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
當新中國剛剛建立時,中國社會還處於過渡時期,來不及製定憲法。當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但毛澤東一直考慮製定憲法這樣一件大事。按照他的設想,新中國製定憲法,要有三年的準備期,中央是同意毛澤東這個意見的。到1952年10月,三年準備期已到,毛澤東立即把製定憲法的事提上中央日程。根據他的建議,1952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準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定憲法。1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內容就是毛澤東的判斷和決定:三年準備期已經順利完成,擬於1953年2月召開黨的代表會議,研究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定憲法,批準國家五年計劃綱要,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領導機構。就在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機構麵臨變化時,發生了高崗、饒漱石事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未能按時在1953年2月召開。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雖然沒能按時召開,但製定憲法的準備工作沒有停止,一直在進行著,而且,毛澤東決定,自己親自掛帥抓這件國家大事。
毛澤東是製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推動者。他認為,我們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部憲法。能不能成功製定出這部適合中國國情、為廣大群眾所擁護的憲法,是關係到中國共產黨能不能緊密團結全國各方麵政治力量建設新國家的大事。在後來的1954年6月14日,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用憲法這樣一個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和正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
毛澤東對製定憲法的工作如此重視,他的準備工作自然也是十分細致的。按毛澤東的思路,製定憲法,雖然是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但從程序上講,必須由政協發起。按此部署,周恩來於1952年12月24日在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四十三次會議上提出建議,要準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現在就要進行起草憲法的準備工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同意了周恩來的建議後,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次會議,作出籌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定憲法的決定。
毛澤東考慮,製定憲法不是中國共產黨一黨的事情,一定要和黨外人士通氣,聽取他們的意見,而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一定會有他們的考慮的。他決定開兩個座談會。一個是1953年1月11日,毛澤東親自召集18位黨外人士開的座談會;一個是由周恩來出麵於12日召集的全國政協座談會。兩次會議的主要內容,都是就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定憲法的問題,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見。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在製定憲法的事情上,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是有思想波動的。兩次座談會上民主氣氛很濃,與會者暢所欲言,有什麽想法,全部都講了出來。毛澤東、周恩來主要是聽和記,適當做一點解釋。通過兩次會議,反映出當時民族資產階級和民主黨派有如下一些顧慮:製定憲法的根據是什麽?製定憲法有什麽用處?現在製定憲法有沒有可能性?有沒有困難?製定憲法對民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是不是不利?雖然是以問題形式講出來的,但反映出民族資產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主要顧慮是:製定憲法後,民族資產階級是否會被排除政權之外,以後是不是隻由共產黨說了算。
◆1953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布。圖為1953年12月8日,毛澤東在北京市中南海選區參加基層投票。
