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理性思考“一帶一路”發展方向》

(2019-04-29 09:39:44) 下一個

《理性思考“一帶一路”發展方向》

原創:楠木(自由撰稿人)

洛杉磯

4-26-2019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中國實現偉大複興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管著眼前利益,還是著眼未來中國發展利益,自然有著重大意義。

“一帶一路”能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戰略方案,關鍵因素在執行力。

一個好的方案,能不能取得預期效果。不在於方案製定的如何綿密,天衣無縫,而在於執行過程中,所發揮出來的執行力。方案不過是一種構想,它是憑著經驗,引用某些理論而提出某種產品,某個項目可行性操作具體內容。這就像蓋一棟大樓,方案隻是設計家眼裏描繪的形狀而已,而同樣的方案在不同地質,不同環境,具體設計還是有所不同。

“一帶一路”也是如此。更何況“一帶一路”所麵臨的不同國家政治製度,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習俗,都千差萬別,因此,對於“一帶一路”執行力如何,它將直接影響“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成敗。

回顧“一帶一路”發展曆程,最大成果不外乎三點。

第一,消化了大量過剩產能如原材料和產品如鋼鐵,機械設備等原材料以及產品。

第二,打通了通往歐洲陸路通道,降低了中國輸入能源僅僅依靠海上運輸風險,開辟了從西部,北部這些能源國家資源直接進入中國的通道,減低能源運輸過程中戰略風險,同時,為中國商品輸出中亞地區,歐洲建立了新的通道。

第三,有利於建立地緣政治戰略優勢。“一帶一路”這兩條路線,是亞洲與歐洲非洲連接的重要戰略通道,中國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布局,與沿線國家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這是一種新型的國際關係,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結構性變化最突出表現,是展現中國實力的重要平台,由此,中國可以達到以經濟為前哨,以政治為後盾,占領地緣政治的製高點的目標。

這兩天,第二屆“一帶一路”全球峰會正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三十多個國家領袖,或代表參加了會議。習近平主席做了主旨演講。

從表麵上看,會議召開熱熱鬧鬧,氣氛十分熱烈友好,尤其是今年各國企業家積極參與。從企業家論壇上可以看出,許多企業家有意願參與“一帶一路”的熱情高漲,這是很好的跡象。

不過,筆者試圖從執行力方麵對“一帶一路”實施過程,提出一些看法。

以下從三個方麵,闡述“一帶一路”存在問題,以及改革方向。

                                                           (一)

“一帶一路”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為了個體利益,或者小集團利益,而毀了國家長遠利益。

“一帶一路”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後,中國擺脫了貧窮,不僅解決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跡,為世界提供可以借鑒的國家發展模式。這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成功的地方。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繼續朝著偉大複興夢想努力,這種戰略構想不僅有利於中國進一步發展 而且,對全球經濟發展,對世界和平可以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們發現這六年多來,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遇到了重大的阻力,許多障礙並不是因為外來因素,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這裏有製度性問題,也有結構性問題,還有觀念落後問題,不是嗎?

“一帶一路”基本上以基礎建設為核心,通過與沿線國家政府合作方式,透過投標等形式,獲取基礎建設項目。這個任務主要由中國幾十家央企負責承擔,央企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市場化運作二三十年來,在國內基礎建設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很多經驗和技術獲得世界肯定,但是,也有不少經驗屬於一種詬病。

比如說,通過行賄等非法手段,獲取基礎建設項目,這就引起這些國家人民極大憤慨。比如馬來西亞國家東線和南線項目,在馬哈迪新總理上台後,為什麽立即暫停這兩個項目,根本原因就是前任總理有收受中國公司賄賂嫌疑,以至於報價過高,超過合理範圍。

這是一種非常不足取的短視思維方式,隻看到眼前利益,卻沒有看到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長遠利益。“一帶一路”是站在全球未來一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高度,來推進中國走向世界的長遠規劃。不能因賺取一點的眼前利益,而貽誤的國家大戰略實施。

                                                         (二)

