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個人資料
正文

客船

(2018-11-14 01:23:10) 下一個

那些年從城裏去周邊鄉村主要走水路。客船,無錫人稱班船,從城裏輪船碼頭啟航,去梅村,去查橋,去石塘灣,不同的方向在不同的碼頭啟程。無錫本是一座水城,成網的河道連絡著四鎮八鄉,那時公共汽車隻到城郊,去往縣鄉全靠客船。

一個客運船隊一般有二三隻船組成,前麵有一輪船拖著。輪船和拖船之間有粗壯的纜繩連接,在連接處掛一柄紅漆太平斧,以備出現險情的時候斷繩脫險,將前後兩船分開。

在我很小的時候,內河裏往來的還可以看見蒸汽機輪船,頂棚豎一大煙囪,咕嘟咕嘟往外冒黑煙,一拉汽笛聲音震的人耳朵發聾。到七十年代蒸汽機船不見了,輪船全裝上了柴油機。

那時水上航運業務由國營輪船運輸公司經營,乘客在輪船站買票候船,一張成人船票不超過五角錢,一米二以下的兒童半票。在售票處的牆上有一道紅線,船客為這道紅線與賣票員掙執,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上回坐船是半票,這回就要買全票,爭議多發生在身高剛好碰到紅線處。乘船人為半票全票掙執也為貨物掙執,大件的笆鬥麻袋占空間,船員就堅持要另買貨票才讓上船。這樣的貨物一般是不進客艙的,堆放在船的頂棚上,用繩網兜住。

坐船的主要是鄉下人,他們在農忙農閑的時候總有一些事是要進城辦的,他們帶上農家的收獲,上城借貸或治病問藥。從城裏下放回鄉的農民定期要去城裏原廠領取補貼;那些準備婚嫁的,要到城裏選購結婚用品;家裏青黃不接的會拎上自家榨的菜籽油去城裏找人換糧票買糧回去度日;還有那些病了再也拖不起的人家則要上城裏醫院去看醫生。從鄉下進城的客船上除了人,還有雞鴨禽蛋,蔬果米麵。從城裏返鄉的船上那些農家產品就換成了煤球擔子,舊衣服包裹和花花綠綠的布料日用品。

我姑父每次從城裏回鄉下的時候固定帶回去兩樣東西:幾隻素雞和一瓷缸熟肉店裏的鹵煮豬肺。素雞是豆製品,要憑券購買,每次姑父來城裏,母親都會預先將豆製品券留出來。農村貧寒,這兩樣美食是當時鄉下人可以承受得起帶得回去的一份期盼。

客船多為木殼船,靠在河邊,一條約半米寬數米長的木板架在船頭和岸邊,成為客人上下的過道。木板上鑲嵌著一道道防滑的鐵條,很有韌勁,人走在上麵板子便彈跳起伏,應人的步子做正弦波動,不適應的走在上麵就感到心虛腿軟。木板的兩頭有船員看護,接手攙扶老弱婦幼或手提貨物的。客人按到站的不同,在船員的指引下登上前後不同的船。船艙的艙門用木條攔杆從外麵鎖上,一般不到站客人是不能出來的,角落裏掛著滅火器,兩邊靠窗有一固定的木條長凳,艙中間還有兩排,沒有座號,位置是隨便坐的。那時坐船的人不多,每次艙裏都有不少空位,客人上船下船顯得悠閑從容。條凳光滑發亮,散發出桐油的氣味,與雞鴨味和莊稼人身上的土腥味煙草味混雜在一起,形成了客艙內特有的一種味覺。

坐在艙裏看舷窗外的河近在眼前,視角徒然貼近水麵,就感覺這水十分親近。水麵上漂著星星點點的柴油和一些髒物,水光映照在艙頂天花板上,明明滅滅,柔情萬種。

到了開船的點,船員解開栓在碼頭石樁上的纜繩,收起木板,柴油機發出噠噠的聲響在兩岸間回傳放大,特別響亮。河麵在螺旋槳的攪動下打著漩渦,泛起渾濁的黑水。

船從城區駛過,兩岸可見水邊人家就著自家碼頭捶衣取水,洗刷馬桶,晨醒的孩子掏出J J對著河麵怒氣衝衝的撒尿。船從橋洞穿過,拉響汽笛,引得人趴在橋欄上往下觀看,指指點點。

記得那時去南線的航班在一個河道拐角處,總能看到一隻火紅色的消防艇,拴在一個木柵欄裏。水浪湧過,消防艇劇烈的上下顛簸,恰似困鎖在牢中的一水妖,憤怒而又狂躁。

河麵上來往行駛農船貨船木船駁船,水路擁擠,險情頻生,船佬大們站在船頭扯著嗓門相互對吼:扳艄扳艄,打舵打舵。情急之中船員手提一繩球敏捷地墊靠在船舷邊上,將兩隻船及時隔開,避免碰擦。一般走水路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小船讓大船,貨船讓客船,單船讓拖船,農船讓國營公司的船。河道上麵對來往的船隻,客輪上的那些公家船員喊話口氣總顯得有些霸蠻。

出了城區,兩岸的房子漸行漸少,岸邊的景色開始變得開闊荒蕪,偶爾有一些桑樹灌木,向後移行而去。排浪隨著船隊的行駛拖迤在兩邊,滾滾向前,衝擊河岸。遇到河岸分叉處浪頭頓失,過了豁口又重新形成。河堤上間或可見大大小小的泥洞,在湧浪灌淹下或隱或現,偶爾可見一隻碩大的水老鼠驚恐地鑽入洞裏,一下就消失了。

乘客從鄉下出發終點都去城裏,一路上隻有上船沒有下船的。然而出城的路上,不同的站點碼頭都有人下船,船上的人會越來越少。相鄰站點上下的客人一般會被安排在船隊中的同一條船上。上了船或者還在碼頭上等船的時候,就有人相互認出來了,大家都是前村後莊的鄉親。

船在水中行駛,人在艙裏聊起事來,認識不認識的湊到一起,話題離不開工分口糧,年終分紅,生豬價格,桑麻行情。劣質紙煙的煙氣在艙裏彌散開來,熏得人昏昏欲睡,直到被一聲金屬碰撞聲驚醒,船員打開艙門掛鎖,接著探進腦袋大聲報站:吳橋到了煤棧到了高橋到了,有下船的人準備出來。

於是乘船人站起,伸個懶腰打著哈欠,舒適地活動著腿腳,收拾起籃框扁擔麻繩準備上岸。當船艙裏的人走空了,船員就將空船從船隊中分離開來,用套繩固定在碼頭上,等輪船返回時,再載客併入船隊拖走。所以從城裏開出的船隊隨航線的延伸,後麵的拖船會越來越少,最後到達終點時輪船後麵往往僅拖一船。

輪船公司用這樣的方法既節省了動力油耗,也使船隊及時提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