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正文

記憶中的“錨點”

(2020-02-20 02:26:38) 下一個

過去的事回憶起來常常會出錯,尤其是事件發生的年份年代。在回想自己最早什麽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就不太確定。但記得我最早看的電影裏有唱歌跳舞,好多女演員身穿彩衣,手裏抖動紙扇子,在舞台上圍攏又散開。文革剛結束那年,我看舞劇《東方紅》,突然覺察到那就是我記憶中最早看的電影,再看《東方紅》片尾,製片於1965年。由此“錨”定,我最早看電影應是在1965年沒錯。

再說電視,我小時候是沒有電視看的,電視機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我所在的中學買了一台,鎖在會議室裏。每周六晚上對畢業班學生開放,全校六個畢業班輪流去看,節目自然是沒得挑的,播什麽看什麽。輪到我們班去看的那一次,我記得播的是詩朗誦“西沙兒女”,內容冗長枯燥,會議室裏氣溫又很冷,我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才關機走人。按照畢業班的時間推算,那時應該是76年年初。

也就是說中國的電視機流行進入百姓家是從1976年開始的。但據說中國早在1958年就有北京電視台,那是給權貴們專享的,老百姓聽都沒聽過。我家的鄰居中有人在無錫人民廣播電台上班,他家三小孩,年齡跟我相仿,三孩子喜歡在人前比比劃劃,爭相炫耀在他們父親的電台裏看電視,看的是卡通片,青蛙在荷葉上跳跳跳。後來,電視機開始在社會上出現,先是公家購置,凡有電視機的單位,一到晚上門口就擠滿了小孩子,家屬的孩子優先進去看,其他居住在周圍的孩子翻牆的翻牆爬樹的爬樹,各顯神通,為看一眼電視打架砸玻璃,打的頭破血流,這給單位的門衛帶來很大壓力。那時父親從廠裏搬回一台9寸黑白機,借回家看幾天,消息傳開,大院裏的大小孩子齊齊擁來我家。吃過晚飯,電視機放在骨牌凳上,骨牌凳擱在四仙桌上,有麵子的請在房間裏坐著看,一般般的隻能擠在窗子外麵吊著頸項看。那時的電視隻有兩三個台可選,過了新聞聯播就是京劇古裝戲,沒完沒了的唱。看了一次兩次,大家那點新鮮感就消退了。

那個年代年輕人以自己打音箱組裝收音機為能事,到了76年,開始時尚焊電視機,焊不起電視機的,至少也焊個電視伴音機(隻能收音而不能看圖像)來顯擺,年輕人聚在一起三句不離天線顯像管。然而真真能把一隻電視機做出來的,做得有圖像有聲音的,還是很少幾個,大多數都是跟風趕時髦,最後焊一廢物扔在家裏壁角收場了事,那件廢物裏麵是蛛網似的漆包線和一堆糾纏不清的晶體管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