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395) 聊聊金磚新六國

(2023-08-26 12:55:30) 下一個
前幾天,金磚國家擴員這件大事,前後討論好多年,終於塵埃落定。根據金磚南非峰會發表的《約翰內斯堡宣言》,阿根廷、伊朗、沙特、埃及、阿聯酋和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國家組織的新成員。加入金磚國家的這6個國家中,有4個來自同一地區,也就是中東地區,另外一個非洲國家也是準中東地區(東北非),唯一一個例外是南美的阿根廷。
金磚集團擴張:華盛頓淡化擴張聲明
那我們來用數據和事實來看看,這次金磚新六國,他們的含金量如何,對於BRICS未來又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了解所有這些之前,我們還是先看一下BRICS的前世今生吧。
 
金磚國家原指金磚四國(英語:BRIC),現指金磚五國(英語:BRICS),是指五個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分別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最初的“金磚四國”國土麵積占世界領土總麵積的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6年至2008年,金磚四國經濟平價增產率為10.7%。隨著四國經濟快速增長,其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由於金磚國家人口和國土麵積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額,並且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2]組織中國家的共同點為領土麵積大、人口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被認為有一定甚至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可以說在可見的未來裏,這個組織或者組織中某個或多個國家會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甚至領導全球經濟。
BRIC Countries Hit A Wall - Forbes India
 
2010年12月23日,南非加入金磚國家。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後,南非總統宣布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成為金磚國家的正式成員。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來自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BRIC,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其發音同英文的“磚塊”(brick)一詞。2003年,奧尼爾在一份題為《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超越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高盛這份報告出台後,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世界廣泛關注,“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由此風靡全球。
9th BRICS Science & Technology Ministers Meeting | 29 Nov 2021
 
另外,金磚四國的概念,有時也用來定義謠傳中的這四國在2002年所簽署的關於貿易與合作的協定。實際上,由於高盛該份研究報告被廣為接受,金磚四國的概念被廣泛的用來定義這四個國家所組成的一個市場,甚至更一般的用來定義所有新興的工業國家。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四個國家,既不是像歐盟一樣的政治聯盟,又不是像東盟一樣的貿易聯盟。
 
BRICS,分別占據了世界工廠(中國),世界辦公室(印度),世界能源大戶(俄羅斯),世界資源巨頭(巴西),世界黑白之都(南非),怎麽看,都是一個未來五虎,推翻G7隻是時間問題,這個問題我們會有另外的文章來探討,今天了解的是金磚新六國。

Animated Chart: G7 vs. BRICS Countries by GDP (PPP)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Argentina),通稱阿根廷(西班牙語:Argentina),是位於南美洲南部的主權國家。由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組成的聯邦共和國,占有南錐體的大部分,北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北與巴西接壤,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瀕德雷克海峽。領土麵積達2,780,400平方公裏,位居世界第八,美洲第四,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語諸國之首,橫跨多個氣候帶。阿根廷主張對南極洲的一部分、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擁有主權。
 
