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304) 加裏寧格勒的前世今生

(2022-06-25 12:13:38) 下一個

最近,立陶宛宣布,根據歐盟對俄羅斯的製裁規則,將關閉部分俄羅斯商品從俄羅斯本土到加裏寧格勒的陸路運輸通道,而這個也讓俄羅斯對立陶宛發出威脅,如果我們沒有注意過,很可能並不了解加裏寧格勒,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加裏寧格勒的前世今生。

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加裏寧格勒(州)是一塊俄羅斯的飛地,與波蘭、立陶宛兩個北約國家接壤。領土麵積僅為1.5萬平方公裏(略小於北京市),人口99萬。

▲俄羅斯的飛地

由於直接麵向西方,加裏寧格勒被看作是俄羅斯刺入西方的一把地緣匕首,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博弈的最前沿。

▲加裏寧格勒的俄軍

今日的加裏寧格勒散發著濃鬱的俄羅斯味道,但在13世紀至20世紀的700年間,這裏是德意誌人的領地,當時加裏寧格勒州還叫做東普魯士,首府稱為“柯尼斯堡”。

歐拉在這裏提出的“七橋問題”,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道;從未走出過柯尼斯堡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推動人類哲學思考大步向前。

▲德意誌的柯尼斯堡

崛起於柯尼斯堡的普魯士王國最終在1871年統一德國,奠定了德國的大國地位並改寫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直至今日,其政治基因一直流淌在德國的血液中,東普魯士(柯尼斯堡)可謂是近代德國的“龍興之地”。

▲柯尼斯城堡

二戰後,東普魯士北部作為戰利品被蘇聯吞並。居住在這裏的300餘萬德意誌人流散殆盡(占當時德國總人口的5%)。並入蘇聯後,加裏寧格勒成為這片土地的新名字。

加裏寧格勒(東普魯士)為何能夠成為德國的“龍興之地”?成為蘇聯(俄羅斯)領土後,這裏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德國的龍興之地

一、條頓之心

1291年,基督教軍隊在地中海東岸最後的據點阿卡城被伊斯蘭軍隊攻陷,基督教的十字軍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羅馬教廷為東征穆斯林異教徒而建立的聖殿(法國人為主)、醫院(意大利人為主)、條頓(德意誌人為主)三大騎士團被迫返回歐洲。

在南線對伊斯蘭國家的聖戰遭受挫折的同時,羅馬教廷在波羅的海沿岸發起的“北方十字軍運動”也並不順利。

13世紀初,基督教在中東歐廣泛傳播,但地中海東岸的立陶宛、普魯士(均為波羅的人的一支)等民族仍信奉原始宗教。丹麥、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在教皇號令下對這些生產水平落後的異教徒發動聖戰,旨在占領波羅的海東岸並迫使異教徒皈依基督。

▲十字軍運動

北方十字軍們小看了他們的對手,波蘭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在入侵普魯士的過程中遭受挫敗,普魯士人甚至反攻到馬佐夫舍境內。

1226年,剛從中東返回歐洲的條頓騎士團收到了康拉德一世的求援信。波蘭人提出的條件極為誘人,在征服普魯士人後,騎士團擁有對普魯士土地的絕對控製權,騎士團可以在這裏建立自己的修士國度,不需要臣屬於波蘭國王。

經曆過中東戰火淬煉的條頓大軍很快就打退了普魯士人。1255年,騎士團征服了普魯士人最北方的據點——桑比亞半島,異教徒最終匍匐在基督的腳下。

▲條頓騎士

騎士團在桑比亞半島南部建起了柯尼斯堡,在未來的7個世紀中,這裏將發展成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德意誌城市以及地區文化、宗教中心。

柯尼斯堡周邊盛產琥珀,儲量占全歐洲的90%。作為貴重飾品,中世紀的琥珀與黃金等值。騎士團在柯尼斯堡設置總軍需官,負責琥珀的統購統銷。

大量的琥珀在柯尼斯堡裝船,被運往西歐商業城市布魯日進行分銷,另一部分琥珀沿著羅馬帝國時期形成的“琥珀之路”源源不斷運往中南歐。琥珀貿易讓騎士團賺得盆滿缽滿,柯尼斯堡也在飛速發展。

▲琥珀之路

征服普魯士人後,條頓騎士團向東控製了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地。此時的東歐正在遭受蒙古人的蹂躪,俄羅斯王公們被蒙古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騎士團試圖趁俄羅斯人的疲軟奪取諾夫哥羅德等地。

