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5月4日,昨天可能是疫情發生以來,最熱鬧的一天,先是有大陸B站的宣傳片“後浪”,然後是海外華人傳播的美國政府第一次官方有關五四的講話,還是全中文的講話 --- 博明五四中文演講,最後還有高曉鬆發起的“相信未來”的百位明星的抗疫義演,一天從早到晚,此番落幕它又粉墨登場,毫不熱鬧。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又譯為馬修·波廷格)在“五四運動”101周年當日發表以古喻今的演講,回顧“五四”曆史、展望美中關係未來。這是首次有美國的政策製定者,以流利中文在白宮向中文讀者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問道,“五四”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麽。“這個問題,隻有中國人民才能回答啊。 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而抹掉? 今天仍然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有‘顛覆性’嗎?我們知道共產黨會盡量這樣做的。”
博明在演講中呼籲“少一些民族主義,多一些平民主義”。他稱,推動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背後的核心力量,和五四運動的如出一轍,即是平民主義(populism)。博明在演講後解釋說,將populism翻譯為平民主義,而非更常見的翻譯“民粹主義”,是要強調這股力量推動以民為重的政府。他還說,追求民主來自中國傳統思想,而台灣就是華人社會民主實踐的鮮活證據。
博明,作為一個美國的中浪,代表著美國政府,很顯然地在給中國(海外)的後浪(包括其他浪)提出了‘五四’的民主願望。
接著就是B站的“後浪”登場,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以老一輩的口吻向中國的年輕人們表達羨慕、認可、鼓勵等多種情緒,引發了強烈的共鳴,也導致了巨大的爭議。其中60後,70後的前浪最為積極,而80後“中浪”朋友圈也在刷屏,並被調侃為“前浪向中浪介紹後浪”,真正的後浪“90後無感,00後不看”,卻引發中浪“集體自嗨”。
視頻的套路也就是站在前浪的角度,衝著後浪急頭白臉一頓誇。大意就是:我好羨慕年輕人啊,現在的年輕人站在物質文明之巔,想幹啥就能幹點啥,打打遊戲COSPLAY,去旅行,去享受,各種嗨各種玩之類的,真的令人羨慕。
一部分人不認可這個視頻傳達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但是現在的後浪被寄予了愛國的理想,賦予進步的重任,卻沒有民主的土壤,經常被灌輸偽科學的毒藥。這個視頻中更加沒有任何地方提到民主和進步,而是通篇的享受,空範的理想,直白的物質至上,洗腦式的愛國,除了空想和遠方,好像沒有踏實做事的任何關聯,難道這個就是新的五四精神?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視頻的宣講用力過猛。這部54青年節的宣傳片裏,我們看到了《小時代》的身影,看到了那種提倡的那種拜金、奢靡享樂主義的精神。而那些稚氣未脫的年輕軍人也是後浪,在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也是後浪,在工廠靠雙手養活自己的也是後浪,在格子間加班熬夜肝到爆的也是後浪…… 試問他們看到這樣一支在54青年節發出的,號稱是代表所有青年的影片,心裏會怎麽想?再看看自己要還的房租和房貸,會不會有酸酸的感覺,隻恨自己沒生在一個有錢人家。
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大城市,幸運的富裕家庭的後浪們能享受物質文明帶來的便利。但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小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呢?是否還能享受到這樣的便利?我第一想起的就是那個滿頭冰霜的孩子,他難道不是我們的後浪嗎?頂著一頭冰花的他,是否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如果視頻改為“有錢人家的後浪”,應該會是更加貼切一些。多數孩子都還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們還是你們講的後浪嗎?