在文化上阿根廷呈現深度歐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長久以來,阿根廷是一個中等強國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國,它也是聯合國、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南方共同市場、南美洲國家聯盟、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和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的創始國。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阿根廷是20國集團成員和拉美第三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中高水平,與智利和烏拉圭同屬拉美第一集團,與東南歐相同,人類發展指數處於極高級。收入不平等程度雖高,但低於拉美國家平均水平。
Slika:Argentina - Map - Provinces with names.png - Wikipedija, prosta  enciklopedija
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文化修養的人民、對外開放政策和多元工業體係。它有著“極高”等級的人類發展指數和較接近發達水平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具有規模相當大的國內市場和增長中的高科技產業份額。2014年阿根廷總出口額為719.35億美元,總進口額為652.49億美元,出口夥伴前五位依次為巴西、歐盟、中國、美國和智利,進口夥伴前五位依次為巴西、歐盟、中國、美國和玻利維亞.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 ?????? ?????‎,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d?omhu???ije esl???mije ?i????n]),通稱伊朗(波斯語:?????‎,Irān,[?i?????n]  ( 發音)),1501年之前很長一段曆史時間被外界稱波斯,位於西亞,為中東國家,其中北部緊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國土麵積為1,648,195平方公裏,國土主要位於伊朗高原上,氣候較為幹燥。人口8318萬人,為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約占總人口的61%,其餘有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宗(信眾超過全國人口的90%)為伊朗國教,憲法承認的其餘教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祆教、猶太教、基督宗教等。首都為德黑蘭。
Political Map of Iran - Nations Online Project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製,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霍梅尼為首任最高領袖,現任最高領袖為賽義德阿裏·侯賽尼·哈梅內伊。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共和製,總統是繼最高領袖之後的國家第二號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但不是軍事統帥,由全民普選產生,現任總統為易卜拉欣·萊希,第一副總統為艾沙格·賈漢基裏。伊朗最高立法機構為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製,現任議長為阿裏·拉裏賈尼。伊朗司法總監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腦,由最高領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則由司法總監任命,現任司法總監為薩迪格·拉裏賈尼。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0年伊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6110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為7257美元,居世界第78位,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0007億美元,居世界第18位,人均為11963美元,居世界第66位。
 
伊朗經濟以石油產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產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電腦軟硬件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伊朗的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沙特
 
沙特阿拉伯王國(阿拉伯語:??????? ??????? ????????‎,al-Mamlakah ?Arabīyah as-Sa?ūdīyah,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發音 幫助·信息,馬來西亞作沙地阿拉伯王國,新加坡作沙特阿拉伯王國,香港作沙地阿拉伯王國,台灣作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簡稱沙特阿拉伯(??????? ????????‎,馬來西亞作沙地阿拉伯,新加坡作沙特阿拉伯,香港作沙地阿拉伯,台灣作沙烏地阿拉伯)、沙特(馬來西亞作沙地,新加坡作沙特,香港作沙地,台灣作沙烏地),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國家。沙特阿拉伯麵積2,149,690平方公裏,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麵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現時沙特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誌、內誌、部分東阿拉伯半島和部分南阿拉伯半島組成
 
沙特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曆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以根據伊斯蘭主義原則、以君主專製的形式統治。瓦哈比派這一被定為國教的極端保守伊斯蘭教派別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征”,並隨著其政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沙特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為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作為一個政治上極端保守,並采用政教合一體製的獨裁政權,沙特阿拉伯對女性權利的限製極多,現任國王即位後,近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較為緩和,但仍采用酷刑和斬首、石刑等死刑行刑方法。
Saudi Arabia Maps & Facts - World Atlas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控製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量。由於石化燃料產業支持經濟發展,沙特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在2010至2014年曾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為世界第二大軍備進口者。它常被視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沙特阿拉伯的經濟以石油為支柱,政府控製著國家主要的經濟活動。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擁有全球已勘探石油總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石油產業的收入占全國總收入的大約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約40%來自於私有經濟。
 
但自從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沙特阿拉伯首次出現預算赤字,沙國決定讓一直以來的國營石油公司在2018年上市。2016年4月,時任副王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在沙特願景2030計劃中提出開放教育、醫療等私有產業,鼓勵旅遊業發展與發展娛樂產業,這當中交通項目就包含755項措施,像是要求在聖地麥加及第二大聖地麥地那之間興建鐵路和機場。吸引外商投資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斷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沙特阿拉伯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並預計在2030年將10%的主要電力來源轉移到可再生能源,從2004年到2014年間,增加了100萬個工作機會,但大多為聘請國外人才或便宜勞工。水資源的短缺與迅速增長的人口有可能限製該國實現農產品自足的目標。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語:??????? ??? ???????‎),通稱埃及(阿拉伯語:???‎),是位於北非的國家。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與兩河流域文明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不過在希臘與羅馬人的統治下,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逐漸沒落,後來被阿拉伯文化所取代。二戰後,埃及於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國,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數派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
 