1242年,雙方在愛沙尼亞東部的楚德湖爆發大戰。俄羅斯人在將領涅夫斯基的指揮下大敗條頓騎士團,此後近700年,德意誌人再也未能越過楚德湖。

▲俄羅斯人擊敗了條頓騎士

1291年,騎士團將總部從威尼斯搬到馬爾堡。在古普魯士人的土地上,一個嶄新的條頓騎士團國出現了。

大量德意誌農民遷徙到騎士團國。到13世紀末,修士國度的人口突破200萬。在同化普魯士人的同時,騎士團國也成為歐洲主要產糧國。

▲騎士團的標誌成為日後德軍的“鐵十字”

騎士團名義上效忠於羅馬教廷,但民族屬性讓騎士團對神聖羅馬帝國(德意誌)有著極強的歸屬感。敗給俄羅斯人後,騎士團開始向西擴張,希望將騎士領地與德意誌本土連接起來。

橫亙在神羅與騎士團國之間的是一片屬於波蘭的領土——波美拉尼亞。條頓騎士團與波蘭大打出手,曾經的基督教兄弟就此成為仇敵。

▲騎士團心向德意誌

到15世紀初,波蘭人在戰爭中取得優勢。騎士團由於實力減損,失去了對愛沙尼亞等地的控製。此時的俄羅斯人已擺脫了蒙古人的控製,莫斯科公國在東歐崛起,逐漸向歐洲政治舞台中心靠攏。

1454年,騎士團國被迫將首都遷到了柯尼斯堡,柯尼斯堡從經濟重鎮變成政經雙中心城市,城市地位大幅提升。

1517年,宗教改革運動在德意誌興起。羅馬教廷的勢力受到嚴重削弱。

▲宗教改革

借著宗教改革的東風,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於1525年宣布“不再效忠羅馬教廷……騎士團國世俗化並成立普魯士公國,國家皈依新教”。柯尼斯堡迅速成為波羅的海沿岸的新教中心城市。

1534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建立沙皇俄國。這個斯拉夫國家很快就發展成東歐的一大強權,伴隨著沙俄的擴張,新一輪爭奪戰將在波羅的海上演。

▲阿爾布雷希特與普魯士公國

二、崛起!普魯士!

世俗化後,德意誌的霍亨索倫家族一直統治著普魯士公國,但因實力有限,公國被迫臣服於波蘭。為了增強競爭力,普魯士公國與同為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勃蘭登堡藩侯國聯姻(神羅實行選帝製,勃蘭登堡是選侯國之一,擁有推選皇帝的投票權)。

1594年,勃蘭登堡的西吉斯蒙德迎娶普魯士大公的女兒安娜。1618年,西吉斯蒙德以女婿的身份繼承了普魯士公國,霍亨索倫家族的兩個分支被統一起來。

但普魯士仍被看作波蘭國王的藩屬,而不像勃蘭登堡那樣被認定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西吉斯蒙德與安娜

勃蘭登堡與普魯士組成為共主聯邦,讓普魯士脫離波蘭的控製,將其與勃蘭登堡整合在一起是霍亨索倫君主們的夙願。

1657年,借助波蘭與瑞典爆發戰爭的有利契機,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威廉與波蘭簽訂《衛勞條約》,取得了普魯士公國的絕對主權,波蘭勢力被逐出了普魯士公國。

▲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公國組成共主聯邦(紫色)

1701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為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爆發戰爭。勃蘭登堡-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一世在神羅皇帝陷入困境時,為後者提供了有力支持。作為回報,皇帝同意授予腓特烈一世“國王”稱號。

1701年1月,腓特烈回到自己出生的柯尼斯堡,在這座城市的見證下加冕稱王。侯國級別的勃蘭登堡與公國級別的普魯士統一起來,升級為普魯士王國。

▲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

柏林成為國家唯一的首都,原普魯士公國轄境被稱為東普魯士。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之間被一部分波蘭領土隔開,商業繁榮,文化發達的柯尼斯堡仍是東普魯士的首府。

普魯士王國建立的同時,沙俄在經過18世紀初的彼得大帝改革後,國家實力進一步增強。俄國通過1700至1721年間的大北方戰爭,奪取了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大片波羅的海沿岸領土。

腓特烈一世利用柯尼斯堡周邊出產的琥珀,建造了著名的琥珀宮。作為大北方戰爭中的盟友,這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小宮殿後來又被送給了俄國沙皇。

