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語

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正文

四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項目和成果

(2020-07-10 17:58:55) 下一個

四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項目和成果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麵對是一窮二白,極端落後的工業基礎, 當時,中國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工業產品中鋼15.8萬噸,原油12萬噸,原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千瓦時,水泥66萬噸。與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工業要落後100餘年!政治上國民黨政府貪汙腐敗,軍閥割據,民族分裂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黃賭毒,無數白毛女,吳瓊花,黑社會逼得走投無路,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壓迫,資產階級精英和政客少數人統治工農多數人的不公時代!

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與政策》一書推算的結果原文:“我國的GDP1952年為680.9億元,到1978年增加為3 488.6億元,增長4.12倍,年均增長6.5%。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見,遠遠超出了戰後世界GDP每年平均增長的速度。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表明,GDP世界年均增長速度在五六十年代為4.8%,70年代為3.4%,80年代為2.9%,其中屬於發達國家的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增長率60年代為4.9%,70年代為3.2%,80年代為2.6%,都比我國改革開放前30年的增長速度低得多。而且我國在那30年還包括了3年困難時期生產一度絕對下降的情況,如果隻看正常年景其增長速度就更高,即按可比價格計算我國GDP的年均增長速度,1953—1957年的“一五”時期為8.88%,1958—1960年大躍進時期為9.19%,1963~1965年經濟調整時期為14.5%,1966~1978年的“文革”及其後的兩年為6.6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1966~1978年期間,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隻有6.62%,但仍比同期世界各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高出許多,如同期美國為3.4%、西德為3.4%、加拿大為4.6%,隻有日本高.為7.3%。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事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事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事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時代GDP年均增長6%到8%,改革開放後年均大多在8%以上。但是整個毛澤東時代,物價平穩,沒有改革年代那麽嚴重的通貨膨脹。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增長是實實在在的,不像改革年代,一半的GDP為外資及外國人服務。毛澤東時代的GDP增長以軍工、裝備工業、高科技產業為主,比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等等,改革時代以低附加值的產業為主。另外,毛澤東時代大量的基礎建設如水庫等設施沒有計入GDP統計。
 
毛澤東從新中那時起,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曆史性跨越,就成為 毛澤東新執著追求的目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就是有計劃的治國。“五年計劃”就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毛澤東和周恩來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四個五年計劃的艱苦奮鬥,創造了中國的經濟騰飛和民族強盛精神文明輝煌,下麵看看毛澤東時代成千上萬的建設項目和成果為中國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它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誌主持製定的。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要求,“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製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社會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計劃所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主要依靠我國人民的力量,加上當時蘇聯等國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勝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基本確定。在整個國民收入中,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內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550億元,新增固定資產460.5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擁有的固定資產總值的1.9倍。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初步鋪開我國工業布局的骨架;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五年合計鋼產量1656萬噸,等於舊中國從1900年到1948年49年問鋼的總產量760萬噸的218%,煤產量達到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產業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在工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業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糧食產量達到3901億斤,棉花產量達到3280萬擔,都超額完成計劃。

第二個五年計劃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式通過由周恩來主持編製的《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建議》明確規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一)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三)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相應發展運輸業和商業;(四)努力培養建設人才,加強科學研究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五)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議》從1958年到1962年五年內的主要指標是:工業產值增長一倍左右,農業總產值增長35%,鋼產量1962年達到1060萬噸到1200萬噸,基本建設投資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時期的35%增長到40%左右,基本建設投資總額比“一五”時期增長一倍左右,職工和農民的平均收入增長25%到30%。

第三個五年計劃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三五”計劃是從1964年初開始研究和編製的。其中內容比較詳盡的計劃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國家計委會提出的經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的《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的初步設想》(匯報提綱),另一個是1965年9月國家計委擬定的並經中央討論基本同意的《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初步設想》確定的“三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按照農輕重的順序進行安排的:(1)大力發展農業,按不同的標準基本上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2)適當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突破簡短技術;(3)與支援農業和加強國防相適應,加強基礎工業,繼續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增加產量,使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進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商業、文化、教育、科學研究事業,使國民經濟有重點、按比例地發展。

依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1965年9月初國家計委重新草擬了《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明確提出:“三五”計劃必須立足於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按照《匯報提綱》的要求,“三五”計劃期間各主要經濟指標都完成了計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超額16.2-14.1%完成了計劃,農業總產值超額2.2%,工業總產值超額21.1%,新增主要產品能力:煤炭開采6806萬噸,發電機組存量860.4萬千瓦,石油開采2777萬噸,煉鋼652.7萬噸,鐵礦開采3590.1萬噸,合成氨244.4萬噸,化肥204.16萬噸,水泥1533萬噸,塑料18.7萬噸,棉紡錠322萬噸,化學纖維1.23萬噸,新建鐵路交付營業裏程3894公裏,新建公路31223公裏,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萬噸。

第四個五年計劃

四五”計劃於1970年開始進行編製。2月15日至3月2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製定1970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會上研究、討論、製定了《第四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同年9月,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曾作為參考文件印發。1971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轉1971年計劃時,《“四五”計劃綱要(草案)》的部分指標也作為附件下發。

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的主要經濟指標:《綱要(草案)》規定,工農業總產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2.5%,五年合計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1300億元,1975年糧食產量達到6000-6500億斤,棉花6500-7000萬擔,鋼3500-4000萬噸,原煤4-4.3億噸,發電量2000-2200億度,鐵路貨運量9-10億噸。

