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對壘或傷身體,政治對抗必傷生命》
作者:楠木
洛杉磯
10-5-2018
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美國最新對華政策。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川普期中選舉的伎倆。筆者並不認為如此。彭斯掀開了美國對華遏製戰略的遮羞布。至此,中美關係跌入了建交四十年來的低穀。中美關係從友好合作轉向戰略競爭。這必將給動蕩不安的世界投下一層厚厚的陰影。雖然,川普沒有親自上陣,試圖為今年十一月份G20會議中,與習近平主席場邊會議留有空間,雖然,不少人並不看好這樣的川習會,但是,我們還是期待這場場邊會議能夠擦出愛的火花。
自從今天7月6日美中第一波貿易戰開打以來,美中關係就開始拖入泥潭,美中雙邊在泥潭中互相對打,互相捧黑,結果是雙方越陷越深,現在看起來雙方隻留住了眼球緊盯著對方。貿易戰不過是前哨戰而已,真正的對抗將在彭斯演講之後,美國亮出了底牌,全麵遏製中國不再停留在口頭,而是,有著周密詳盡的計劃,或許,美國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包括政治上全麵對立。這是中國不得不防範的地方。
如今,貿易戰火正在美中上空燃燒,而且,越燒越旺。川普不但不想出麵救火,而且還有可能在戰火中加油。川普團隊已經在籌劃2670億美元貿易製裁方案。看起來,貿易戰火短期內被撲滅的可能性非常的低,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
那麽,任憑美中貿易戰火不斷延燒,所造成的損失與傷害,那是美中兩國人民所不願意看到的。可是,人們感受再痛苦,人們又能怎樣呢?這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精英對壘,誰勝誰負還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兩國人民都是受害者,都是輸家。
大凡事物朝著人的預期相反方向發展的時候,或這種趨勢突然間加速運行的時候,總有一股力量成為關鍵因素。川普政府對華政策在此刻公布,必有其政治考量,至少,川普擔心期中選舉有可能受中國“廣告門”影響,於是,急於表達川普政府對華強硬立場與決心,以期挽回在這些關鍵票倉中出現的敗勢。不管,川普出台這麽重要的對華政策出於什麽原因,但是,中國“廣告門”事件應該就屬於關鍵因素。
彭斯的演講,透露出明確而堅定的信念,美國將從貿易,技術,外交,軍事,地緣政治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麵全麵施壓中國,這種態勢已經形成。這是美國自前蘇聯倒台以後,最重要的全球戰略的大調整。這樣說,是否過於言重了,讀者可以自我判斷,但是,筆者認為至少這個趨勢已經形成了。
如果說在過去的四十年中,中國改革開放震醒了東方睡獅,那麽,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就是敲醒了西方人存有的中國夢想。其實,在奧巴馬後期,美國精英已經開始對中國有了防範的動作,但是,還沒有出現敵視的態度。然而,今天的川普把對中國不滿的情緒推到極致,我們不能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精英與老百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度一致地讚同對中國實施各種製裁。
美國精英決定了美國政策方向,美國民眾則是在改變他們的觀念。一旦,精英們的政策方向明確了,民眾觀念改變了,這種趨勢就不是三天兩天可以調整的過來。
為什麽在國會中,凡涉及中國議題的時候,國會兩黨的意見都幾乎高度一致。這種國會“特殊現象”不得不引起中國人的思考。在過去四十年中,中國改革開放離不開美國的支持,未來中國繼續發展依然依賴與美國建立的良好關係。這是一種戰略思維,與你是不是愛中國或者恨美國沒有關係。
在川普發出,習近平主席有可能不在是朋友的信號中,我們看到川普已經開始切割了川普與習近平之間的私人關係。彭斯的演講內容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川普團隊對中國遏製政策,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很快會成為美國國家戰略。在美國民主法治體製下,如果政策成為國家戰略,那麽,不論誰當選總統,恐怕都不容易改變。
尤其,在意識形態方麵,美中價值觀存在嚴重對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中雙方都刻意把意識形態議題擱置起來,就事論事,談經濟,談科技,談文化,談軍事等合作都沒有問題,因為在那些領域都找得到共同利益所在,然而,今天川普揭開了意識形態的潘多拉盒子,大家赫然發現,兩國的意識形態差距如此之大,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馳。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與美國民主法治道路之間碰撞,核心部分就是價值觀不同,這才是導致今天美中關係惡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