埃及被認為是北非、中東和穆斯林世界的一個地區性大國,也是世界上的一個中等大國[3]。 埃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97位。埃及還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按名義GDP計算,埃及是全球第33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是全球第20大經濟體。埃及同時是聯合國、不結盟運動、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的創始成員國。
Map of Ancient Egypt (Illustration) -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15年埃及經濟發展會議(EEDC),埃及計劃於2019年底正式遷往新行政首都,緩解開羅人口壓力。後該搬遷計劃被推遲至2021年7月,但仍然未能成功
 
埃及經濟主要依賴於農業、石油出口、旅遊業,以及勞務出口。在2010年全國就業人囗方麵,從事農業的占13.5%,工業占37.9%,服務業占48.6%。另外,有300萬埃及人工作在沙特阿拉伯、海灣國家和歐洲等地。埃及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和出口國。1970年建成的阿斯旺大壩改變了尼羅河的生態,並影響了埃及的農業。
 
有專家認為,人口的急劇膨脹──或惡性膨脹的人口,超出了國家能提供的資源的限製,或者說是埃及社會的基本生存總需求,使可分配社會財富沒法切合,加以社會生產能力有限,是促使民眾參與街頭抗議的更主要、更本質的原因:1981年埃及人口隻有3500萬,到2011年人口達到了8100萬(由於近1000萬人口出生後未登記,很多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9100萬),全國實際耕地5000萬畝占國土總麵積不到3%。人均耕地隻有0.55畝隻相當於中國人均耕地1.37畝的40%,本國出產的糧食隻能勉強養活一半的人口,缺口的糧食隻能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埃及每年需進口小麥900萬噸,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之一。大量貧困人口與大量失業青年成為埃及民眾不斷抗議和社會動蕩的基礎,因此穆巴拉克政府盡管下台了,“1.25革命”的四項要求(革命“四兄弟”)——麵包、自由、社會正義和人的尊嚴——除了自由外,其他都沒有實質性進展
 
阿聯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語:???????? ??????? ???????‎),簡稱阿聯酋(????????‎),是由阿布紮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製君主國。位於西南亞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阿布紮比,也是境內最大部族的酋長國領地。阿聯酋的通用縮寫為UAE。
 
整個阿聯酋的石油儲量,阿布紮比酋長國就占了90%以上(其國土麵積約占阿聯酋總麵積的85%),而迪拜酋長國的石油儲藏量相當小,所以阿布紮比是本國的石油中心。迪拜的繁華也並不是因為有石油,迪拜因為堅信“當第二名會餓死”,很早就開始投資實業,10年GDP總值成長230%,其中石油收入卻僅占6%。它的發展建設是全方位的多元化,1970年代開運河、1980年代做貿易、1990年代推廣觀光旅遊,到21世紀,這裏已經是中東地區的轉運中心,觀光旅遊購物城、科技網絡城,旅遊經濟已成為迪拜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Middle East and U.A.E. - ES International Elementary
此外,阿布紮比的旅遊業也相當的發達,年平均增長率是15到20個百分點,有商務目的的遊客對阿布紮比的飯店業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在一些比較重大的會議和貿易博覽會期間,飯店賓館的客房使用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近年來,人均GDP排名世界前二十。21世紀起,阿聯酋發展了民航產業,如阿布紮比王室投資的阿提哈德航空(????????‎,Etihad)與迪拜王室投資的阿聯酋航空(??????? ????????‎,Emirates),在短期內達到急速發展,共擁有數百架民航機,並發展以阿布紮比、迪拜為核心的全球航空轉運網絡,市占率在中東可謂執牛耳的地位。
 
