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513) 從四年七副耳機的故事聊起

(2025-05-18 17:04:55) 下一個
最近,有關美國的全球關稅戰,尤其是和中國的關稅大戰可能是對於多少人影響最大的事件,而其中的各種討論和分析也各執一詞,不管是川粉還是川黑,還是無感一族,其實都有一些個人的理解成分,今天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故事,看看我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沒有強烈購物欲的人,是如何開啟一個重複購物模式的故事。
 
5種不同形態藍牙耳機!誰同時滿足舒適佩戴和好音質?——華為Freebuds4/蘋果Airpods/三星buds2/Cleer ARC  II/韶音openrun pro 體驗對比- 知乎
 
四年七副耳機的消費故事:從“剛需”到“過剩”的邊界
 
在 2020年4月 至 2025年1月 之間,我前後購買了 7 副耳機,其中有線耳機 3 副,無線耳機 4 副,平均每年超過 1 副。這個貌似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的正常更換節奏,但回頭細看每一筆訂單、每一次購買決策,我意識到:其中不少是“非必要”的衝動消費,最終帶來的是體驗疲勞、資源浪費和重複支出。
 
一、平台對比:不同購物體驗背後的消費心理
 
1. Walmart:疫情時期的應急選擇
 
在 COVID 疫情高峰期,因為突然從線下改為全部WFH,外加家裏突然回來了大學上學的孩子,大家都需要在線上班和上課,那種用spear和microphone的方式顯然是不可能的。同時因為突然有很多商業被關閉,我在Walmart線上匆匆買下第一副耳機($8.99)。這款基礎有線耳機質量一般,音質平淡,卻也算是“剛需”,為當時的遠程工作提供了最低保障。
有線耳機和無線耳機音質上有什麽區別銘森電子科技-有線耳機和無線耳機音質上有什麽區別-東莞市銘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關鍵詞:應急、功能性、無選擇空間(基本上好一點的都賣完)
 
現狀:已經閑置不用
 
2. Amazon:便捷之上的“升級幻覺”
 
Amazon 是我最多使用的平台,2020年到2025年,我前後在AMAZON上麵購買了三副耳機,價格從 $15.9 到 $29 不等。
 
最早的無線耳機僅為“基礎款”(2020年6月購買,$15.99),音質不如有線,但因為無線看起來更加高級和方便,我願意為此多花一倍的錢,但是質量的確不行,用了不到兩年就陣亡了
藍牙耳機- KZ耳機,KZ官方網站,KZ official website,KZ earphone,KZ headphone,深圳市原澤電子有限公司
現狀:已經陣亡,作為垃圾處理
 
後來通過仔細看review,2022年選擇了一個木紋大耳機($29,配合PC使用),使用體驗不錯,也很耐用,但是有點夾頭
 
現狀:主要和PC一起使用,尤其是聽音樂用
ATH-WP900 Audio-Technica - 鐵三角| Audio-Technica - 鐵三角
今年(2025年),因為要大量做gardening,需要一個體驗更好的TWS耳機,通過大量的查看review,購買了不知名品牌的優質產品,QYC TWS($24.9),質量穩定,關鍵是不常掉線,而且連接方便,用來配合日常藍牙通話,確實使用率高。
 
現狀:主要和手機一起使用,尤其是戶外幹活用
wireless bluetooth headphones earphones white ear buds Latest Model | eBay  UK
 
???? 關鍵詞:體驗穩定、溢價明顯、功能重疊,多看review
 
3. AliExpress:低價誘惑下的“平行替代”
 
我先後在 AliExpress 上購買了兩款 TWS 耳機,小米OPEN EAR款($12.6)與聯想白色款($14.7)。雖然價格便宜,但它們的使用體驗幾乎與早期 Amazon 的基礎款一致,而且聯想耳機是因為去年春季促銷打折,因為相信聯想的品牌才衝動購物,後來發現質量有問題,用了不到一年就幾乎不用了
Original XIAOMI JS59 Earphone TWS Bluetooth Headset HiFi Wireless Headphone  Mic Noise Reduction Earbuds Sport Game Motion | Shopee Singapore
換句話說:這兩筆消費幾乎是“為了新鮮而買重複品”。
 
現狀:小米耳機是2021年購入,用了兩年多,品質一般,現在已經不用,聯想耳機有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垃圾
 
