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講好中國故事,京劇走進我的美國課堂,倫敦來的天津才女技驚四座

(2024-12-11 16:21:40) 下一個





上個月在學校搞了一次別開生麵的京劇活動,一直擔心上座率,沒想到美國師生對這門藝術如此興趣盎然。不僅學生參加踴躍,我們這裏的鋼琴教授還熱情洋溢地合作了一曲鋼琴伴奏《紅燈記》選段。

眾所周知,京劇是中國國粹,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然而,盡管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京劇逐漸式微;除了少數大的院團外,大多數京劇團體都難以維持生計。

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在國外學生身上看到了京劇的希望——它的綜合性,它的程式化與虛擬化的特征,它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文武場、臉譜、戲裝和頭麵等等,無不讓美國學生著迷,很多人因為喜愛中國而喜歡上了京劇,也有的因為喜歡上了京劇從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請來的嘉賓是英國華人藝術家邱增慧,是我旅居英國的大學同學唐仁芳給我引薦的。海內外京劇人才俯拾皆是,但是我是仔細研究過邱老師的特長、特點、背景,才決定請她來美國的:

首先,邱老師是一位造詣頗深的京劇器樂和民樂演奏藝術家,精通十幾種樂器,包括京胡、二胡、月琴、笛子、嗩呐、葫蘆絲、古箏、中阮等等。第二,京劇是綜合藝術,而她十八般武藝皆通:文武場是她的本行,但是生旦淨醜她也都能唱些,還會說戲、化妝,自己還備有各式各樣的行頭,所以請她一個人等於請了一個小班子。第三,據老同學隆重介紹,邱老師德藝雙馨、平易近人,很容易合作。第四,邱老師旅居英國二十多年,嫁了英國人,所以完全可以用英語演講,不用另外配翻譯。第五,英國倫敦可以直飛我們這裏,隻需要八小時航程,交通也比較便利。

有鑒於此,我和邱老師聯係上,而且一拍即合。這次活動我們一共隻籌備了一個月。



長話短說。邱老師是天津人。天津出音樂人才,蔣大為、關牧村、鄭緒嵐等都是天津人。邱老師生長在一個藝術家庭,受其身為二胡演奏家的叔叔影響,自幼喜愛樂器,立誌報考藝術院校。小學畢業那年,隻有天津戲校招生,於是踏進戲校學起了京胡。由於成績優異,天津戲校畢業後又被北京的中國戲曲學院錄取。畢業後分配到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後調入梅蘭芳劇團,為梅葆玖、梅葆玥等眾多京劇大師伴奏,還參加過電影《霸王別姬》、《蝴蝶君》的錄音工作。

1999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邀請她去講授京劇,效果奇好。學院不斷跟她續簽,久而久之,她幹脆選擇在英國安家立業,並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京劇文化大使。2015年,她創建了中英戲曲協會,邀請當時還健在的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擔任名譽會長和顧問。2024年二月,鑒於她在推廣京劇事業方麵做出的貢獻,全球公益聯盟(LIGUE UNIVERSELLE DU BIEN PUBLIC)在法國參議院拿破侖廳舉行授勳儀式,授予她金棕櫚銀質勳章。



2024年11月19日,邱老師風塵仆仆地趕到我們學校的賓館大堂,我在這裏已經等候半個多小時了。



她拎著一大一小兩個箱子,那大箱子幾乎成了百寶箱,男帔、女帔數套不說,還有《貴妃醉酒》女蟒一套、《霸王別姬》虞姬服一套、猴戲服裝一套,還有髯口、片子、頭麵、馬鞭、化妝用品等等。此外,她當然還帶了京胡、嗩呐、笛子和一套京劇打擊樂用的鑼、鐃鈸、鼓板。一個小女子頂了一個小型京劇團;為了這次活動,可見她煞費苦心。



她還沒休息喘口氣,就被我校的鋼琴教授拉到琴房裏排練去了。我提議,二人來個中西合璧的鋼琴、京胡伴奏《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邱老師還準備了五線譜,我還給鋼琴教授發過去鋼琴家殷承宗文革期間鋼琴伴奏《紅燈記》的視頻。這個教授樂得合不攏嘴,而且和邱老師居然一見如故。



