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維注重個體的獨立,中國思維中個體隻是集體這部龐大機器裏的一顆螺絲釘。
在個體獨立的環境裏,個體為自己做決定,螺絲釘聽從集體或權威的號令。
本次奧運,美國體操女王Simone Biles宣布退賽,因為“我不再享受體操比賽”,美國體操協會聲明:“我們全心全意支持拜爾斯的決定,並讚揚她將自己的福祉放在首位的勇氣。
中國女排已三連敗,主力隊員朱婷傷勢嚴重,總教練郎平說,現在朱婷還沒辦法休息,“讓她歇歇,誰來啊?是吧?”是啊,畢竟奧運的勝敗事關國家民族榮譽。我們為了國家榮譽可以命令運動員讓球打假球,輕傷不下火線更是傳統。
美國人自私,將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好不好?有爭議。
郎平的話,似乎沒人反對。為國爭光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假如,朱婷自己不願意,郎平鼓勵說:拚一下,拿了奧運冠軍你所有的痛都值了。假如,朱婷硬拚,導致終身傷殘,郎平是否有責任?大概沒有,畢竟“目的是好的”。
“都是為你好”——中國人大概都從小聽到大,有了這句話,很多父母可以把她們認為一切“好”的東西逼我們吃,“好”的事情逼著我們做,“好“的職業逼著我們做,甚至“好”的小夥/姑娘逼著我們嫁娶,但是他們很少問我們:你快樂嗎?
同理,計劃生育是站在整體的角度,犧牲個體來達到整體的平衡。為了整個民族,個體必須隻能生一個孩子,懷上了也要打掉,生下來也要送福利院。這項政策的人製定者從來不考慮,被剝奪親生骨肉的父母是否因國家減輕了負擔而快樂。
說到底,“都是為了你好”是一種強權施加給弱者的強盜邏輯。
“都是為你好”,外國也有過!對,加拿大的原著民寄宿學校的初衷也是“好”的,畢竟1867年開辦的時候原著民不開化,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管吃管住學文化,不好嗎?當然不好,因為這是強製的,沒有經過孩子父母的同意,更沒有經過孩子自己的同意。雖然學校的生活條件可能比原家庭好一點,但是孩子在心靈上受到的創傷難以彌補。
人類文明在進步,文明的基石是對生命的尊重,無論是那個民族,哪種膚色,體弱的老人還是無助的孩童。尊重前提下,沒有任何人可以用任何理由來決定他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