毛澤東把周恩來請到他在中南海的住處,兩個人反複研究了兩次會議所反映出來的意見,商量了做民主人士工作的方案。決定由毛澤東親自出麵做解釋工作。1月13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上,就民族資產階級和民主黨派的顧慮,有針對性地做了解釋和說明。毛澤東說,現在提出製定憲法,是因為,大陸上的軍事行動已經基本完成,土改也基本結束,目前,全國各界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因此,製定憲法的條件已經具備,提出製定憲法正當其時。我們製定憲法的目的,不是圖共產黨一黨私利,而是為了更加發揚人民民主,加強國家建設,完成抗美援朝的任務。我們的基本考慮是,照顧多數,同時照顧少數,凡是對人民對國家忠誠的,做了工作的,有相當成績的,對人民態度比較好的,各民族,各黨派,各階級的代表人物,都有份。毛澤東表示,製定憲法是一種民主,先要搞選舉法,這本身就是民主。我們大家都爭過民主。我們從清朝末年起就爭這個民主,爭了五六十年。我們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是向清朝要民主,向北洋要民主。後來我們向蔣介石要民主。現在,建立了新中國,我們搞憲法,就是要體現民主。搞憲法是有困難的,但是,建國後我們做過幾件事,我們搞了抗美援朝,搞了土改,搞了鎮壓反革命,搞了恢複經濟。製定憲法這件事,與那幾件事比,困難要小得多。隻要我們訓練好幹部,安排好工作,是可以把選舉搞好的,是可以順利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是可以製定出一部好的憲法的。製定憲法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孫中山搞“臨時約法”,隻用了幾天工夫,我們搞《共同綱領》,前後不到一個月,也搞出來了。現在我們製定憲法,也一定會搞成功。
周恩來接著也做了解釋工作。他說,搞憲法,會有困難,但是,困難是可以解決的。我們製定的憲法,也不是不變的。現在我們製定憲法,隻規定現在要做的事。我們要製定的,是現階段的憲法。
為了做通民族資產階級和民主黨派的工作,在此後的幾天時間裏,毛澤東和周恩來一起,不厭其煩地多次召開民主人士會議,多次做說服、解釋工作,終於統一了民主人士的思想,消除了他們的顧慮。在此基礎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的決議,決定:1953年召開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的各鄉、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要製定憲法,批準國家五年建設計劃綱要,選舉新的中央人民政府。但為了留有餘地,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日期未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決議還決定,組成由毛澤東為主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組成由周恩來為主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起草委員會。由毛澤東牽頭來做起草憲法這個重頭文章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在全國進行普選和籌備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過程中,許多人,特別是民族資產階級和民主黨派人士對於今後中國還要不要政協,產生了疑慮。他們顧慮到,今後將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要建立各級新的人民政府,那麽,政協還要不要?如果要,任務是什麽?對此,不光民族資產階級關注,民主黨派也關注。對於這個疑慮,毛澤東認為,有必要解決,以統一思想。
1954年12月19日,毛澤東召集有黨內外幾十個人參加的座談會,對今後政協的問題作了專門說明。
毛澤東首先肯定地說,為了實行民主,今後我們還要保留政協。有人問,保留政協後,這個機構是國家機關還是人民團體?我要告訴朋友們,政協的性質有別於國家權力機關,它不同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不是國家行政機關。我們不能把政協搞成國家機關,那樣的話,就是“一國二公”了,是不行的。今後,人大、政協、國家行政機關各有各的職權。政協是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統一戰線組織,是黨派性的。
那麽,今後保留下來的政協組織做什麽?對此,毛澤東做這樣的回答:政協主要是協商,協商有幾個方麵,一是協商國際問題,二是協商候選人名單,三是對政府工作提意見,四是協商處理各民族關係問題,五是學習馬列主義。對於第五項,毛澤東特別說明:政協學習馬列主義,我們不強求,對於馬列主義,有的人信得多,有的人信得少,隻要愛國就行。一些朋友,他們不願意學習馬列主義也沒有辦法。我們要提倡的是努力改造思想,我們允許“三勤夾一懶”。
毛澤東說,我們經過選舉後,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機關,是權力機關,但這不妨礙我們保留政協,進行政治協商。各黨派、各民族團體領導人物一起來協商新中國的大事,非常重要。人民代表大會雖然已經包括了各方麵,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代表性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麵,所以,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多餘的。
◆1953年2月,毛澤東與何香凝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交談。
毛澤東還說,我們的政協,與蔣介石的參政會是有區別的,蔣介石把本來有事可做的機關搞成了無事可做的機關,他不敢也不願意這個機關起作用,他要扼殺民主。我們的做法和他相反,我們是要民主的,我們是把本來沒有多少事可做的機關搞成很有事可做的機關。
毛澤東還說,我們國家是團結的,但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有矛盾的。因此,需要提意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一些事情加以調整。我們國家的內部關係要經常調整。政協就是要承擔起這個任務。政協要把各方麵的意見反映給我們,由我們加以處理。所以,政協大有事做。
