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光中先生曾說: 何以解憂,唯有獨遊。而我要說:何以解憂,唯有山水。
其實這兩個觀點並不衝突。先生講獨遊是側重強調出遊的方式,然而獨遊的實施對象最終還要落實到山水景致上來。所以把我和先生的觀點結合起來就是,何以解憂,獨遊山水之間爾。
人生自古誰能無憂?現代人久居鋼筋水泥的叢林,越來越疏離大自然,周遭充斥的是喧囂繁雜,精神上就容易浮燥不安。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然而物質越是豐富,人心則似乎更為貪婪,更愛患得患失,煩惱也就會更多。沒有盡頭的欲望撕裂著人們的軀體和精神,導致憂慮、焦躁、抑鬱成為現代人的流行病。
要想擺脫這種困擾,在尋醫問藥的同時,我們也要試著改變自己,要學會放下,走進有著神奇治愈力的大自然。雖說自然界無外是山水草木,飛禽走獸,遊魚爬蟲,但卻能夠組合出變化莫測的風光,各不相同的生態環境。或旖旎細膩,或壯麗粗獷;或熱烈耀眼,或寧靜深沉。
做好心理上的斷舍離,走近大自然,山是厚重的,水是活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能幫助我們撫平心緒、治愈心傷,療養精神的良藥妙方。遠離人群,山一程,水一程,“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心中的雜質就會不知不覺間被純淨的山水過濾掉。越是喧囂的人群中,越是容易感受孤獨。反而在山水中,一個人可以更好地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且不提田園詩祖陶淵明,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村幽靜與恬淡中,尋覓到到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同樣是官場不得誌的蘇東坡流連於嶺南風物中,種藥澆蔬,一掃“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窘狀和苦悶,吟誦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心意,把貶謫的煩憂順勢化作安居的快慰。
嶽陽樓上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讓範仲淹不但“寵辱偕忘”,且悟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達,進而還升華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即便是人跡罕至的沙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雄渾氣象,也會令我們一掃消沉,陡增豪情。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的月色會帶給我們寧靜平和;麵對 “滾滾長江東逝水” 的氣魄與壯闊,再封閉緊鎖的心也會敞開一道縫兒。
不隻是中國古代文人們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籍和靈感,英國詩人拜倫也曾吟唱到 ------
There is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
There is rapture in the lonely shore,
There is society where none intrudes,
By the deep sea, and music in its roar;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
不論怎樣的景致,大自然之所以能夠讓人解憂是在於它的純淨。正是這份純淨撫慰了、熨平了人們心中的溝溝坎坎,讓我們體味到安寧。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我們人類本是自然中來,終歸還是要回到自然中去。自然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如此自然山水才是我們心靈的避風港。
現代科技的發展帶給我們比古人更加快捷方便的出行方式,上天入地皆可實現。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旅行,但請記住山水不一定非是名山大川,旅遊打卡的熱點,它可以是你上班路上的林蔭路,可以是鬧市中的一個小公園,也可以是你家後院的幾株灌木,甚至可以是你辦公桌上的一盆綠植。無論哪裏,隻要你的心在,那裏就是最好的山水。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寫到這裏,上一張片片。是我用紙做的 miniature雙肩背,送給你們,讓它伴你去遠足。:)(這包包的實際大小剛剛能放下一張信用卡! LOL)
會哭的孩子有獎拿。你到圓宅嗚嗚嗚,嗚到一個圓獎。圓盜加到帖裏了,別錯過。
疏影聖誕快樂!
祝疏影闔家聖誕新年快樂!
疏影滿篇金句,我挑來挑去挑花了眼,挑一段出來細細品味。
美人寫美文,美極了。看到你的芳華照,立刻想到“花容月貌“。如菊果然如花似玉。
‘越是喧囂的人群中,越是容易感受孤獨’深入我心,同感受!
綠色袖珍包透出疏影的靈氣!
節日快樂!
收了這綠色小包包,這顏色,這款式,時尚又時用。
現在腰腿不給力,不敢遠足了。隻喜歡帶著狗狗爬小山,這小包包正好,心在,就是美好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