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表於《世界日報》副刊2021 年3 月8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0/5289531?from=wj_catelistnews
再次微笑
文/靜語
日子不知是怎樣就流走的,在瑣碎的忙碌裏,世界的新冠疫情已經有一年了。
前兩天大雪過後,多倫多的冬天一如往常。白雪覆蓋了大大小小的街道,大家開始陸續出門,清掃自家旁邊人行道及車道上的積雪。
鄰居裏一位年輕的媽媽,把鏟來的雪一點點又堆積在門前的樓梯上,這樣壘成了一個雪做的斜坡。她四歲的兒子開心地拿著滑板,在寒風中笑臉通紅,歡欣雀躍地上上下下、體會著滑雪的快樂。
“這真是個好主意!” 我向鄰居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隻能盡力做一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她拿著鐵鍁,笑容在雪景裏無比燦爛。
是啊,居家令後,基本上沒有什麽其他地方可以去,因地製宜地為孩子創造點娛樂的項目,也真難為了這位媽媽。希望小朋友長大後還能記住這個特別的冬天。
想想去年武漢封城的日子裏,中國的網民們做的那些居家搞笑視頻:頭頂著塑料桶、身披著被單、在客廳裏玩舞獅;手握著鍋鏟及和麵盆、在小院裏打羽毛球;就是下樓倒個垃圾,也能趁機在空無一人的小路上,練一段中國武術裏的長矛和大刀,然後再做大義淩然的模樣,壯士般揚長而去......詼諧中充滿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創造力。
大家用幽默抵禦著隔離的孤寂和苦悶,那些積極樂觀的人們也和這位媽媽一樣,在生活突如其來的壓力中,用智慧、給周圍的人們帶來絲絲的暖意和力量。
街道上的行人並不多,但大多都戴著口罩。行走在路上,我感覺恍然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在中國北方的嚴冬裏,大家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和帽子禦寒,本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但在西方的國家,現在也出現這樣類似的一幕,卻不禁讓人莞爾:如今中西方有更多的融合,世界果真要大同了吧。
回想起去年的三月裏,住在西人社區的我,為了防疫,常常戴口罩出門。遭人側目是免不了的,一個戴著口罩的人,在西方社會裏似乎就意味著患有什麽疾病,大家自然地和我保持著兩米的社交距離。那個時候,衛生部的大眾宣傳還是:口罩並不能減少病毒的傳播,應該把它留給更需要的醫護人員。
到後來,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如今如果哪天我忘記戴口罩出門,那些嚴嚴實實戴著口罩的路人,眼神中充滿著警惕,也會和我保持著兩米的距離。我猜他們在想,“這個人說不定攜帶著新冠病毒,不戴口罩會傳播給我們,真是危險。”
想起從疫情初期,一些商場不讓戴口罩的顧客進門購物,到後來政府強製規定不戴口罩就不能進入商場。這種截然相反的戲劇性變化,也是隨著時間與認知的不同,人們產生的觀念上的轉變。
認識一種新生事物,開始時難免會有一些不解和誤區,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人們才開始慢慢揭開它的神秘麵紗。比如,在疫情初期,網絡上出現了跟蹤報道新冠特效藥的熱潮。由於恐慌,大家急切地盼望著出現某種新藥,從而能夠解決這一世界性的難題。在眾多不實的報道之後,新藥臨床研究試驗證明,迄今還沒有發現什麽神乎其神的特效藥。
我在多倫多的醫院工作,剛開始大家接觸新冠病人的時候,很羨慕中國的醫護工作者能夠擁有密不透風、從頭覆蓋到腳的防護服。再看著我們平時用的單薄的黃色大褂、普通口罩、麵罩和手套,惴惴不安中,有些同事擔心是否能夠防護到位。時至今日,我還沒有看到加拿大醫院疫情暴發和防護裝備有任何關聯性的報道,同行們也習慣了自己的裝備,打消了對既有防護不信任的心理。
就這樣,經曆著風風雨雨,我們在歲月裏穿行,日子在緊張忙碌裏,已經悄然一年。如今,春節已過,相信和春天的再次相逢也不再遙遠。這時,我想起了父親去年這個時候對我說的那句話:我們一定能戰勝這場災難,待到山花爛漫時,必在叢中笑。
那時,他和姑姑、叔叔及其他的親人們都困在武漢的老家,通過政府、社區及誌願者的幫助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如今,武漢早已解封。隨著春暖花開,隨著新冠疫苗的大麵積接種,我相信世界也會有這麽一天。大家會帶著這一年給予的難忘經曆,在山花再次爛漫時,也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