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39)再談廣場協議和中美貿易的衝突

(2019-07-22 19:09:16) 下一個

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在21日舉行的第25屆參議院選舉中獲勝,執政聯盟穩據參議院過半數席位。通過此次參議院選戰,安倍成功跨過了創造日本憲政史上最長執政紀錄的最後一道檻,穩定執政至今年11月20日,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位時間最長首相已無懸念。自2012年12月再次上台執政以來,安倍已領導自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取得六連勝。安倍為何能在再次上台執政之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領導自民黨在此後的國會選舉中連選連勝,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日本長達二十年經濟低迷後的複蘇。而這個二十年的日本經濟低迷被稱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而同時中美貿易戰也如火如荼,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都是曆史罕見,很多的中國人都將現在的中美貿易戰與85年的美日”廣場協議“進行對比,而且將“廣場協議”視為美國打壓日本的陰謀,更有諸多國內專家至今仍將其看作美國對日本的金融戰。用一位資深投資者的話講,國內這些主流的看法,實則是誤讀成共識。這種共識,不僅僅是錯誤地看待曆史,更會影響到當下的國際交往甚至談判。這對國家和民眾而言都不能說是好事。下麵我們來回顧一下曆史,發掘一下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真實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的工業迎來了飛速增長。在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給日本的訂單就高達每年幾十億美元!而1950年日本的總GDP也才109億美元。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美國對於日本企業全方位,無限製開發市場二十幾年後,日本企業也慢慢成為了美國的強敵,進入80年代,美國製造業被日本企業胖揍,對日貿易逆差逐年擴大。原來的小弟現在比自己還強了,這讓美國企業的老板很是費解。在當時,很多美國製造業公司打不過日本企業,都覺得是美元的問題,不是他們產品的問題。他們集體遊說政府,要政府出台政策逼迫日元升值。隻要日元升值了,他們的競爭力就會倍增。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我的拖拉機假設是1萬美元,換算成日元就是240萬日元;如果日元升值20%,那1萬美元再換算成日元,就隻有不到200萬日元,一下子就便宜下來了,肯定能擠死日本的公司。為了讓政府幫自己,卡特彼勒的CEO李·摩根就放出了一句狠話:“隻要美元貶值20%,我的推土機就能推到他們帝國首都!”

1985年春,美國參議院將日本列為“不公正貿易國”,之後的兩個月裏,美國媒體開始對日本口誅筆伐,參眾兩院不斷提出上百個報複日本的方案。日本人搞不懂自己是哪裏惹到美國大哥了,於是,他們派出了當時外相的安倍晉太郎去找美國人談,探探美國究竟是什麽意思。美國的意思很明確:日元升值,美元貶值。

Image result for ?????????è??

身為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當然明白日元升值意味著什麽,但是他們心裏有自己的小九九:

第一,當時正趕上石油價格暴漲,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日本是工業大國,作為島國又很缺乏石油,日元升值之後,手中的日元可以兌換到更多的美元,就能買更多的石油。同時,日元升值了,日本人能拿日元買到更多外國貨,對於日本人民是一件好事。

第二,日元升值了,日本的出口企業肯定要受損,但是根據日本政府的計算,隻要日元升值控製在10%-20%的範圍內,日本的企業是可以承受的。

第三,日本在政治、軍事上依然要依靠美國。日本對美國的貿易差額實在太大了,如果美國因為巨額的財政赤字垮了,日本的靠山也就沒了,升值可以滿足美國人的要求。

於是,美國有要求,日本也覺得可以接受,雙方一拍即合。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開了一個會,一起商量如何操縱匯率,讓美元貶值、日元升值。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這並不是一場美國單方麵逼迫日本簽的協議,而是美日雙方各懷鬼胎。參與這個決定的不止是美日兩國,而是美,日,西德,法國和英國,就是五國協議,而不是雙邊協議。

對當時的西方五國來說,廣場協議是維係西方貿易、貨幣體係的應有之作(五國集團也正是為解決布雷頓森林體係之後的國際貨幣無序問題而發展起來的,且在廣場協議之後因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加入而變成了七國集團)。竭力維係體係穩定、維持體係內經濟的繁榮,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係之後西方(包括後來加入的西德及日本)一直堅持的理念。就德國、日本來說,他們獲得了體係帶來的好處,自然無意去破壞體係。美元硬著陸或是美國爆發經濟危機,這是1985年的西方經濟體尤其是日本這樣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的經濟體無法承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自進入美國搭建的戰後經濟體係始,西德、日本沒有取美國而代之的考慮,不管是國家的領導地位,還是貨幣的主導地位。美國對於歐洲、日本,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貨幣的角度,均不存在打壓的安排。而今,康納利在1971年宣布結束美元——黃金掛鉤時轉述的那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麻煩”,已然不適用施行浮動匯率的歐元和日元、英鎊,因為這種麻煩僅限於盯住美元的貨幣。

