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要投論文,基本上都能通過盲審被接受發表。我隻投英文期刊,中文期刊從來沒投過,因為網絡上85%以上的信息和學術論文都是英文的,想走國際路線的也隻投英文期刊。
2024年這一年,我參加了兩個學術研討會,美國舊金山一個,波蘭克拉科夫一個,隨後投稿兩篇論文到學術期刊,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審核,通過了盲審,兩篇論文都被有條件接受發表。一篇隻讓增加引述文獻。另一篇要修改的地方很多,要求更嚴更繁瑣,稍微嫌麻煩的人恐怕就望而卻步了,但是我越改越興奮,因為每改一處就覺得離大功告成就差一步之遙了。
關於投稿方麵我有幾個心得——
第一,不像基於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之類的論文,人文學科方麵的論文比較難出新意,因為你能想到的別人恐怕都已經寫過了。一個32歲的學者可能能寫出很出色的數理化論文,但是很難寫出一篇有份量的文史哲論文。所以說,寫人文學科論文,要積累相當多的閱曆;少不更事,寫起來容易捉襟見肘。再者,寫人文學科的論文對文筆要求更嚴,不像數學、計算機、醫學,對文筆要求不高,隻要表達準確,有足夠數據佐證就可,且可以請專人修改潤色,不算學術欺詐。
第二,自我2012年初次投稿以來,我整體感覺是歐美學術期刊的編輯普遍比國內的治學更嚴謹,從體例到段落到引述到注解到概要到結論,人家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國內編輯我接觸太多了,可能是因為工資低,或者業務素質不夠(一大批50後、60後那一代天天學工學農學軍的語文基本功都很欠缺),幹活兒馬大哈的比較多。所以投英文期刊被接受了,更有成就感。
第三,投稿時注意期刊的份量。聲譽好的的學術期刊一定是盲審的,而且投稿不收費,修改更嚴苛。但有些人看到這個契機,自己攢了一個什麽狗屁期刊,忽悠你去投稿,誇你水平如何高超,論文如何優秀,等你洋洋自得決定投稿時候,他突然告訴你一頁收70美元。注意:正規期刊是不收作者任何費用的!你如果花錢發論文,將來對你的名聲很不利,還不如不發。有一次我看到一個花錢發表論文的期刊,上麵的作者幾乎全是漢語拚音姓名——一看就明白了,全是為了評職稱被逼無奈的中國大陸的大學教授!
第四,一定要仔細研究盲審意見,因為自己文章的毛病自己看不出來。比如我有一篇在整理段落的時候粘貼拷貝出了錯誤,一句話粘貼拷貝了兩遍,分別出現在不同段落中,自己是怎麽也看不出來的,多虧了盲審看了出來。還有,有的長句如果盲審看了不解其意,自己最好再重寫,你寫的目的就是讓人看明白,而不能讓人覺得晦澀難懂。
第五,語言是思想的載體,修辭要為表達服務。中國由於古代詩詞曲賦傳統的影響,有不少作者過於追求語言的華麗,反而傷害了其作品的思想性。我如果想堆砌華麗的詞藻也完全可以,隻不過我已經過了那個年齡段了,到了一定階段,該華美的時候華美一下,該平實的時候則要平實,甚至會冒出土得掉渣的俗語俚語和粗話,不過這都是為主旨服務的。
此次盲審給我論文有一條評語是,每個段落邏輯縝密、環環相扣、一氣嗬成。這正是我中英文寫作的都有的特點。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關鍵是看你表達什麽思想;其次要表達得到位、精致,則需要一定的語言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