▲現代複原的琥珀宮(原物在二戰中失蹤)

琥珀宮顯然沒能徹底鞏固俄普友誼,1756年歐洲爆發七年戰爭,俄普兩國分屬不同陣營。俄軍長驅直入,於1758年占領了東普魯士,俄國總督坐鎮柯尼斯堡負責管轄這裏。直到1762年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去世,普魯士才拿回了東普魯士的控製權。

18世紀下半葉,普魯士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富庶的西裏西亞;之後又和俄國、奧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蘭。

隨著領土擴張,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被連接起來。俄國則相繼吞並了立陶宛和波蘭東部,俄普兩國自此成為鄰國。

▲普魯士的擴張

19世紀中葉,普魯士相繼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這個脫胎於騎士政權的國家贏得了統一德國的主導權。1871年,普魯士國王,霍亨索倫家族的威廉一世加冕稱帝,建立德意誌帝國。

以柏林-柯尼斯堡為代表的北德方言成為德國官方語言,普魯士首都柏林成為德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至今。普魯士的專製政體和軍國傳統深深影響著德國,並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改寫了人類曆史。

德意誌帝國時期,柯尼斯堡仍是東普魯士的首府。到20世紀初,該城人口突破20萬,是德國東部第一大城市。

▲德意誌的統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很快陷入到塹壕戰的泥濘中,機槍、毒氣的廣泛應用讓無數的年輕人殞命在陣地爭奪中。沙皇俄國在戰火中被推翻,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趁機獨立。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力不能支的德國在1918年宣布投降。

戰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給德國套上了沉重的枷鎖,除了巨額賠款、德國還必須放棄13%的領土。

一戰中敗亡的奧匈帝國、沙俄帝國給了波蘭人複國的機會,在美英等國支持下,俄奧境內的波蘭人聚居區構成了波蘭複國的領土基本盤。通過從德國手中奪得“波蘭走廊”,波蘭擁有了出海口,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的地理聯係卻被切斷。

▲割地賠款的德國

地理阻隔製約了東普魯士的發展,《凡爾賽和約》更是被看作德意誌民族的恥辱。希特勒上台後,德國開始重新武裝。在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下,德國四處出擊,相繼吞並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德國向波蘭發布最後通牒,要求波蘭“歸還波蘭走廊”。在被波方拒絕後,德軍於當年9月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蘇德瓜分波蘭

德國吞並了波蘭西部,東普魯士再度與德國本土連接在一起。依據戰前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波蘭東部、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被看做是蘇聯勢力範圍。德國擊敗波蘭後,蘇聯吞並了上述地區。

1941年,希特勒完成了對西歐和南歐的征服,他撕毀條約發動了侵蘇戰爭。蘇聯憑借著巨大的國土縱深打破了德國速戰速決的企圖,依靠著自身的工業實力和盟國援助,蘇軍逐漸扭轉局勢。

▲德軍入侵蘇聯

1945年1月,蘇軍反攻到德國本土,東普魯士戰役爆發。對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的圍攻是整場戰役的重頭戲,蘇德雙方都投入了大量人員裝備。從東普魯士邊境到柯尼斯堡的100餘公裏路途上,蘇軍付出了58萬人的傷亡。

1945年4月9日,柯尼斯堡城防司令奧托·拉施向蘇軍投降。戰爭給城市造成了巨大破壞,柯尼斯堡的人口從1939年時的37萬人下降到12萬人。柯尼斯堡成為蘇聯占領的第一座德國大城市,通往柏林的大門已向蘇軍敞開。

▲柯尼斯堡戰役

三、終成異域

1945年5月9日,德國宣布投降。依據美英蘇簽訂的《波茨坦公告》,柯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1.5萬平方公裏)被劃入蘇聯,東普魯士南部被交給波蘭。

為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加裏寧,蘇聯將東普魯士北部設置為加裏寧格勒州,柯尼斯堡作為首府被更名為加裏寧格勒。地名“去德化”的同時,德裔居民被有組織地逐出東普魯士。至1950年,超過300萬德裔居民被迫從東普魯士遷往德國本土。

▲加裏寧

加裏寧格勒州與蘇聯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國接壤,但立陶宛是蘇聯在1940年強行吞並的,蘇聯不可能將這個戰略要地交給對自己向心力不高的立陶宛。考慮到俄羅斯人是蘇聯的主體民族,加裏寧格勒被交給了地理上並不與其接壤的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管轄。