1973年7月國家計委擬訂了《第四個五年計劃綱要(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對主要經濟指標進行了調整,不少指標有所壓縮,鋼產量下調到3200-3500萬噸,後又調到3000萬噸。1972、1973兩年國民經濟形勢有所好轉,1973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完成和突破了計劃,並且是“一五”計劃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

1975年是“四五”計劃的最後一年,按照《修正草案》規定的1975年指標要求來檢查計劃執行的結果是:工農業總產值完成計劃的101.7%,其中農業完成104.5%,工業完成100.6%。主要產品產量完成的結果是:糧食103.5%,棉花96.5%,鋼79.7%,原煤109.5%,原油110.1%,發電量103.1%,棉紗96.8%,鐵路貨運量98.7%,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01.6%,財政收入完成98%。

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高速經濟發展,創造了世界輝煌經濟速度的奇跡!政治上同時也創造了思想高度文明,政府清正廉潔,官員兩袖清風,無私奉獻,統一思想,民族團結,路不拾遺,門不閉戶,世界第一輝煌思想文明的奇跡!改革開放的基礎也就是在毛澤東時代的一代人,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已建成了重工業輕工業基礎,兩彈一星的國防航天工業,鋼鐵冶金礦山,尤其大慶油田鐵人精神,山東油田,南陽油田等,大躍進時期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建設,綠色工程星羅棋布大寨精神,紅旗渠精神,毛澤東周恩來一代兩袖清風的開國領袖,已經把中國建設從一個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建成了一個經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量變要麵臨質變的蓬勃發展的局麵,毛澤東周恩來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毛澤東是為中國最大利益犧牲小的利益,先艱苦奮鬥,毛澤東與人民共甘苦兩袖清風,搞出了兩彈一星!否則我們就是弱國,就還要受美帝核查,製裁,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基礎和條件!為國內外敵對勢力服務仇恨人民革命事業的分子,缺德攻擊過去怎麽人民的吃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做著攻擊最有功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的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看看各地的重工業,大的國有企業,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多都是毛澤東時代創造的,大慶油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就是千千萬萬其中之一的一個光輝範例!鐵人精神,是毛澤東的專利,就像美國學遊擊戰學不成一樣,他的立足基礎,必須是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公有製和立足於人民。

稍懂科學常識的人,都懂得比較兩個事物,必須從兩個共同起點開始,賽跑起跑線要公平不能搶跑等,從上述可以看出,我們改革開放的起點,和毛澤東周恩來的起點相差十萬八千裏,何況我們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呢!這是恩人和感恩的關係,是父輩和子輩情深的關係!試想改革開放如和毛澤東在同樣的起跑線,毛澤東用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讓改革開放有了吹噓的資本!改革開放後的人是那麽心安理得?  並且動不動就把兩袖清風的父親一代抬出來罵一頓,人家左鄰右舍會怎麽指著鼻子罵你們!試想改革開放如和毛澤東也在同樣的起跑線,新中國建國初也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動力,一切為了錢,作為人生的價值體係,身在國外的如錢學森等海外學子會回到新中國嗎?

知識分子如果隻為了錢,是沒有理想信仰的,從改革開放之後的知識精英幾乎都流向美國,流向海外,這些精英淩駕於金錢至上是不會回歸新中國的,新中國能造出兩彈一星嗎!  新中國會有航天精神嗎?  新中國會有奧運精神嗎!新中國會有奉獻精神嗎!大概新中國會變成伊拉克的民主,阿富汗的深淵,或其他多黨製的吵吵嚷嚷,多民族分裂紛爭都不好說,要想56個民族大團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隻有能服務於人民大眾的毛澤東做得到!這是曆史事實社會實踐證明了的。正因為改革開放的起跑線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現代化的基礎已被毛澤東那一代人,奠定的基礎。毛澤東麵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極端落後的工業基礎, 當時,與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工業要落後100餘年的基礎上,走社會主義道路,都創造了那麽強大的經濟政治強國,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年的經濟基礎上,如果不被走資派篡權複辟資本主義而再煥發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人心齊,泰山移,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裕錄精神,重回中華,建設重鑄國家的思想精神,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取代不歸路的複辟資本主,那新中國將會創造出人類更大的奇跡,創造出更強大的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好的思想,創造出廉潔為人民服務的毛澤東思想的共產黨,那是可能的,那才是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發展的光明大道!

資本主義本質引起的經濟危機,地球變暖,能源危機,資源危機,生物滅絕,社會不公,恐怖主義,掠奪戰爭,核戰爭,各種不利因素的絕對值,都在以拋物線速率上升,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地球,這都表明了那不是一個理想社會,會給人類帶入災難,難道人類丟掉自己美好的東西去給資本主義殉葬嗎?毛澤東才是中國和世界理想社會的一顆啟明星!而治國不是玩遊戲做實踐摸石頭黑白道膽子大胡來試一下,  貓捉老鼠讓少數一部分人光富的玩法。況且這樣的玩法民國時代就開始玩了,  何必要死這麽多人?  假如知道這個玩法老百姓也不會支持的。那有半點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味道?   讓大多數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政府和信仰? 是個假共產黨真國民黨而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