針對有些人擔心保留政協會使它變成說閑話的機關,毛澤東說,隻要不是惡意,講閑話也可以,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社會上存在著這樣的意見。毛澤東說,我們一定要運用統一戰線的武器。我們自己要有主張,但一定要和人家協商,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要發揮各民族、各階級、各人民團體的作用。我們有工農聯盟,有工農聯盟基礎上與非勞動人民的聯盟,由此結成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我們動員起來的力量就會更多了。瑞金時代最純潔,最清一色,但那時我們的事特別困難,結果是失敗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清一色。
毛澤東入情入理的話,使參加座談會的民主黨派人士化解了心中的疑惑,明了了政協的作用,大家統一了思想,保留政協的事情,就這樣順利地確定了下來,並且明確了任務。毛澤東所做的這個工作,對於製定憲法來說,是奠定基礎的工作。
起草第一部憲法的準備工作很順利。1953年12月24日,北京已是隆冬。身穿呢子大衣的毛澤東登上了開往杭州的專列。隨行的,除了工作人員外,還有憲法起草小組成員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27日,專列到達杭州後,毛澤東等住進了西湖邊上的劉莊1號樓,但工作地點是在北山路84號大院30號。這裏由樓房和平房組成。毛澤東讓起草小組工作人員在樓房裏辦公,他自己則在平房裏辦公。每天下午,毛澤東都要率憲法起草小組到這裏來工作,每次都要幹到深夜,才回劉莊住處休息,幹個通宵是經常的事。起草小組的工作是緊張的,他們在這裏,每起草一次稿子,都要進行反複的推敲,討論到深夜。每句話甚至每個字都經過反複研究。毛澤東此時已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起草工作中去了,對自己、對小組的同誌,要求也比較嚴格。經過討論,認為起草的稿子不行,就推翻重來。毛澤東後來說,在西湖,起草了七八個稿子,“大家盡了很多力量”。這是實話。毛澤東本人則每天看資料看到深夜,有的資料他要看兩三遍。起草出稿子後,他要反複看,然後和大家一起討論,進行修改。
毛澤東率領這個起草小組起草憲法,是有計劃的。這個計劃是毛澤東定的。具體計劃是:起草小組到杭州後,大家先研究資料。到1954年的1月9日開始起草初稿,1月31日完成初稿並送中央同誌閱看。2月上半月將初稿複議一遍,複議時請鄧小平、李維漢參加,複議後交政治局和在京中央委員討論,作初步通過。3月初提交憲法起草委員會,在3月份內討論完畢並初步通過。4月內,由憲法起草小組審議修正,再提交政治局討論通過,交憲法起草委員會通過。5月1日由憲法起草委員會公布憲法草案,交全國人民討論2至4個月,9月,根據人民意見作必要修正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後通過。
◆毛澤東在西子湖畔。
憲法起草工作總體上是按毛澤東的計劃進行的,並且在整個起草過程充滿了民主精神。但起草小組的工作卻延長了一個月,主要原因是毛澤東的認真和陳伯達的不得力。毛澤東原來是讓陳伯達先起草了一個稿子。陳伯達是黨內的大筆杆子,毛澤東是信任他的。但陳伯達卻隻研究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起草參考資料有限,而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並不完全相同。雖然陳伯達也力求突出中國特點,但參考材料限製了他,自然沒有形成合乎中國實際的稿子。陳伯達跟隨毛澤東到杭州後,起草小組很快就否定了陳伯達起草的稿子,這使陳伯達內心十分不快,一連幾天也提不起精神。好在毛澤東是善於調動人的積極性的。他肯定了陳伯達做的工作是有價值的,為後來起草工作提供了參考。毛澤東又說了幾句十分風趣的話,使陳伯達重新打起了精神,在後來的起草工作中還是盡心盡力的。
毛澤東的目光是遠大的。他在領導起草憲法時,特別注意廣泛研究世界各類憲法。毛澤東去杭州,隨身帶了各國各類許多憲法的本子,他與起草小組的成員,實際上是先開展了一次對各國憲法的認真研究討論。由於走得匆忙,毛澤東到杭州時,手邊資料並不算全,他就陸續打電報,從北京調來一些他要看的外國憲法本子。毛澤東考慮到,起草憲法,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事,因此,他到杭州後,給中央拍了一份電報,開列了中外各類憲法的書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在京中央委員,以及民主黨派領導人閱讀。這個書目中,有各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也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還有舊中國政府的憲法。毛澤東還在電報裏特別指出,法國的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中較進步較完整的。
毛澤東為什麽要研究各國憲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要吸收各國憲法之所長,為我所用。在各國憲法中,毛澤東首先注意到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的憲法。因為中國也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自然要首先學蘇聯的憲法。在蘇聯憲法中,毛澤東又特別注意蘇聯1918年的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憲法和1936年的蘇聯憲法。對這兩份憲法,毛澤東研究過多遍,還認真閱讀了斯大林關於蘇聯憲法的報告。同時他還仔細閱讀了東歐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毛澤東考慮中國憲法的思路由此展開。他從1918年蘇俄憲法中得到啟發,決定中國的憲法要在總綱前寫上一段序言。