這些都是中國官方希望大家看到的正能量和愛國後浪,那些沒有如此幸運的年輕人,他們可能真的不屬於這一撥後浪。
我們看了看中國的後浪,再來看看美國的後浪吧。
5月4日不僅是青年節,也是星戰迷的狂歡節。星戰日誕生於《星球大戰》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詞:“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而這與英文5月4日(May the 4th)發音非常相似。星球大戰日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撒切爾夫人剛剛當選英國第一任女首相,為了祝賀她當選,執政黨在《倫敦晚報》上刊登了半個版麵的廣告來寫:MaytheFourthBeWithYou,Maggie.Congratulations!此後,在5月4日這一天,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忠實的星戰粉絲喊出“願原力與你同在”這句話,久而久之,這一天便被官方定為“星球大戰日”(StarWarsDay),每年的5月4日也形成了重溫星戰文化的傳統。穿上盔甲、製作星戰美食或者火腿索羅三明治,亦或是去迪士尼體驗刺激的星球之旅。”
今年的星球大戰日肯定是看不到成群結隊的COSPLAY,也不會有聚集在電影院的熱鬧場麵,大家隻能在家裏自己看一看星球大戰的電影,回憶一下隔離前的美好生活。但是我們看到的美國的後浪現在又是怎樣了呢?他們和中國的後浪相比,會是“毀掉的一代",還是“共同成長的一代”。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定義,在美國人們通常將1981年-1996年出生的人群稱為“千禧一代”,1997年-2012出生的為“Z時代”。今年,Z時代年紀在8-23歲之間。
專門研究年輕人的代紀動力學中心(CGK)主任Dorsey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將成為美國的“Z世代”年輕人的共同集體記憶,對涉世不深的他們產生深遠影響。他將“Z時代”分為四個年齡層人群,每個人群對於疫情的認知和受到的影響並不相同:
中學生和低年級高中生
他們正處於最渴望和同齡人社交的年紀,學校的環境有助於他們構建積極的人際關係,但疫情期間他們卻隻能和家人相伴。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想念學校和朋友。
高年級高中生
他們普遍對未來感到迷茫,高年級高中生大多麵臨最後一個學年,即將畢業,但疫情中他們可能連畢業典禮和畢業舞會都取消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對自己畢業之後的去向感到迷茫。另有一項調查顯示,他們中有22%的人正在重新思考未來的大學計劃,25%的人認為新冠疫情將影響他們上大學的決定。
大學生
大學生同樣麵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一些大學生擔心,一旦他們或同學的父母在疫情中失業,失去經濟支持,他們還是否能回到學校。一些國際學生則擔心,未來如果拿不到獎學金或簽證,可能會無法繼續完成學業。還有些需要在實驗室做實驗的學生也擔心長時間在家會影響學業。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更擔心的是疫情衝擊之下,大量的實習和工作崗位消失,他們可能麵臨畢業即失業的境況。
剛步入工作的年輕人
Z世代中年紀最大的一群人,他們剛剛工作一兩年,主要分布在零售業和服務業。他們中的不少人由於沒有獨立繳稅,領不到美國政府發給他們的補貼。這些人剛剛開始嚐試經濟獨立,但一下子跌回原形。他們沒有儲蓄作為經濟安全墊,又不好總是依賴父母。他們失去收入來源之後,幾乎陷入絕境。這些經曆過“財務危機”的年輕人,可能會培養出比前輩們更強的存錢和理財觀念。
對比一下,這些真實生活中的美國後浪,今天對於明天和未來都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也許沒有表現出來亢奮的愛國主義,也不一定都有著什麽進步思想,但是民主對於他們是真實的(可以投票的,可以大聲抗議的),科學對於他們是無所不在的。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什麽是五四精神,但是五四精神卻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可能中國政府還是寄予希望在美國的後浪,希望他們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整個城市的高樓大廈,高鐵的四通八達,完全的無現金支付,從而更加的傾向於認同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集團黨天下的政治體係,但是正如STAR WARS 電影中的那句經典台詞,“May the force with you",如果FORCE ONLY WITH Government,Not with you, 後浪們不是被拍死在沙灘上,而是根本就被擋在防波堤外麵,隻有極少數的特權階級的後浪可以繞過防波堤,到達他們希望的彼岸,這個當然不是美國的後浪們會接受的,希望也不是中國的後浪會永遠接受的。
關鍵這種貪圖享樂,自我中心的思想還在繼續毒害下一代,和Z世代,好的現象就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從父輩得到的教育,開始更加有擔當和責任心了。
這就是為什麽美國需要繼續積極的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才,畢竟這個還是美國少數有競爭力的產業,包括高科技和教育
但美國年輕人 實在 令人擔憂, 學校放羊, 高校招生 政治掛帥。 優秀人才都想去華爾街,搞計算機。 真正科學,工程卻 後繼無人。
時間 站在中國這邊, 替美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