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萬語千言

語言即存在,不能被語言描述的生活即為不存在。於是,我們為了存在而寫作。
正文

麵對麵美國流行病學家(一):美國失誤的深層原因

(2020-04-21 09:07:36) 下一個

編者按:

新冠以後,以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為代表的流行病臨床專家浮出水麵。而Epidemiologist這個詞則帶領我們了解另外一批對公共衛生政策影響更大的流行病學家。比如中國的曾光和吳尊友。他們並不在第一線,但他們同樣在背後起著巨大的作用。

這一場疫情到底如何?聽一聽美國流行病學家怎麽說。

 

                                

 

寫在前麵:

 

我有一位叫Jin的朋友。我知道她從事醫學研究,但從沒問過她的具體研究方向。新冠疫情爆發後,有一天我在她朋友圈裏看到這麽一句話:“今天我們州長念了三次,終於把Epidemiologist這個詞念對了。”

似乎話裏有喜大普奔的意思。我趕緊問:“難道你是Epidemiologist?”

她說:“是啊。”

我說:“你什麽時候成了流行病學家?”

她說:“我一直都是啊!”

想不到朋友圈潛伏著一個epidemiologist,那可得約個時間好好聊聊。

於是我就代表渡十娘公號對Jin進行了采訪。我關注的重點是美國應對疫情是否存在失誤,以及失誤的原因,另外我也希望了解治療和檢測的最近發展,最後我想知道:我們的生活將何時恢複正常。

Jin一一解答了我的問題。(以下W為我,J為Jin)

 

嘉賓簡介:Jin, 美國流行病學會ACE資深會員(Fellow, FACE)和少數民族事務委員,美國勞工部流行病學O*NET職業數據庫顧問,美國中心研究所(PCORI)scientific reviewer。

 

閱讀導航:

Epidemiologist到底是幹什麽的?

美國在這次新冠流行的應對方麵存在什麽問題?

個人的力量很小,是不是在暗示CDC的應對不力?

美國的教訓,除了CDC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現在疫情發展到這個階段,還能測出R0嗎?

未來流行病學會流行麽?

 

聽流行病學家一席談(一 )

 

王芫

 

-1-

Epidemiologist 到底是幹什麽的?

 
 
W:字典上把epidemiologist翻譯成流行病學家。流行病不就是傳染病嗎?可是我以前在你的朋友圈裏經常看到你介紹自己的研究項目,涉及到癌症、糖尿病、慢阻肺、藥物濫用,等等。所以我聽到你是流行病學家很吃驚。是不是epidemiologist還有更準確的翻譯?
 
J:在古代,epidemiology是由對瘟疫(傳染病)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它的希臘語詞根“epidemios”直譯就是 “among the people”。它研究傳染病不是從治療方案入手,而是關注疾病在人群中的傳播。也就是說,它關注的是人群。到了現代,由於疫苗的發展,大規模傳染病越來越少,而在傳統epidemiology研究傳染病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套方法可以被用在慢性病的研究上,比如吸煙與癌症的關係,基因對慢性病的影響,等等。

 

Epidemiology可以通過分析病例數據,總結出一些規律,從而發展預防措施,指導治療策略、改善衛生資源的調配,影響公共衛生政策。故而當代的流行病學變成了公共衛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和基礎工具。當代流行病學自身也形成了很多分支(血清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臨床流行病學乃至循證醫學),並與其它學科門類融合發展出新的學科(行為流行病學、社會流行病學)。
 
W:你有中美兩國的經驗,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從業之路?
 
J:我是根正苗紅的現場流行病學家。我在大學本科讀的是預防醫學,工作以後幹了十幾年傳染病的現場流行病學。
 
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在深圳工作,當時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但傳染病的現場流行病學在中國還是很有用武之地。
 
以廣東省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傳染病報告:乙肝、丙肝;傷寒、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秋冬季節呼吸道傳染病、等等。我處理過霍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V71致死性病例、各類聚集性疫情與暴發,參與過許多人群監測係統的設計,地地道道地經過了中國式現場流行病學實踐洗禮。

 

我的博士與博後方向分別是公共衛生和循證醫學。從分類上看,我更多屬於方法學流行病學(研究設計和臨床循證)以及研究(主要包括癌症篩查和慢性病中篩查的應用)。
 
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
The Plague of Ashdod
作者:Nicolas Poussin
 
 
-2-
美國應對新冠疫情有失誤嗎?
 
W:那麽從你的經驗來看,美國在這次新冠流行的應對方麵存在什麽問題嗎?
 
J:美國肯定有失誤,當然它的失誤也是有原因的。

 

正像你注意到的,我現在在美國做的事情都和傳染病沒什麽關係。在工業化國家,大多數epidemiologists都在從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
 
近幾十年來,美國的傳染病的發病報告相對於慢性病發病已經非常低了,能從事傳染病的現場流行病專業的人相對不多了。在疫情之初,我在《紐約時報》看到一張照片,一位州衛生部門的官員對著一群表情迷惘的老年工作人員在布置調查任務。

 

我估計這些人很多是接近退休年齡的,尚能夠從事流行病學調查的專業人士。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任何傳染病流行病學以及現場調查、追蹤、監測的足夠培訓與背景,加之人手不足,造成臨此大疫的倉促應對就不足為奇。

 

美國隻有一個聯邦級別的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且近幾年一直飽受經費被大量削減的困擾(包括2月10日,政府2021財年預算仍然堅持原有的16%削減計劃)。各州衛生部門人才缺乏,而現有儲備的流行病學家同時要開展慢性病流行病學的監測、報告、循證、幹預等多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給追蹤疫情、及時阻斷傳播帶來非常大的挑戰。
 
W:也就是說,存在人才斷檔的問題。那麽,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才能夠速成嗎?

 

J:應該還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培訓。就拿采集樣本來說,當聚集性的未明疾病發生,常見症狀可能包含發熱。麵對一個高熱病人,你是采集呼吸道樣本呢還是采集消化道樣本?呼吸道樣本采集應該遵循如何規範?如何追蹤病人的密切接觸人員?追蹤到多大範圍?如果證實是傳染病,如何對現場進行消毒?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專門訓練的。麵對這麽嚴重的疫情,這項工作肯定需要大量人手。調查不夠充分,你就得不到正確的數據,沒法對衛生資源的儲備作出正確的建議。美國疫情爆發之後資源分配和儲備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和美國的局部流行初始,流行病學現場調查做得不夠充分、預見與預測力不夠有直接關係。流行病學從大範圍講是疾病與健康的模式,是數據科學,但具體到傳染病的現場流行病學,則主要是人、政府(公共衛生必須由政府舉辦)和行為的科學。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安納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ld-dream' 的評論 : 謝謝!形勢發展太快,這文章馬上就過時了,我也就沒再往下貼。
old-dream 回複 悄悄話 期待 續 。
old-dream 回複 悄悄話 踩個腳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