但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並不是照搬,而是吸取所長。他要製定一部有中國特色的憲法。有中國特色的憲法,一是要適合中國國情,二是要吸收各國憲法的長處。他認為,各國憲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中,都有許多長處,這是人民爭取民主權力長期鬥爭的結果,是人類進步的成就,中國要把它們吸收進來,成為保證中國人民民主權力、促進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毛澤東特別重視對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中民主進步因素的研究。他說過這樣的話:講到憲法,資產階級是先行的,英國、法國、美國都有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們就是在這個時期搞的憲法。對於資產階級民主,我們不能一筆抹殺,說它在曆史上沒有地位。但是,現在資產階級憲法是壞的,是欺騙人的。我們要搞的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不同於資產階級憲法。我們的憲法,要比資產階級憲法進步得多,優越得多。
毛澤東還重視對舊中國政府憲法的研究。經過研究,他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憲法,包括蔣介石搞的憲法,裏麵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毛澤東很重視1911年孫中山搞的《十九信條》和《臨時約法》,他說,這些文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階級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澤東特別讚賞孫中山搞的這些帶憲法性質的文件簡明的特點,表示,要吸收這個優點,中國的憲法,也要簡明扼要,搞一百條左右就行。
毛澤東領導起草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搞出來的稿子都經過反複討論的。經過討論,不行的,就斃掉重搞。先後斃掉的稿子,有七八個。為了使憲法草稿更成熟,毛澤東還提出,要請語言專家和法律專家當顧問,幫助把語言和法律條文關。經他提議,起草小組特別請著名語言學家葉聖陶、呂叔湘來,幫助推敲語言文宇,請法律專家周鯁生、錢瑞升來幫助推敲法律語言。毛澤東的目的,就是要搞出一個比較完善的憲法草稿。
這樣,從1月9日開始,到2月17日,用了將近40天的時間,搞出了初稿。毛澤東對初稿又進行反複研究,組織起草小組的同誌對這個稿子進行通讀通改後,於2月24日搞出了“二讀稿”。之後,毛澤東和起草小組成員又對“二讀稿”進行反複推敲,於2月26日搞出了“三讀稿”。接著,毛澤東和起草小組成員又對“三讀稿”進行認真討論,對文字進行反複加工,於3月9日搞出了“四讀稿”。毛澤東對“四讀稿”比較滿意,表示,憲法起草小組的第一階段工作告一段落了,可以把這個稿子提交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
“搞憲法是搞科學”這句話,是毛澤東在1954年6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講話時說的。毛澤東領導起草憲法草案時的科學態度,不僅體現在反複研究修改之上,更體現在他製定第一部憲法的民主過程之上。
毛澤東率領起草小組拿出“四讀稿”後,覺得較為成熟了,就於1954年2月底將此稿傳回北京,經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誌審閱後,由劉少奇組織中央政治局和在京中央委員討論。1954年2月28日至3月1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四讀稿”。討論中,與會的同誌給予“四讀稿”以很高的評價,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一向科學、嚴謹的毛澤東對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的修改意見十分重視。這些意見傳回杭州後,毛澤東立即組織起草小組的同誌進行研究修改。毛澤東在從杭州傳回“四讀稿”時就提出,政治局討論時還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我們在這裏修改,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同誌也著手修改。因此,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討論“四讀稿”時就決定,由董必武、彭真、張際春三人,根據擴大會議討論時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他們修改後的稿子也傳回杭州。毛澤東把中央政治局傳回的修改稿和起草小組的修改稿進行了認真比對和研究,提出了總的修改意見。起草小組經過幾天夜以繼日的工作,於3月9日拿出了修改稿。毛澤東把這個稿子再傳回北京。3月12日、13日、15日,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用三天時間反複討論修改稿。會議原則通過了這個稿子。
在杭州的毛澤東得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原則通過了憲法初稿後,心情格外好。3月中旬,杭州已是春花陸續開放的季節。毛澤東終於走出他日夜工作的平房,來到東湖農場視察科學種田的情況,順便遊覽了東湖。他還興致勃勃地走進小茶館休息,和當地領導同誌、身邊工作人員談古論今。他談到了秋瑾,談到了魯迅,稱讚了這些曆史人物,還說,浙江是出人才的地方。之後,毛澤東率起草小組起程回北京。
