕對的論斷。曆史上,很多動物疫情都不傳染人,但後來與人類大規模交互之後,疫情發生了變異,結果成為人類最致命的殺手。理論上說,跟人類交互的機會越多,疫情就越有可能發生變異,最終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所以,如果此次對涉事對企業的心慈手軟,那麽就是對民眾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
誠然,在一定程度上,權威部門的安民告示緩解了社會大眾對非洲豬瘟的恐慌,但對部分弄虛作假的食品企業來說,卻起到了變相縱容鼓勵的副作用。可以想象,一方麵是政府安排大規模銷毀疫區生豬,而另一方麵卻是奸商“變廢為寶”。以至於出現在大批量豬肉製品被檢測出病毒核酸陽性的亂象。毫無疑問,在巨大的利潤推動下,部分無良企業選擇了向金錢“彎腰靠攏”。檢測生肉並非難事,按照已有的檢測製度和流程,食品的原材料必須檢測無誤之後才能進入生產線。遺憾的是,11家知名廠商,40批次產品,大麵積的失守,這就已經不是簡單的檢測技術能力問題,而是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問題,以及背後是否存有一係列的黑色產業鏈問題。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失信的背後實則是監管的失信。如果關鍵一環失控,一切得阻斷措施都會失去意義。既然有監管製度也有懲治規則,就不能讓其形同虛設。因此,在處理涉事企業的問題上,必須拿出撲殺生豬的果決,來處置疫情傳播鏈上的企業,而後者才是最為關鍵的防線。比起全行業全軍覆沒的代價,懲治一兩個違規企業的代價要小很多。因為全行業失信的代價,是任何企業、行業、社會都無法承受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