“一帶一路”不能以政治熱情代替中國夢的戰略部署。

在過去四十年裏,中國累積了大量的財富,經驗,人才,這是中國的一大優勢,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與發達國家比較中國無論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學技術實力,人才儲備等方麵都還有相當差距。承認這個差距,不是自卑,自憐,而是,從差距中,看到自己不足,迎頭趕上,發憤圖強,勵精圖治。

這是一種看問題的思維方式,當我們處在貧窮時代,這種邏輯思維並不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當我們經濟接近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展開麵對麵競爭的時候,這種邏輯思維尤其重要。這還不能用驕傲來概括說明,而是,背後有著很深的文化因素,價值觀因素造成的後果。

我們需要正確理解中國夢含義。中國夢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實現,她需要中國人,以及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夢不僅是中國人的事,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事情,隻有敢於與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中國改革開放成果,中國才能夠真正成為世界大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夢才能實現。

回到“一帶一路”項目,從斯裏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和巴基斯坦瓜德爾港合作模式來看,我們就發現主導這些合作項目的中央部門,並沒有奉行“分享”的原則,而是,采取了“占有”方式與對方合作。這些國家都是貧窮國家,經濟上依賴性很強,在過去很長時間裏,發達國家通過國際組織提供很多經濟援助,所以也造成了這些國家長期以來“造血”能力不足,國家一直發展不起來。當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進入這些國家的時候,這些國家自然求之不得,但是,由於文化,宗教不同,導致價值觀差異,對國家主權,地緣政治理解都存在差異,因此,中國與這些國家合作過程中,既不能純粹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也不能在經濟利益底下蘊藏著政治意圖。總之,必須尊重所在國的法律,宗教,習俗,以及國際上普遍執行合作規則。否則,就像在斯裏蘭卡這個項目,雖然合作很成功,但是,在國際上引起不良的政治效果,有損於中國在國際上形象。

出現這種情形與這幾年來中國奉行強勢外交有直接關係。以中國強實力對付那些弱小國家和民族,在談判“一帶一路”過程中,居高臨下的姿勢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甚至不滿,因此,不管在任何時候,中國都必須實行和平外交,不能用政治熱情取代正常國家交往。

                                                              (三)

“一帶一路”不能以犧牲他人利益滿足自身需要,或把自身利益淩駕於其他人身上。

“一帶一路”雖然是國家間多方麵合作關係,這裏包括外交,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但是,這裏所搭起來的“一帶一路”平台仍然以基礎建設為主要內容,不能模糊這個事實。國際間基礎建設合作項目由來已久,這並不是新鮮事物。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樣也在資金技術輸出中,獲取利益。雖然,“一帶一路”戰略有別以往任何國家間工程合作,甚至包括更深層次國家間政治與經濟合作,但是,不管如何,以經濟為主軸的合作,就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廉潔的原則。這一點中國並沒有特殊性。任何國家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破壞這個公平公正廉潔原則,都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也都將影響未來進一步合作。

比如說,馬來西亞東線鐵路項目,在馬哈迪上任後,項目立馬暫停,進入重新評估階段,這次“一帶一路”峰會上,中馬重新簽訂這個合作項目。

據紐約時報最新報道,馬方對這個項目要價砍了三分之一。這就是說,原來中方要價太高太高了吧。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麵。

這至少說明兩點,一是,投標項目不透明,不公開,這種操作模式本身就是存在弊端,即使,中方沒有做出任何違法事情,也會給人口實,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二是,中國夾持資金技術優勢,進行不對等商業交易,馬來西亞項目存在這種要價過高情況,那麽,其他國家合作項目就沒有嗎?這不能不讓人疑竇叢生。

習近平主席在這次“一帶一路”峰會上表示。中國將采取五大改革開放政策,加強製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一攬子的改革措施必將為中國走入世界,與世界各國合作交往中提供軟實力。但是,任何政策性措施都是通過人去執行,如何把好的政策落實到位,關鍵在於執行力。

因此,不管是主管外交部門,對外貿易部門,還是具體承擔“一帶一路”項目的央企,都要從根本革除“老子有錢”的老大心態,遵循國際規則,以公平公正廉潔公開為原則,隻有給合作方帶來好處的同時,考量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眼睛隻盯自己的好處,而忽視他人利益的存在,都是不可取,甚至是有害的。

雙贏不僅僅是口頭語,而是實實在在在合作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