3月17日,毛澤東回到北京,立即著手組織對憲法草稿的進一步修改。按毛澤東的意見,在毛澤東一行回到北京之前,中央政治局即已做出決定,由陳伯達、胡喬木、董必武、彭真、鄧小平、李維漢、張際春、田家英八人組成憲法小組,負責繼續修改憲法草案,同時組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民主黨派領導人參加的憲法起草委員會辦公室,負責進一步修改憲法草案的日常工作。經過幾天的準備,3月23日下午,憲法起草委員會在中南海召開第一次會議。毛澤東親自主持這次會議,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共高級領導人出席了會議,宋慶齡、李濟深、何香凝等民主黨派領導人、民主人士代表人物也出席了會議。會上,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向會議正式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陳伯達受毛澤東的委托,在會上作了起草憲法初稿的說明。這次會議通過了憲法草案,並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1954年,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
毛澤東完全是以科學的態度組織接下來的憲法草案修改工作的。他認為,中國共產黨隻是拿出了憲法初稿,這個初稿還要由全體人民和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等各方麵代表人物反複討論、修改。用這種科學的態度工作,憲法草案才會更科學、更完善。按照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在憲法起草委員會的組織下,從3月底開始,全國各階層、各方麵,對憲法草案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討論。經過反複討論,把各方麵意見搜集上來後,由起草小組進行綜合,然後對草案進行再次修改,拿出了憲法草案。憲法起草委員會於5月27日至31日連續召開四次會議,對憲法草案初稿進行逐章討論,最後形成了憲法草案(修正稿)。6月8日,憲法起草委員會又召開第六次會議,對憲法草案(修正稿)進行討論,同時把這個稿子發給全國政協、各省市黨政機關、軍隊領導機關、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中的八千人,由這八千人對這個稿子進行反複討論和修改。經過討論,提出了各種修改意見共五千九百多條。
在這段時間裏,毛澤東始終關注著憲法草案(修正稿)的修改情況。他每天都要田家英匯報一次關於憲法草案各方麵的意見和修改進展情況,提出他的意見。
經過上下緊張工作,憲法草案再次修改後,更加完善了,最後拿出了再次修改後的修正稿。6月11日,毛澤東親自主持憲法起草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這份修正稿。會議決定,把這個修正稿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並公布。以科學的態度領導憲法起草工作的毛澤東,為了使憲法草案更科學,提出要在提交第三十次會議討論的同時,把這個稿子拿到全民中間去討論。他在這次會議的最後講話時說,在全體人民中公布憲法草案後,估計意見不會很多,但總還會有些意見。我們收集了這些意見後,還要再修改。修改成了最後稿,還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做報告。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憲法草案和公布這個草案的決議。圖為毛澤東在會議上講話。
6月1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憲法草案和公布這個草案的決議。會議一結束,憲法起草委員會即把憲法草案向全民公布,組織全民討論,征求修改意見。在隨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裏,有一億五千多萬人參加了討論。在全民討論中,除了表示擁護外,還提出了許多修改和補充意見,由地方政府及時上報中央。憲法起草委員會根據這些意見,又對草案進行了修改。9月8日,毛澤東主持憲法起草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對憲法草案又進行了最後一次修改。
1954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製定憲法,是這次會議的重頭戲。與會全體人民代表對憲法草案和關於憲法的報告進行了認真審議和討論。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毛澤東的心情非常好。這不僅是因為他親自領導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獲得了通過,更因為他在起草的憲法草案中所描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藍圖得到了全體人民的認可。他在這次大會的開幕詞中說:這次會議所製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這句話可以代表他當時的期望。回顧曆史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製定的全過程,無不滲透著毛澤東的心血,也體現著開國領袖毛澤東的高遠眼光和博大胸懷。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黨史博采”,授權察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