由於時差,邱老師幾乎一宿未睡,淩晨三點才睡著一會兒。第二天上午,邱老師來到我的兩個課堂跟學生見麵、熱身,初步介紹一下京劇文武場的基本知識和簡單的身段、念白。我們的學生很聰明伶利,其中不乏有模仿天才。短短半小時,課堂氣氛熱火朝天,笑聲不斷、曲終人醉。



她的講座則安排在第三天晚上。

我們提前一個小時就去布置會場。到了七點半,整個會議室濟濟一堂。邱老師精心準備了幻燈教案,把花花綠綠、琳琅滿目的行頭擺了出來,觀眾們無比好奇。前半程演講,後半程示範,學生們積極踴躍參與,穿戲裝、跑圓場、念韻白,一個個如醉如癡、津津有味。這可是他們一生都未見過的場麵。很多學生後來告訴我他們發照片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好不開心。



第四天晚上我們專門抽出時間給學生化妝,有報名化旦角妝的,也有報名化孫悟空的。京劇傳統大頭弄起來很麻煩,從化妝到梳頭到吊眉到貼片子,沒有個把小時下不來,所以忙活了兩個小時也隻化了一個學生,其他的幾個學生苦苦等待,最後也隻能化個臉穿上戲裝而已,難免略有失望。



很明顯,美猴王悟空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軟實力,有不少男生女生都提前報名要畫猴的臉譜、扮成孫悟空。邱老師在忙著弄大頭,我和學生們手機上找了美猴王臉譜,照葫蘆畫瓢,自己動手畫了起來。雖是第一次,還有模有樣,受到邱老師的讚許。

一共停留了四個晚上,邱老師匆匆趕來,又匆匆離去——波士頓那邊的京劇票友會還在等她。這二十多年來,邱老師就這樣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歐美各國的華人票房中,傳播京劇文化,從青年步入中年。而這一次,則是在地地道道的外國人中講授國粹京劇,弘揚中華文化,未免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我對邱老師道:“上一次真正在洋人中傳播京劇的還是九十多年前,那是梅蘭芳大師率領二十多人漂洋過海的美國之行。那之後無論多大的腕兒來美國,說來說去還都是在華人堆兒裏,而你這一次來,我們的目標就是走出唐人街,突破華人群,獨立於中國使領館,隻針對美國大學師生。” 邱老師連連稱是。

夕陽西下,我不禁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有一年回北京,在海澱區一宴席上有一位來自國家漢辦的官員吐槽說,從2004年他們在美國馬裏蘭大學開了第一家孔子學院(截至2020年逾百家孔子學院全部關閉),花了那麽多錢,效果一直不好,還被人說成是“掛羊頭賣狗肉”、幹擾外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甚至還被說成是“文化間諜”。漢辦也在頭疼,探討該如何轉型,甚至有人提出幹脆改辦成中醫藥學院。

我心想,與其大撒幣辦那麽多不討好的孔子學院,為什麽不辦京劇學院,向全世界普及京劇呢?君不見世界各地都有西洋歌劇和芭蕾,而京劇卻止步於中國和海外華人圈。既然外國師生那麽癡迷京劇,為什麽漢辦不去開京劇課堂、京劇學院?海外登堂入室傳播京劇,自然牽扯出來一大堆中國文化產品——音樂、詩詞、舞蹈、繪畫、服裝、武術、曆史典故、傳統文學,乃至電影、動漫、遊戲等等,不一而足。而且,藝術和娛樂無須牽扯到政治,京劇學院不會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且各校亞洲學係、東亞係、戲劇係,都可以共享這一資源,何樂而不為呢?

臨行前邱老師猶豫道:“這麽多年就幹這個,也不掙錢,曾想著是不是改行幹點兒別的,但是這一路也就這麽幹下來了。” 我說,幹你喜歡幹的,就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再者,天道酬勤,隻要能維持生計,就沒必要放棄。人來這世上走一遭,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你這一生做了如此有意義的事情,且獲得了法國獎章,就不枉此生,這是國內多少同行做夢都夢不見的。

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願意做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酒後真言 回複 悄悄話 加油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