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揭曉,猶如舞台中央的聚光燈,一下子把文學愛好者們的目光聚焦到了韓國女作家韓江身上,讓我有幸初識這位雖不為大眾所知,卻是十分優秀的亞裔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素食者》讓我捧起來就放不下,一口氣讀完,掩卷之後意猶未盡,在朋友的鼓勵下也湊趣寫個書評。
《素食者》、《胎記》和《樹火》三篇相互關聯卻又各自獨立成篇,從三個人的不同視角,講述發生在一個普通的韓國女子英惠身上的故事,同時也通過對這三個人心理活動的描述,讓讀者認識和了解他們。
《素食者》是以英惠丈夫為陳述者,滿懷不滿和委屈地講述英惠在某天夢後決定不再吃肉,從此給自己帶來的種種煩惱。他是英惠父親強行喂她肉食的暴力行徑的參與者,他是人們眼中的受害者,他並不關心是什麽使得英惠做出這樣的行為。在他們的婚姻關係中,他是一個善於在生活中權衡利弊的人。他對妻子的選擇如同挑選一件商品,隻圖滿足自己的需求,追求的是物美價廉,耐用好使。英惠從兒時到成人後,在父權、夫權的主宰下,被控製的壓抑感,令她窒息。她的反叛從不帶胸罩開始,到不肯吃肉,到後來期盼變成一棵隻需要陽光和水的植物。。。
《胎記》是講述姐夫眼中的英惠。作為一個為創作構思枯竭而苦惱的藝術家,他想要的是刺激和與眾不同。英惠的出格行徑恰好吸引了他,英惠的胎記賜予他靈感,進而令他趁人之危,一點點地試探,一點點地突破英惠的心理防線,最終做出了不為這個社會所接受的事情,更加加重了世人眼中英惠的“病症”。他是英惠丈夫和父親之外,又一個對她實施壓製、利用和劫掠的男權形象。韓江筆下的這三個男性形象對於女性沒有關愛,隻有索取與利用。但是不可否認姐夫與丈夫和父親,這兩個夫權和父權的代表,又有所不同,他對於英惠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的。他自己也是在這個社會裏掙紮,最後試圖向他喜歡的鳥一樣飛離卻終不能夠。此篇裏的情色描寫大膽、重彩、觸目驚心。
《樹火》是講述姐姐仁惠的感受。讀完此篇令我對仁惠更加同情和理解。她所承受的苦楚更比英惠為甚。如果說英惠的反抗在現實中顯得離經叛道,格格不入,可是她畢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試圖掙脫社會強加給自己的鏈鎖。英惠拒絕為人,不惜成為一顆樹,讓她有勇氣擺脫塵囂,活出自我。而仁惠做不到,她隻能在苦悶中煎熬,這是做人的代價。仁惠的孤寂、隱忍和崩潰則更現實,對於女性所承受的各種苦楚,有著更為廣泛的代表性。如果說對英惠形象的塑造采用了奇幻主義的表現手法,那麽姐姐這個人物則是現實主義的體現,特別具有真實感。從姐姐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窺視到自己的影子,或深或淺。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我們每一個“正常“女性已經經曆、正在經曆和將要經曆的。英惠是不幸的,但她還有勇氣去表達自己,寧願活成一棵樹,也不願成為一個“正常”的女人,而仁惠卻隻能默默地獨自承受所有,在我心中她比英惠更加不幸。
在閱讀之前,看到過對此書的介紹,我暗自以為這種題材的作品,文中肯定少不了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可是出乎我意外的是這三篇都是以他人的視角展開的,除了對英惠夢境的自我陳述,作者沒有讓英惠直接同讀者交流,即便是她同書中其他人物的對話也是少得近似乎無。而是以他人的口吻把一個立體的英惠呈現在讀者麵前。這一點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匠心和成熟的筆法。我一向對於魔幻的寫作筆法有抵觸,往往感到不知所雲,可是韓江的這三篇卻對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令我欲罷不能。她的筆觸是優雅、清淡的,卻傳達了濃重的感觸。於她的字裏行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那種被逼迫的無奈,不被理解的、無法向人訴說的絕望。
英惠的母親對她講:“你現在不吃肉,這世界上的人們就會吃掉你!”其實英惠在手握那隻死鳥的時候,作為一個人的她就已經死去了,被這個世界“吃”掉了。但如此黑暗、壓抑的主題,在韓江筆下卻沒有過於沉重的感覺,我很驚異她是怎麽做到這一點的。作家林蔚昀這樣評論道:”雖然整體的氛圍是壓抑悲傷的,但也因為小說人物的坦率,而讓人有了一種平靜安慰、甚至愉快的感覺”。這也正是我讀完此書的感受。
在百年前的中國,魯迅筆下的狂人,“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如今掩卷韓江的這本《素食者》,我腦海裏回響的也滿是“吃人” 兩字。英惠作為一個人被“吃”掉了,但堅韌的她要活成一棵樹!英惠雖然沉默卻十分堅定地反抗著,即便被“吃掉”,也絕不就範,做不了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人,那麽就變成一棵樹,也要活下去。也許正是她這種篤定的抗爭,不放棄自己生存的權力,給了讀者以希望,因此沒有給我們帶來過重的壓抑感。
韓江在布克獎領獎時的發言很好地詮釋了這部作品:“我在寫作時,經常會思考這些問題:人類的暴力能達到什麽程度;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我想通過《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願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能夠頒發給亞洲作家,亞洲女作家,本是一件令人鼓舞的好事,韓江也是當之無愧的。近年來韓國的影視、文學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績,除了廣為人知的《寄生蟲》、《魷魚遊戲》之外,還有不少好作品,如《出租車司機》、《南山的部長們》,都很有深度。可是看到中文網上有人叫囂:“棒子還有文學?”,這也真是令人無語。我不禁想知道這些人的無知、自大和狂妄能達到什麽程度?
精彩的書評。問好疏影。
韓國這幾十年全方位躋身於世界前列,彈丸之地卻讓西方人並在東方三國之間:中日韓。日、韓更趨於國際化,了不起。韓國最近立法禁食狗肉,更是一大進步。
疏影除了從小說中英惠的丈夫,姐夫,姐姐的角度進行詮釋,還做了魯迅關於“吃人”的聯想,擊掌叫好。“在百年前的中國,魯迅筆下的狂人,“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如今掩卷韓江的這本《素食者》,我腦海裏回響的也滿是“吃人” 兩字。英惠作為一個人被“吃”掉了,但堅韌的她要活成一棵樹!英惠雖然沉默卻十分堅定地反抗著,即便被“吃掉”,也絕不就範,做不了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人,那麽就變成一棵樹,也要活下去。也許正是她這種篤定的抗爭,不放棄自己生存的權力,給了讀者以希望,因此沒有給我們帶來過重的壓抑感。”
好文收錄到書評活動的文中去了,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