以俄羅斯人為主的移民很快填補了德裔的位置。除了從蘇聯內地召集來的移民,一些從西歐戰場返回的蘇聯部隊被要求在加裏寧格勒就地複員,大量被德國擄掠的蘇聯人口在返回故鄉的過程中也被截留在加裏寧格勒。

▲二戰後東普魯士領土劃分

蘇聯西部的大量城鎮在戰爭中被毀滅,留在加裏寧格勒反倒能得到房屋和糧食配給。到1959年,加裏寧格勒州人口達到61萬,其中俄羅斯人占80%,餘下的是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毀於戰火的德式建築被蘇式建築取代,擁有數百年曆史的柯尼斯城堡也被拆除。

隨著美蘇冷戰的加劇,到上世紀60年代,加裏寧格勒州以軍工為主的產業體係被迅速發展起來。

▲加裏寧格勒蘇維埃大樓與柯尼斯城堡遺址

加裏寧格勒雖不是冷戰前沿,卻在與北約的軍事博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裏寧格勒被作為蘇軍進攻西歐的集結地之一,常年駐紮有10至30萬蘇軍。

加裏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斯克(德語地名為皮勞)成為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駐地。加裏寧格勒多地被劃為保密行政區,沒有特殊通行證,哪怕是蘇聯人也不得擅入加裏寧格勒。

▲波羅的斯克

軍事優先的策略限製了加裏寧格勒的生產力發展,蘇聯隻得投入大量資源以維持當地駐軍和民眾生活。

上世紀80年代,經濟狀況日益惡化的蘇聯政府已無力負擔加裏寧格勒的巨大開銷,計劃將當地改建為麵向西歐的經濟特區。計劃還未落實,蘇聯就解體了,加裏寧格勒州成為一塊被波蘭、立陶宛包圍,不與俄羅斯本土相連的飛地。

加裏寧格勒的對外陸上交通必須穿越波蘭或立陶宛,海空運輸成為溝通俄羅斯本土和飛地之間的主要交通方式。

▲淪為飛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加裏寧格勒遠離俄羅斯本土,無法完全融入俄羅斯大市場,單一的軍工產業削弱了加裏寧格勒州的抗風險能力。1991至1995年,加裏寧格勒州的工農業產值分別下降61%和50%,降幅是俄羅斯本土的1.5倍。

為幫助加裏寧格勒恢複生機,俄羅斯大幅縮減當地駐軍並給予稅收優惠,試圖吸引西方資本注入,特別是對當地懷有民族情感的德國資本。

▲修複的德式古城門

俄羅斯修複了大量德國時期的曆史建築,當地還破天荒出現了德語報紙。但是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已放棄了對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前東部領土的聲索,來加裏寧格勒的德國人大都是懷舊的老人,並不能帶來足夠的投資。倒是鄰近的波蘭與立陶宛在加裏寧格勒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加裏寧格勒州80%的電力供應來自立陶宛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從俄羅斯本土輸往當地的天然氣也經由立陶宛中轉,立陶宛借此獲得了較低的俄羅斯天然氣購買價格。

▲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2004年,波蘭與立陶宛加入歐盟。在歐盟框架下,兩國加大投入,推動與加裏寧格勒州的跨境合作項目。但波、立兩國同時也加入了北約,俄羅斯對此極度抵觸,開始管控加裏寧格勒州與周邊國家的聯係。

在過境問題上,波立兩國通過歐盟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持有俄羅斯護照的加裏寧格勒州居民可以辦理“自由過境通行證”往返於俄羅斯本土和飛地之間。

除軍工業,加裏寧格勒的琥珀業仍然興盛,年產琥珀原石超過300噸(價值約75億人民幣)。但這無法支撐起加裏寧格勒的經濟,當地居民人均收入僅為俄羅斯本土的75%,日益老化的港口設施也無法同波蘭、立陶宛等國的港口競爭。當地的俄族年輕人甚至呼籲在文化上“再德意誌化”,以尋求打破經濟困局。

▲加裏寧格勒對外交通

俄羅斯政府為了防範分離主義,不肯放鬆邊界管控。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增大,當地年輕人隻能前往俄羅斯本土求職。

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軍事衝突,西方國家對俄實施經濟製裁,有關加裏寧格勒的多個經濟開發計劃均被擱置,當地經濟利益嚴重受損。

▲柯尼斯堡主座教堂(康德墓便位於這裏)