Lenovo ERAZER X9 Bluetooth 5.4 Earphones
關鍵詞:品牌幻想、價格誘惑、品質不穩定
 
4. TEMU:最低價背後的最低體驗
 
$8.5 買下的一副黑色大耳殼無線耳機,衝動購物,商品圖片光鮮亮麗,但是卻是我所有耳機中質量最差的。音質糊、連接延遲、不舒適。我幾乎從未使用過它,使用兩次後退貨了
 
現狀:衝動購物,使用兩次後退貨
bluetooth headphones wireless sold on Temu United States
關鍵詞:價格陷阱、無使用價值、純粹浪費
 
二、反思消費:買多,不等於用好
 
我最終真正長期使用的耳機隻有兩副:
 
QYC PRO TWS($24.9,配合手機藍牙使用)
 
木紋大耳機($29,配合PC使用)
 
其餘 5 副耳機幾乎處於備用狀態或徹底閑置,或是退貨,累積開銷超過一百美元,遠超我真正需要的設備總價值(55美元)。
 
      耳機購買決策路徑圖
┌──────────────┐
│ 疫情剛需 → 有線耳機 │
└──────┬───────┘
       ↓
嚐鮮無線 → 基礎TWS耳機 ×2(重複)
       ↓
海外品牌誘惑 → 小米 & 聯想(AliExpress)
       ↓
低價陷阱 → TEMU 耳機(幾乎棄用)
       ↓
功能匹配 → 木紋大耳機 + QYC TWS(長期使用)
 
 
過度消費的三個具體害處:
 
重複性開銷:為了所謂的“嚐試新品牌”、“備一個”,多次買入功能幾乎一致的產品,浪費預算。
 
劣質體驗陷阱:低價耳機往往意味著低壽命、低舒適度和最終棄用,真正的“性價比”並不成立。
 
資源與環境成本:每副電子產品的製造、運輸和淘汰都會帶來環境負擔,遠非“便宜就好”那麽簡單。
 
總花費:~$110
???? 真正使用:$47.98(QYC + 木紋大耳機)
閑置/棄用:$62.01
 
 
三、從“買多”走向“用好”的建議
 
明確使用場景再購買:一副耳機適配PC、一副適配藍牙通話,其實已經足夠。
 
預算集中買一副好耳機 > 多副差耳機:與其買三副 $15 的耳機,不如花 $30 買一副穩定耐用的。
 
避免“多平台試試看”式衝動消費:AliExpress、TEMU 等平台雖然價格低,但售後體驗、質量把控相對薄弱,易陷入“貪便宜吃大虧”。
 
購買平台 × 價格 × 體驗對比
 
耳機描述 平台 價格(美元) 類型    使用體驗 是否常用 備注
基礎有線耳機 Walmart   $8.99 有線        一般         疫情應急使用
基礎無線耳機 Amazon     $15.9 無線TWS 一般 急用
小米TWS耳機   AliExpress $12.6         無線TWS   一般                   品牌誘惑,體驗無差別
聯想TWS耳機 AliExpress $14.7         無線TWS   一般                  外觀吸引,衝動購物
大耳殼黑色耳機 TEMU     $8.5            無線大耳                   低價陷阱,退貨
木紋大耳機 Amazon    $29              無線大耳 較好         配PC使用,較為耐用
QYC TWS耳機   Amazon     $24.9 無線TWS 很好       日常藍牙通話主力
 
合理消費建議
 
建議 原因
明確用途再買 減少功能重疊,降低購買衝動
集中預算                 買1副好耳機      總體體驗遠超多副便宜耳機
不盲目嚐試“平台性價比” 低價平台商品往往存在體驗和質量問題
重視耐用性而非款式差異       外觀吸引≠實質功能升級
 
結語:消費,是對選擇力的鍛煉
 
耳機是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卻是一個放大“消費思維”的鏡子。七副耳機背後,是一段從功能需求、平台選擇,到衝動消費再到理性反思的全過程。真正的好選擇,不是“買得多”,而是“用得好”。

後話:

如果再讓我選擇,我肯定會更加理性的購物,避免浪費,即便是有貿易戰,提高價格一倍,如果去除浪費的成分,我也會是用幾乎一樣的價格購買較少的商品

本文不作為支持川普關稅戰的分析,隻是從一個小故事分析一下,作為一個沒有太多購物欲的華人男性,都可能經受不住網上的購物衝動,重複衝動購物,大量浪費,其它的族裔和女性,如何可能避免各種的消費陷阱,幾乎沒有可能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