美元是通用貨幣,但也是一種商品,要讓美元貶值,拋售就可以了。這5個國家手裏持有大量的美元,他們決定聯合起來,一起拋售合計180億的美元。廣場協議之前,1美元可以兌換240日元。而在各國央行拋售美元後,隻用了短短幾天時間,1美元就隻能兌換到225日元了,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下降中。

在廣場協議簽署一年後,日元已經升值20%,但是由於日本人想盡辦法壓縮成本,日貨在麵對美國商品還是具有優勢,美國貨該賣不出去還是賣不出去。到了1986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沒有如美國所願減小,反而增大了。顯然,美國並沒有從日元升值中占到便宜。

諷刺的是,日本也沒有從日元升值中占到便宜。因為無論你怎麽擰毛巾,水總有擰幹的時候,而日元一直在漲。能降低成本的手段都用完了,日本企業隻能把自己的生產線轉移到人力物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東南亞、中國。把工廠開到外國,日本的工人隻能失業了。從1985年開始,日本汽車的海外生產量逐漸上升。

簽廣場協議的美日雙方,一開始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美國企業的老板又開始抱怨,政府讓日元升值是一個錯誤的方法,我們就不應該簽廣場協議!反正無論怎麽說,我的廠子和產品肯定沒問題,有問題的肯定是你們。

日本人社會也依然是一片繁榮景象,按照日本政府的計劃,日元升值控製在10%-20%都沒問題,也就是1美元兌222日元到202日元之間。直到1985年底,這個數字還是202.786,完全沒有問題,日本人覺得自己是理性的,市場不會失控的。

但是金融市場從來都不是理性的。1986年1月22日,對於日本炒外匯的代理商們來說,今天原本又是平靜的一天,大家也照常看著屏幕上的匯率新聞,安靜地填寫著買入賣出的傳票。下午13:30的時候,1位日本代理商發現國際市場上有一大美元,他就像往常一樣把這筆美元吃了下來。突然,就在他剛買進之後,電視屏幕下方路透社新聞欄滑過了一行字:“竹下藏相言明可以接受190左右的日元匯率”。雖然事後這被證明是一條斷章取義的新聞,但是,190這個數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就在這句話出現的一瞬間,日本的外匯市場陡然消失了。

自從日元匯率突破了190之後,日本的外匯市場就對政府控製失去了信心,大家瘋狂地拋售美元,這又進一步推動日元止不住地上漲,日元不受控製的升值,讓很多日本小企業扛不住了。當時東京街頭都流傳著一個段子:“世界上什麽東西最賺錢啊?“”炒外匯啊!你隻需要賣出美元,買入日元就可以賺錢,傻子都會做!” 廣場協議簽署兩年後,日元已經升值了100%,這個時候的1美元隻能兌120日元。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日本人想到了降息。日本政府覺得,隻要銀行降低貸款的利息,企業貸款就更加方便,有了錢,升值帶來的壓力就會小一點。同時,存款的利息少了,市場上的人持有日元的就自然減少,去買利率高的幣種,日元升值的速度就能放緩了。

1986月1月30日,日本宣布將銀行利率從5%降低到4.5%。根據日本政府的構想,利率降低了,存錢的人會把錢拿出來投資到工廠等實體產業,幫日本製造業公司減輕點壓力。然而,日本政府想錯了。投資人拿了錢也不會拿去給製造業投資,因為都知道製造業利潤低,實體產業沒法投,存在銀行又沒利息,那就隻剩下股市了。

被風吹起來的不止股市,還有房市。那時日本有個叫渡邊的社長,最早是做汽車貿易的。可是由於日元升值,汽車貿易的利潤越來越低,他被迫瞄準了房地產的生意。渡邊隻是從銀行借了100億日元,在東京買下了一些房子。等到他喝完咖啡睡了一場覺的功夫,這100億日元已經變成了130億日元。銀行看著掙錢的渡邊都眼紅了,他們找到渡邊說:你可以把這130億日元的地皮抵押出來,我們再貸給你300億,你盡管借就是。銀行沒說錯,在當時的日本,隻要買地-抵押-貸款-買地-抵押-貸款-買地無限循環,就一定可以賺錢。像渡邊這樣的炒房客,何止千家百家?1989年,日本土地資產總額約為2000萬億日元,是美國土地資產500萬億的四倍。

此時,在國內花錢已經滿足不了日本人的欲望了。1989年1月,三菱財團花費14億美元收購象征“美國財富”洛克菲勒中心大廈。9月,索尼以60億美元天價收購被稱為“美國靈魂”的好萊烏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90年,鬆下出資6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MCA公司(美國環球影業公司)。日本人揚言:隻要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

但是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國家的命脈,炒起來的股市和房市泡沫很大,一旦泡沫破了,沒有製造業兜底,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崩盤。1989年,日本政府再次決定出手,想讓過熱的股市和樓價降溫。日本政府又祭出了5年前使用過的那招——調利率,隻不過這次是往高調,而且調整的幅度太大了,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的利率,從2.5%升到了6%。

可是,金融市場的反應又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預期。1989年,日本調高利率,1990年,股市在開盤首日就跌了202日元,投資人開始拋售股票,但是拋售的人越多,價格跌得也就越快。沒過多久,和日元升值時候一樣,日本股市也變成了脫韁的野馬,拉都拉不住了。日本股市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1991年,日本房價也開始一瀉千裏。

後麵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日本迎來了失去的20年,從此一蹶不振。

許多人認為,日本人是被廣場協議後美元大幅貶值給搞垮的。然而,當時簽廣場協議的還有3個國家。

廣場協議簽署2年後,法國法郎、西德馬克,麵對美元的升值比例和日元也相差無幾,甚至西德馬克升值幅度帶略大於日元。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德國消失的二十年、法國消失的二十年,隻有日本的。

Image result for ?????? ??????????°?

