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人真是愛管“閑事”嗎?

(2018-12-25 15:36:41) 下一個

                                               《美國人真是愛管“閑事”嗎?》

原創:耀楠 (自由撰稿人)

於洛杉磯

聖誕節(12-25-2018)

“各人自掃門前雪 莫管他家瓦上霜。”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信條。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每一次出遠門,長輩總會叨念著,出門在外,莫管閑事。老人家總擔心我們年輕氣盛,管了閑事,惹禍上身。

來了美國,這種信條似乎漸漸地動搖了。在美國生活的頭幾年,我還是不忘老人家的教誨,抱著一種觀察的心態,看看美帝國主義這塊腐朽沒落的土地上,人與人之間到底建立在什麽樣的關係上。

來美國之後的兩年左右。有一天開車在路上,第一次親眼看見街頭發生的車禍,那個搶救車禍的場麵令我震驚,讓我至今仍感羞愧。

那一天,大約中午時分,我駕車來到了十字路口等待紅綠燈。我的車排在第二輛。就在我剛剛刹車等候綠燈的時候,我看見一輛從我右邊橫向路上,高速衝過的甲殼蟲車,直接撞上了紅綠燈電線杆。砰一聲,車子前麵立馬凹進去,隨即車子前蓋竄出了火苗。這時候,車子兩個門也變型了,車子裏麵的人看起來已經受傷了,也出不來了。就在車子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的千鈞一發之際,十字路口所有車子都自動停下,大家都迅速跑過去搶救困在車裏人,沒有人顧及車子可能爆炸的危險,大家用力打破車門玻璃把裏麵受傷人拖出來,拽出來,整個搶救驚險過程隻有在電影裏才能見到。

最讓我感動的是,搶救人群中有一位老人,他從車禍的斜對麵路口跑出來,顫悠悠的樣子,看起來有八九十歲了,連走路都有可能隨時跌倒的樣子,但是,他依然迅速地加入搶救隊伍,在傍邊扶著為受傷人,直到急救車到來。

可我,此刻我沒有下車,我安然坐在車裏,像一位坐在台上欣賞鬥牛場裏激烈鬥牛的場麵。

此刻的我,良心也沒有受到太多的責備,至多是對美國人樂於助人精神有所感動,因為心底依然牢記著老人出門前的教誨,少管閑事。

這真是閑事嗎?

當我想明白了“閑事不再閑”的道理。身邊的事,就是你我的事,世界的事,就是你我的的事,那是來美國幾年以後的事。

一次外出開車旅行,我終於明白了,美國人為什麽“愛管閑事”。

那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我開著一部老舊的車和一位朋友一起去外州旅行,車子行了十多小時,天色漸漸暗下來,可是,我們還在荒郊野外的公路上疾駛,好不容易,看見一個出口,於是,車子下到了一個小鎮。我們把車子停在路邊,查找旅館。一看手表,才知道已經是夜裏十一點多了。當我們找到附近旅館地址的時候,準備開車去旅館,可是車子發動不起來了,一查才發現電瓶沒有電了。

怎麽辦?在這三更半夜,到哪裏去找人幫忙啊,而這個荒野郊外的小鎮,真有人願意幫助嗎?

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敲開附近一個住家的門,一位看起來有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問我們有什麽需要幫助的,我們說明了來意,她帶著我們到她的車庫,尋找充電線,可是,找了幾分鍾,沒有找到充電線。

“非常抱歉,充電線不知道放哪裏了,也許被哪一位拿去了”,她略帶著歉意地說。

我們依然對她的熱情表示謝意。

顯然,這位細心的老太太看出我們失望的神情,於是,就帶我們敲開了鄰居家的門,可是,這位鄰居告訴她,他家沒有備充電線。於是她又敲開了第三家的門,熱情的屋主在車庫找到了充電線,並開著他們的車來到我們拋錨的車邊上,幫助我們把電充好。這一來回折騰了大約三四十分鍾。

這讓我們兩個人感動的不行了。我們不斷對他們說,感謝,感謝。說真的,在那種狼狽的情形下,我們兩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這一次經曆給我的人生,上一堂非常生動的“思想政治”課。它徹底改變了我對美國的印象。也讓我不斷反思“莫管閑事”的教誨。

這也讓我認識到,閑事不再閑的道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你我她組成的世界,每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都與這個世界產生某種聯係,你在影響世界,世界也在影響你。

2018年聖誕節這一天。

清晨,我端著一杯咖啡 來到後院,喝著咖啡,望著藍天,微風輕輕拂麵而過,略帶著幾分冷意。這也讓我思想特別的清新。

我靜靜地回想著,這二十多年來,在美國這片土地上艱苦奮鬥,雖然圓了“美國夢”,但是,這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當我回放這二十多年來,每一個片段總是看見一個個受人幫助的鮮活場麵。我突然發現,“我”跑到哪裏去?我的身影淹沒在一個又一個的感恩場麵中。

難道眼前的“美國夢”不是靠自己努力的?

這讓我往深處琢磨,個人成就與環境到底是什麽關係。

這恐怕是一個哲學問題。

個人命運與家庭關係,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有什麽關係。

這個世界屬於誰的,這一係列問題,看起來不是自己所能觸及的,自己也沒有這個能力,予以說清楚,道明白。

不過,有一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已經忘掉了“莫管閑事”的信條,取而代之是“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這是中國人的說法。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應該是凡事學會感恩。

我很慶幸,滿滿的感恩,令我生活,每一天充滿著五彩繽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每一天的好心情 回複 悄悄話 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