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Liu ResearchTIPS

分享學術研究寫作演講人生感悟。
正文

如何寫論文5分鍾係列短視頻 08用故事邏輯寫文獻綜述

(2019-08-26 09:20:09) 下一個

歡迎來到Dr.Liu的5分鍾係列講座。前麵我們講過如何閱讀文獻和整理文獻資料,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如何寫文獻綜述。首先我們要明確,這裏我們討論的文獻綜述一般出現在論文的引言的部分。在引言中做文獻綜述的目的,一般來說是為了引導出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 用文獻來支撐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那麽我們要怎麽來實現這個目的呢?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講故事的邏輯來寫文獻綜述。

講故事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一個好的故事的基本要素其實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時間地點人物,而是一定要有起伏,有起伏才能建立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故事的起伏能夠累積和釋放聽眾的情緒,從而產生強大的影響力。那麽怎麽去說好一個有起伏的故事呢?這裏提供一個可用於文獻綜述的簡單的講故事的模板,它包括四個要素,就是情境,衝突,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用英文可簡述為SCQA, 也就是Situation, Confliction, Question, and Answer.

我們在文獻綜述中如果包括了SCQA四個要素,就有了一個有起有伏的故事邏輯。首先第一個要素是S,也就是情境,在這裏我們要挑出文獻中最不具爭議的, 讀者最容易認同的部分來寫。這個要素的目的是實現和讀者的對接,取得讀者的基本信任。第二個要素是C, 也就是衝突。 衝突就是起伏的開始,它可能是一個顯然的挑戰,也可能是通過文獻分析發現的一個潛在的威脅或機遇。第三個要素是Q,也就是關鍵問題。這個要素最能體現作者的眼光,因為作者要明示出解決衝突的關鍵點在哪裏。第四個要素是A,也就是解決方案。引言部分的文獻綜述往往最終會落腳於某一個解決方案,而一個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就能自然地帶出本片論文的研究目標和它存在的意義。

一個豐富的有層次的文獻綜述有時會包含多重的起伏。比如在對情境的介紹後,我們可以首先展現第一個衝突,然後介紹現有文獻中已提出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接著我們分析現有解決方案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提出遺留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展示第二個衝突,然後我們再針對這第二個衝突,提出新的關鍵問題和新的解決方案。當然我們也可以提出第三或第四個衝突。總之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成為本片文獻綜述的最終落腳點和本片論文的研究目標。也可能會有最終的遺留問題成為本片論文的future direction。

SCQA是一個最自然的講故事的順序,但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SCQA的順序有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比如在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比較容易被讀者理解和認同的情況下,有時可以采用省時間的開門見山的方式,也就是QASC或QACS的順序,先直接提出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直接點明本片論文的研究目標,隨後再補充介紹情境和衝突。如果你希望你的寫作更有衝擊力,也可以采用CSQA的順序,也就是先提出衝突,引發讀者的關注後,再補充前情和後續對於解決方案的思考。今天我們介紹了用故事邏輯,用SCQA的模板寫文獻綜述的方法,下一講我們會來談談文獻分析的三種方法,以及如何找到有價值的衝突和值得解決的關鍵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