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探索之路
—— 聽駱奕同先生的講座有感
文/靜語
初春的多倫多,在幾天的連綿春雨後陽光終於久違地露出了燦爛,但樹木花朵都還如在冬眠裏一般似醒非醒,沒有任何熱情招搖的跡象。這樣的日子顯然還不是踏青時候,周末裏有了空閑,我決定去參加一些室內的文化活動,聆聽著名畫家駱奕同先生的講座成為了我的首選。
駱奕同先生的父親駱拓先生是著名畫家徐悲鴻大師的義子,曾師從徐悲鴻,齊白石、李可染等名師。駱奕同先生本人不僅先後在北京、多倫多及意大利的高等藝術學府深造過,更深得父親及吳作人、李瑞年等名師的言傳身教。他的作品曾在多倫多藝術公開賽中獲首獎,並且在美國多所大學擔任教職,作品也被世界各地的名家收藏,藝術造詣高深,成績斐然。
當天的駱奕同先生神采奕奕,首先和我們講述了很多的曆史故事。從他娓娓道來的敘述裏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人物仿佛又活靈活現地來到了我們麵前,比如他的祖父駱清泉先生如何在抗日戰爭期間招待遠赴馬來西亞的徐悲鴻先生;徐悲鴻先生又如何用每幅畫一台戰鬥機的價錢義賣為祖國抗戰籌款募捐;齊白石老人的畫怎樣被慧眼識珠,又怎樣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李苦禪大師曆經磨難,又如何與駱拓先生情義相照等等。通過駱先生的講述,使我們對我國近代的多位藝術家們又增進了許多了解,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接下來駱先生以“創新與求同”為主題,分享了他的藝術追求與探索之路。駱先生以他的平和與坦誠,客觀又詳細地和我們講述了他在繪畫創中的一些感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那些我們經常聽到的質樸道理中,確確實實地包含了一些藝術追求道路上的恒古不變的客觀規律。
首先,藝術成就的獲得不僅要求藝術家要有博采眾長的基本功的訓練,也要具備長期勤奮、堅持不懈的毅力。徐悲鴻大師長年累月每天五點鍾起床創作從不間斷;駱拓先生為了畫馬不僅早期花大量的時間臨摹馬的石膏解刨,後來移居加拿大後還經常前往多倫多北部的馬場觀察馬的形態和習性;李瑞年先生投入七年精力專攻素描而具備了紮實的基本功;駱奕同老師本人學貫中西,即便已經有了非常好的中國畫和油畫的基礎,也是每天不間斷地進行藝術創作。正如俄國畫家列賓所言,“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一個人獲得藝術成就離不開他自身的勤奮和努力。
許多人希望通過求新而一舉成名,駱老師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向我們說明,急功近利的求新不會結出果實,隻有在不斷的探索積累中,創新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早在九十年代初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的情況下,駱老師曾花大量的時間遊曆了歐洲各地。通過在希臘、古羅馬和小亞細亞等地區的采風,開闊了視野,西方的宗教、哲學和文化潛移默化地印入到了他的腦海。加之他本人從小生長在北京,天壇、易經等蘊含著東方哲學的文化印記也縈繞在他的心中。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積累,他將潛藏在心目中的中西方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通過利用中國畫的水墨技巧不僅在宣紙上展現出古希臘圓形劇場的風貌,同時又融入了中國天圓地方、天地合一的哲學理念,從而創作了一批引起國內外一致讚譽的“古劇場”係列的藝術作品。
駱老師的創新在於將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融入在中國傳統水墨的技法內,而在構圖形式上卻具有西方現代抽象畫的畫風。正如他的“天穹”等係列,在西方教堂的穹頂下長廊間,你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編鍾及祥雲的圖案,不禁讓人拍案稱絕。
這樣的作品不僅僅隻是用中國畫的技巧簡單地描繪西方的古建築,畫麵中猶如哲學符號的構圖也深含著對於人世及永恒的深刻思考。中西方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起源與藝術發展史,但雙方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比如對於傳統經典文化等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哲學中對世間萬物的思考。正是這些蘊含其中的精神內核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取得了藝術上的成功。
人們常說“詩言誌”,其實真正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以言誌讓人難以忘懷。所謂言誌,就是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精神世界裏的精華所在。駱拓先生雖然師從徐悲鴻大師也以畫馬見長,如果說徐悲鴻的馬是憂國憂民的瘦馬,駱拓筆下的群馬卻以健碩、充滿野性美和自由灑脫為特征。駱拓先生後期創作的馬更在虛實間突出馬的爆發力和快速運動中的動感,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通過這樣的創作也是一種“言誌”,老藝術家精神世界的自由灑脫躍然紙上,使人們對他在曆經滄桑後,內心世界升華出的豁達產生了由衷地敬佩。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的生活之路與藝術探索之路也有著許多共通之處,也需要我們的勤奮努力,不貪圖捷徑,開闊心胸,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追求至真至善的境界。
很高興能參加駱老師的這次講座,它不僅幫助我指明了在藝術追求上的方向,也激勵我在生活的道路上認真執著地走下去。
(此文發表於《國際日報》2019 年5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