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阿姆哈拉語:?????? ????? ??????? ?????,拉丁化:ye’ītiyop’iya federalawī dīmokirasīyawī rīpebilīki),簡稱埃塞俄比亞(?????,??tyō??yā,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讀音 幫助·信息)或埃塞,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裏亞接壤,東部與吉布提、索馬裏及索馬裏蘭 (索馬裏宣稱為該國領土)接壤,西部與蘇丹及南蘇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亞接壤。埃塞俄比亞有超過1億居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亦為人口第二多的非洲國家(僅次於尼日利亞)。國土麵積為110萬平方千米,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亞的斯亞貝巴。
地圖- 埃塞俄比亞- 1,522 x 1,737 像素- 511.75 KB - 公有領域- FreeMapViewer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國,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非洲第八位,但對比發達國家仍顯得較為經濟落後。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因埃厄邊界衝突爆發而導致經濟發展受挫。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75億美元,經濟增長率達8.5%。匯率是1美元約等於17.5比爾。
 
上麵的文字都是來自WIKI,下麵對比一些數據,來看看金磚新六國的含金量
 
國家      阿根廷 伊朗 沙特 埃及 阿聯酋 埃塞俄比亞
 
麵積 2.7百萬公裏2   1.6百萬公裏2  2.1百萬公裏2 1百萬公裏2   8.3萬公裏2   1.1百萬公裏2
 
人口 47百萬 87百萬 35百萬 1億 1千萬    1.1億  
 
總GDP 1.2萬億美元 1.7萬億美元   1萬億美元 1.5萬億美元   0.5萬億美元     0.1萬億
 
人均GDP 2.58萬美元 1.8萬美元    2.8萬美元    1.5萬美元    5萬美元   1040美元
 
優勢產業  製造業畜牧業 能源 能源,旅遊   農業旅遊勞務  能源,旅遊 農牧業旅遊
 
宗教 天主教 伊斯蘭什葉派 伊斯蘭瓦哈比派 伊斯蘭遜尼派  伊斯蘭遜尼派    基督教,伊斯蘭
 
體製 三權分立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選舉製總統製 聯邦製酋長製   民主威權製
 
總體來看,這次的金磚新六國多數是地區性大國,多數都有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特點,但是經濟發展並不均衡,從巨富的阿聯酋到赤貧的埃塞,而且多數是支柱產業單一,以能源為主,或是農牧業為主,種族方麵業比較多元,從中東穆斯林多派,到阿根廷的天主教,再到埃塞的基督教和穆斯林分離,政治上,也是五花八門,從政教合一,到聯邦製酋長製,再到民主威權製,最後連三權分立都有,文化當然也非常多元,從穆斯林文化,到天主教文化,到混合文化,應有盡有。
 
金磚新六國是一個多方利益的混合體,既有中東土豪(沙特和阿聯酋),又有區域大國(阿根廷,埃及),還有赤貧人口大國(埃塞),可以看出來這些也是BRICKS的折中方案,盡量避免讓衝突國(比如巴基斯坦)加入,但是伊朗和沙特,阿聯酋的關係剛剛有點改善,而阿根廷馬上又要有新的大選,埃塞也有國內種族和宗教矛盾,要充分融合不容易。但是反過來說,現在的BRICS也是各自心懷鬼胎,貌合神離,所以加入的金磚新六國有這個特征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金磚概念的提出者,吉姆·奧尼爾(Jim O'Niell)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急於擴大金磚集團,我認為這主要是象征意義,而且我不認為這是中國的首要任務。我也不認為他們會花太多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輕而易舉的勝利(easy win)。”
 
國際俱樂部,通常源於其成員的共同經濟利益(比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或者共同的安全訴求(比如北約),或者共同的意識形態(比如G7)。金磚國家則不然,它從2001年被吉姆·奧尼爾創造出來,就隻有一個指標——最具經濟增長潛力的新興國家。五年後,高盛還專門設立一支基金,投資這些國家的發展機會,也側麵印證了這一點。
 