可見,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廣場協議》,而在於日本自己的脫實向虛。

金融業吸引資金的能力天生就很強,很容易就吸走實體經濟的血液。日本的教訓已經說明了,金融業固然不可或缺,但絕不能缺乏政府的管束,任憑其瘋狂擴張。

在日本的製造業衰敗之後,美國也複製了日本的走向,幾次國債發下來,利潤偏低的製造業能要到的投資也在逐漸減少,美國的投資人也紛紛把錢投入到股市、房地產上,去華爾街賺得盆滿缽盈。而相對應的,美國的製造業卻一步步衰落下來,美國的汽車之都底特律,現在已是一片蕭條,哪怕有很多1美元就能買下來的房子,也沒有人去住了。

在過去的10年內,美國的經濟隻增長了36%。但是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漲幅卻超過了300%,納斯達克指數漲幅超過了500%。2015年,美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1752億美元,占GDP的12.5%,是製造業增加值的101.5%。美國的房地產業由此正式超過製造業,成為美國經濟第一大產業。此後的2016年到2018年,美國的房地產一直占美國GDP的13.4%左右。

美國的金融和房地產業成為了大頭,工業日漸萎縮。美國也成了金融帝國,回不了頭了。

最後,我們來看一看中美貿易戰和當年的形勢有什麽不同,而且會有什麽可以借鑒的地方。

首先,我們看到目前的中美貿易關係與1985年前後的美日貿易關係很有相似性,都是GDP老大而老二的緊張關係,而且都是老二對於老大有著多年的貿易順差,同時老二也是老大一手扶持起來的。

但是其他方麵的差異則比較大,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1. 就國內政策空間來說,顯然是當年的日本餘地更大,因為日本有著相當的行業競爭力,而且已經跨入了發達國家,自身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比較強。中國現在還在人均9000美元的邊緣,向上突破的壓力和就業壓力同時操作,就是說需要產業轉型和保持就業同時推進,這個就像是拔河的兩個方向,如何兩全是非常大的難題。

2.現在的西方七國存在芥蒂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爭端,但都動搖不了西方七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會改變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經濟體係。當年有五國同意一起達成協議,還是在一個統一的西方經濟體係內的再平衡關係。而現在中國單挑美國,而後麵的歐盟,日本等也都在坐山觀虎鬥,等著和中國過招。

3.日本有著多年的金融開放曆史,如果不是後麵的金融和地產泡沫過大,而且沒有及時調控,它不一定會有失去的二十年,當時的德國沒有失去二十年就是明證。當然,中國的金融低度開放在短期是個保護傘,但是從長期來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部分替代美元,歐元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4.相比日本的國內市場,中國的未來潛力更大,這個是一個優勢,但是同時也有開放的壓力,如何開放而不失去競爭力也是一個難題。

5.從底層設計看,中國和日本還是在不同的地位,政治上,中國基本上是西方國家的一個對立麵,尤其是當中國進一步拉近和俄羅斯的關係後,歐美國家對於中國的疑慮會進一步加大。

認識到這些,對於我們理解廣場協議、認識當下均有好處。就近期的中美貿易爭端發展,對中國來說,可能已難有簽署一個類廣場協議的雙邊/多邊安排的機會和可能性。中美兩國的領導層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氣,才能拿出一個有利於未來世界發展的方案。

 

 

 

 

(本文部分內容總結自網絡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行道堂主' 的評論 :
日本和台灣都是小確幸的代表,非常有人文關懷,的確值得一遊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匡吉' 的評論 :
的確隻是GDP沒有大躍進,而產業轉型非常徹底,這次的日韓貿易戰就很能說明問題
行道堂主 回複 悄悄話 去日本看看,覺得很好。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不過說日本製造業衰敗與實情不合。日本製造業一直沒有衰敗,而是轉型,升級了。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qdeer' 的評論 :
的確,日本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破滅以後,很多企業就開始做技術轉型,成為行業的技術關鍵,而不是繼續追求規模,所以,日本隻是GDP沒有growth,但是產業內核卻是真正的脫胎換骨,簡單說就是從浮躁式的高大上走向了內斂式的小確幸
dqdeer 回複 悄悄話 日本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還是很賺錢的,特別是在東南亞、中國,隻是在美國的虧了,日本本土的好像也不算很差。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