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哈耶克》(二)
耀楠
2-13-2023
——為何開辟《對話哈耶克》這個專欄?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不容置疑的曆史事實。
但是,當中國經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成長,盡管最近幾年經濟明顯放緩,但是,GDP增長速度還是居於世界前列。至於數字是不是真實,這裏暫且不討論,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政府數據造假。或許接下來會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了一個理論問題。經濟發展通常會反映在老百姓生活中,也就是說,從老百姓身上可以看到國家經濟發展現狀。
為什麽在過去三十多年(1978-2016)中,老百姓對生活的體感很滿意,至少大部分老百姓感受到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老百姓生活獲得了很大提高。
可是,當國家進入2016年之後,老百姓獲得感,對政府的滿意度不斷下降。尤其是,2018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國經濟開始減速,其減速幅度令人驚訝,甚至連西方某一群體的資本家,或國家精英對此都感到難以接受。中美更是完全脫離了以合作與競爭為主軸的雙邊關係。令人感到奇怪的地方是,原本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拜登,2000年上台之後,中美關係不但沒有好轉,在經濟,科技,軍事,地緣政治等方麵對華政策比川普時期更加嚴厲,更加不懷好意,甚至把中國列入美國的敵人。
現在我們要問,在過去不到十年間,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麽?中美關係為什麽走近死胡同。剛剛過世的中國老朋友基辛格早在2016年,新加坡香格裏拉對話中,就提出中美關係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進入21世紀,中美關係確實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美國哈佛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2010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來闡述中美關係未來不可能合作,而且預示著中美雙方爆發戰爭可能性在上升。更多西方國家精英認為,中美關係已經進入新冷戰時代。兩種製度之爭,必然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一點在中國,也有左派學者持同樣的觀點。
在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裏,大部分老百姓對中國的印象在不斷下降,尤其是在中國疫情封控三年之後,發達國家的資本家,普通民眾對華投資,旅遊意願跌入穀底。不少海外華人都在問,中國到底怎麽了?其實,國內很多人也有同樣的疑問,隻是不敢說而已。
我們花一點時間,來回顧一下,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做了哪一些事。
經過艱難談判,2001年中國終於加入了WTO。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具有裏程碑的事件。很多專家學者都有專門研究,認為中國加入WTO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曆史節點,從此,中國經濟融入國際社會,成為了經濟全球化以來,最大受益者。
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國內很多學者認為,它標誌了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倒計時。但是,國外並不這樣認為,因為體育在海外就是強身健體的運動而已,或者說,老百姓興趣愛好的一部分而已。或者說,體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很多經濟效益,更多的是提振中國國際形象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由此引發的中國民族自尊心迅速膨脹,而政府就在這個火候上加油,“厲害了,我的國”,成為中國品牌在國際上到處推銷。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中國上下為此沸騰。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奧巴馬開啟第二任期。他對華政策悄悄地開始轉向,通過聯邦補助方式鼓勵美國傳統產業回歸。這是美國精英覺醒前的反思與嚐試。而這個時候的中國,沒有人在乎奧巴馬政府在做什麽,奧巴馬政策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影響有多大。甚至很多高層領導都認為,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離開中國必死無疑等等。殊不知,美國正在靜悄悄地展開一場擺脫依賴中國的經濟行動。有心人士觀察發現從那時候開始,美國超市裏,中國製造的東西逐步在減少,其他國家製造,或美國製造的商品在增加。不可小看奧巴馬這個政策,他為後來川普發動貿易戰增加了許多籌碼。
習近平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後,展開一波又一波反腐行動,各路貪官,權貴們,紛紛落馬成為階下囚。在習近平第一個任期中,反腐倡廉取得顯著成效,獲得了老百姓拍手稱快。但是,由於政治正確高於一切的社會氛圍籠罩著整個中國,包括經濟領域,從某種程度上說,反腐成功了,但是,經濟成為替罪羔羊,經濟在無聲無息中受到傷害。
其實,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得到加強,中國外交領域更是雄心勃勃,高喊著中國要走上國際舞台,中國要增加國際話語權,甚至提出“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論斷。此時,國際社會認為,中國野心已經暴露無遺。這也埋下中美脫鉤的隱患。
2017年川普上任,他認為中國賺了美國太多錢,所以,他展開一波中美貿易戰。而此時的中國,更是火力大開,中美貿易戰打的硝煙四起。中國政府認為,美國離不開中國廉價商品,中國有著完整的供應鏈,中美不可能脫鉤。但是,事實並非中國政府預測的那樣。
在拜登上台之後,拜登推出的全麵遏製中國戰略,使得中美關係更加惡化。這多少出乎中國領導人的意料之外。人們看到,拜登上台還不到四年,中美關係已經陷入了脫鉤的邊緣,盡管很多學者認為,中美脫不了勾。
其實,如果僅僅從經濟全球化來看,中美兩個大國,完全的不聯係,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那是不可能的。本文把脫鉤定義為對中美雙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麵都有極度的傷害,而美國寧可受損,也要執行遏製中國的戰略。美國限製中國發展高科技是再形象不過了,它表達了脫鉤的過程以及可能的結果。一顆小小芯片,已經把中國排除在新一代經濟體係之外。
更何況拜登建立了藍色供應鏈已經把中國紅色供應鏈排除在外。其成效如何?隻要看看最近中國三架馬車全麵失速,便可知道,中美脫鉤已經奏效了。
必須提到本世紀最大規模的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傷害。而大家忽略了中國麵對疫情,采取了極端封控措施,所產生後遺症,恐怕是中國政府始料未及。因為政府認為,封控措施是中國製度優勢帶來了對疫情的管控所取得成功。然而,海外媒體並不這樣認為。海外精英,資本家,老百姓都普遍認為,中國政府非常可怕,可怕到你無法想象。封控期間居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更談不上基本人權。極權的所謂優勢,也就是海外人們稱之為極權獨斷專行的惡劣行為毫無保留地暴露給天下。
西方發達國家談中國色變,尤其封控時人在中國的外國人,更是心有餘悸,仍然膽戰心驚。這就解釋了,為什麽2022年12月份,封控解封之後、中國沒有迎來報複性消費的盛況。反而,外國人不來中國了,不僅做生意人不來了、連旅遊的人也不見了。另一方麵,國內老百姓也不敢花錢消費了,因為封控讓他們體會到積蓄的重要性。
這裏列舉了許多問題,很多問題都隻是點到為止,以後的文章還會有更多,更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
當中國麵臨著諸多問題,很老百姓或各階層人士,感覺上都罹患政治焦慮症,或者恐懼症,嚴重一點出現政治狂躁症。如果有機會在喝茶聊天,老百姓最忌諱的是什麽?避談政治,避談負能量的話題。
這裏隻是簡單地描述了中美關係從21世紀以來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並沒有做太多的分析評論。
現在做一個結論。
為什麽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對中國未來發展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對於這一階段的曆史進程。顯然有兩種以上不同的反思和曆史的總結。有人認為,都是因為黨國的領導有方,發揮製度優勢,才有今天的成就。也有人認為,那是因為中國打開國門,引進市場經濟的結果。當然,還有一種聲音, 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本文認為現在的中國處在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二次曆史岔口。第一次岔口是在1978年。在這一次岔口中,麵對曆史的抉擇,鄧小平用打開國門,引進市場機製,融入全球化,他把中國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才有了今天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
而如今中國再一次站在曆史岔口,或向左,或向右,這將決定了未來中國發展方向,還牽動著所有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