加裏寧格勒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自從蘇聯解體後,多個蘇聯加盟共和國都相繼宣告獨立。而地處波蘭以北的加裏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分隔,令當地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很多年輕人因而離開。自從普京總統上台之後,致力於把這個經濟落後的地方發展成“波羅的海香港”。普京總統將加裏寧格勒列為經濟特區,鼓勵外商投資,新投資者可以享有6年豁免利得稅的優惠,莫斯科還致力促進加裏寧格勒與歐盟合作,並建成一個國際機場,令加裏寧格勒得以飛航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機場。

加裏寧格勒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這裏的港口有關。加裏寧格勒港是俄羅斯唯一位於波羅的海的不凍港,現在每年處理至少800萬噸貨櫃。海事商業港口局計劃擴大當地貨倉,並興建新的貨櫃碼頭。當地不少俄羅斯商人亦開始在沿海興建豪宅。普京又計劃於2009年把加裏寧格勒定為俄羅斯四個賭博合法化的地方之一,到時當地將會有賭場區,區內將有3萬多個酒店房間,令這裏變成為“波羅的海的拉斯維加斯”。為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俄羅斯當局還計劃重建加裏寧格勒的曆史風貌,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

加裏寧格勒州曾經是俄羅斯聯邦軍事化最重的地區,其軍事設施數量及密度亦是全歐洲最多及最高的。前蘇聯波羅的海軍區總部曾經設在此地。加裏寧格勒現在還作為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總部,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克頓斯科耶和加裏寧格勒契卡洛提供空軍基地及海軍航空基地。

2008年11月,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在在國會發表國情谘文時,表示可能會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他聲稱這是為了應對美國可能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反導係統。鑒於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9月17日宣布放棄在捷克波蘭部署反導係統,俄羅斯亦準備采取回應,暫時沒有打算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

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表示,瑞典芬蘭二國若加入北約,俄國將不得不鞏固在波羅的海的陸海空軍力,並暗指將在加裏寧格勒部署核武極音速武器

隨著美俄博弈的不斷加劇,加裏寧格勒州又成為對抗前沿。俄羅斯政府計劃再度將其軍事化,當地的駐軍和軍事裝備數量大幅提升。

對於德國人來說,曾經的柯尼斯堡和東普魯士都變成了曆史記憶。德國在戰後建立了“東普魯士故土協會”,但也隻是為東普魯士難民及其後代提供一些生活幫助,並不致力於收複舊土。

隨著老一代東普魯士居民的凋零,他們的後代都生長於德國本土,失去了與東普魯士的精神聯係,近代德國的“龍興之地”終成異域。

德國為什麽不在前蘇聯分裂時索要加裏寧格勒

東普魯士無疑是德國的龍興之地,它不僅在文化和心理上是德國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同時憑借其優越的經濟和戰略地位也為現代德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普魯士就被蘇聯占領,此後它就有一個新的名字加裏寧格勒。如果說德國的分裂源於英國、美國、蘇聯人為操作的話,那麽在東歐劇變和東西德合並之際,德國為什麽不提出收回東普魯士的主張呢?

1990年,民主德國治下領土以州為單位加入聯邦德國,自此東西德完成統一,但相比於二戰之前的領土,統一後的德國仍然大幅度縮水。正當所有人都翹首以盼,以為新生的德國會索要東普魯士時,德國卻宣布“所有的德意誌領土均已回歸”,自此從法理上完全放棄對東普魯士主權的聲索。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是德國不想要這片土地嗎?當然不是。

東普魯士對德國意義重大,對蘇聯同樣如此,而當時蘇聯盡管已經日薄西山,但直至解體那一刻仍然是歐洲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東普魯士歸入蘇聯以後,蘇聯人將其改名為加裏寧格勒,同時作為重要的出海口和前沿陣地來對抗西方。甚至曾有過這樣一種說法,即蘇聯寧可放棄整個西伯利亞,也不會放棄狹小的加裏寧格勒。因此對蘇聯人而言,可以容忍東西德合並,但絕不可能允許東普魯士重新並入德國。

再有就是蘇聯沿襲沙俄的統治思想,對新征服的土地往往采取“要地不要人”的策略,所以在拿到東普魯士之後的數十年間,不斷驅逐當地原有的德意誌人,同時將大量俄羅斯人從本土遷徙至此。等到時間進入20世紀末期的時候,東普魯士已經很少看見德國的痕跡,人們日常生活以俄語為主,鋪天蓋地都是濃厚的俄羅斯文化,可以說德國已經喪失了收回東普魯士的文化基礎。