除此之外,這些國家在政治體製、發展階段、地緣戰略、國際關係,幾乎所有方麵都不盡相同:巴西、印度、南非實行民主政體;中國、俄羅斯則被認為是威權體製。
 
人均GDP上則分了三檔:中、俄人均超過12000美元,巴西、南非超過7000美元,印度僅為2000美元。
 
安全關係上,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則跟西方關係緊張,巴西和南非試圖在東西方之間居中協調,難日漸困難。而在這些分歧之外,甚至最初的經濟潛力的指標也不再適用——南非和巴西停滯,俄羅斯被西方製裁,中國疫情後複蘇不如預期。而高盛早在2015年就停了了投資金磚國家的基金。
 
吉姆·奧尼爾(Jim O'Niell)則揭示了更為根本的一層矛盾。 “習近平試圖將金磚集團轉變為他自己的‘七國集團’?我想印度人可不會答應!”奧尼爾說。 他稱,事實上,這是金磚國家麵臨的巨大現實問題: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不夠緊密,很少在任何事情上達成一致。因此,盡管他們都喜歡這個組織,喜歡成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擁護者,但他們並不希望被對方的光芒所掩蓋。中國和印度並沒有真正嚐試合作,阻礙了金磚國家集團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即便是看似緊密的中俄關係,也存在變數。表麵上,中國和俄羅斯不遺餘力地強調兩國關係密切,特別是在麵對西方壓力時。盡管中俄友誼的各種口號不絕於耳,但俄羅斯在全球的孤立卻使這種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中國敏感地意識到,如果支持俄羅斯,將尤其影響中國與歐洲的外交關係。
 
這次峰會上,這種趨勢已可見一斑。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峰會上致辭說,金磚國家無意與美國和西方集團競爭。“我們不想站在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或美國的對立麵……我們隻是想要組織起來。” 白宮也不甚擔心,並表示不認為金磚國家會成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更是直言:“這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國家集團……在關鍵問題上有著不同觀點。”
 
而除了中國和俄羅斯,其它BRICS國家對於這個平台估計都是可有可無,這個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去設立兩個總額高達150億美元的BRICS基金,而其它國家幾乎沒有實質性投入,就是典型的狼多肉少那種局麵。
 
總結一下,金磚新六國是一個多方利益的混合體,其含金量,沙特,阿聯酋最高,阿根廷,埃及次之,而伊朗和埃塞較弱,但是沙特,阿聯酋和埃及都是西方國家的傳統友邦,阿根廷和埃塞基本上騎牆,隻有伊朗是倒向中俄,所以,從內部分,中俄伊朗是利益小集團,沙特阿聯酋埃及是小集團,而印度,巴西,阿根廷,埃塞,南非繼續騎牆,一個更加大而不一的BRICS終於成形了。
 
 
 
 
(主要數據和描述內容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dane_2022 回複 悄悄話 就是不想事事(事事,事事)聽美國話的國家抱團找共同利益而已。其實美國和昂撒應該感到羞愧,多年隻是利用這些國家,把別人當傻子,總會有反噬的一天。把它簡單看成是中國組織反美集團不是壞就是蠢,或者兩者兼備。那個高盛的也不過是整天忽悠別人,最後被人將計就計了而已。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阿根廷經濟要crash,前一段IMF貸款挽救其經濟。比索目前的官方匯率為 1 美元兌換 261 比索,今年年底將達到 1 美元兌換 408 比索左右,到2024年達到903。今年到目前為止通脹已經達到143%。今年總統選舉那個極右派人物可能當選。金磚吸收阿根廷是個錯誤, 最終會由它導致金磚解散。
erhei8084500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連名字都是高盛給整出來的,笑死人了。還金磚,其實是搬磚的命啊!反正有凱子給錢,不拿白不拿,隻可歎那些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困難群眾啊!
erhei8084500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連名字都是高盛給整出來的,笑死人了。還金磚,其實是搬磚的命啊!烏合之眾而已
kirn 回複 悄悄話 全球化走向局域化,這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的必然。大資本韭菜收割太久了。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