最後一點就是英美法等列強同樣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且強大的德國出現,畢竟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傷害曆曆在目。東普魯士不僅在領土構成上是德國的重要發源地,同時也是容克貴族和軍國主義思想的重災區,英美等國不願意看到這種帶著明顯“德國式”的文化死灰複燃。因此在1990年德國統一之際,英國、法國、波蘭、丹麥等鄰國無一例外對此表現出了擔憂。

在這樣的曆史大背景下,德國必須做出抉擇,要麽堅持對失去的領土進行聲索,但結果可能會造成兩德無法統一;要麽放棄已經失去的領土,實現東德和西德的合並,很顯然德國選擇了後者。事實上,不僅是東普魯士,德國放棄的土地還有波蘭占據的諸多領土,不過正是這種以退為進的態度,才使得英美國家放棄顧慮,一個嶄新的強大的德國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德國麵積約35.76萬平方千米,歐盟第四,比我國雲南省要小。德國人口約8315萬,歐盟第一,GDP總量也是歐盟第一。歐洲以日耳曼人為主且大部分人講德語的國家有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此外比利時、盧森堡、波蘭也有部分人說德語,日耳曼人是雄踞歐洲一大勢力。

 

德國經濟穩定增長之謎:浮華裏的堅守|德國|經濟_新浪財經_新浪網

後記:

本文來自網絡,但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歐洲傳統上就是衝突不斷,包括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最後歸結於資源爭奪,在二戰之前的一千多年,歐洲基本上就是各個國家你來我往,弱肉強食,但是二戰後,歐洲除了少數的小國(比如巴爾幹地區)還有因為民族和宗教產生的領土衝突,歐洲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大國都從二戰吸取了血的教訓,盡管有冷戰,但是避免了真正的熱戰。

直到俄羅斯重新提出自己的一套緩衝區理論,入侵烏克蘭,對比德國放棄對於加裏寧格勒,還有波蘭的大量二戰失去的領土要求,德國相當於是放棄了“領土複興”的夢想,轉而鞏固和東德的連接,重新振興統一後德國的經濟,讓德國成為歐盟的絕對經濟霸主,大幅度提高整個德國民眾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大的聲音,同時不被國際社會擔心納粹的複興。

可見,國土作為一個資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懂得如何放棄也是一種巨大的政治智慧,這方麵,德國是老師,俄羅斯連學生都不算。兩個走出不同道路的歐洲大國,也曾經在投資,貿易,能源等多個方麵緊密合作,但是這一切都因為俄羅斯的“複興夢想”而被打斷,俄羅斯和德國(包括其它主要歐盟國家)也就此分道揚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希特勒惡行導致民族與國家的悲劇,連康德的故鄉都丟了。前車之鑒!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rightwood' 的評論 :
所以我個人特別佩服德國的領導人,能在前蘇聯解體時做出關鍵而正確的決定,德國作為一個民族,給整個歐洲兩次大戰的苦難,但是二戰後一直都非常努力的反省,反觀俄羅斯,作為二戰的戰勝國,最後的邏輯還是停留在弱肉強食的擴張狀態,把自己的複興建立在威脅別國生存的基礎上,為世人所不齒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nix1998' 的評論 :
的確不可想象如果中國的西安或是曲阜被其它國家拿去後,整個中國的人,尤其是漢族如何麵對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怒客' 的評論 :
我還真的不知道這個節目,要去看一看
wrightwood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曆史嚴謹的一篇好文。兩百萬東普魯士人被迫背景離鄉是二戰的一大永久性悲劇結果。德意誌民族可以坦然處之令人佩服。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點讚好文!寶貴的曆史記錄
Unix1998 回複 悄悄話 東普魯士相當於德意誌民族的陽氣源泉。丘吉爾 斯大林等堅決要求重新清零,再生成,東普魯士地區。
等於閹割了德意誌民族。德意誌從此跟太監近似。
口尼斯堡大致相當於,曲阜,西安 洛陽 北京等加在一起對中國人的曆史文化影響
怒客 回複 悄悄話 點讚。
個人觀點當然會帶人自己的喜好。隻要有理有據,符合邏輯,都是好觀點。
另外,樓主就是YOUTUBE 上麵“馬克時空”的主持人嗎?那也是一個好節目。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