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是在確認安全有可靠保障的前提下,才決定去後方司令部工作以便積累政治資本的。如果覺得風險較大肯定不會讓他去。那時誌願軍在前線的營連排單位特別需要人。他絕不會去。
誌司的安全保障和金日成全家人以及蘇聯駐朝鮮高級顧問團必在同一等級。搞定這點後才赴朝,用不著“無畏”。
沒錯,駐地可能遭轟炸。當時上海福州廣州等地也遭轟炸。誌司跟這些城市相比並不特別危險。隻要住處近旁有防空設施即可確保安全。這是可控的風險。
柏林、東京、倫敦在二戰時均遭遇過轟炸。德日英政府主要領導都安全。誌司遭遇的轟炸跟上述三地相比還差點吧?
看來戰時英國內閣部長們臉皮還不夠厚,沒敢把在唐寧街10號上班叫做“舍生忘死戰鬥在前線”。
無論如何,誌司已為包括毛岸英在內的所有人員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包括牢靠的防空洞。毛岸英的風險完全可控。隻要他遵守安全紀律,就會和司令部其他人一樣無恙。但他不守紀律,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據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的回憶,毛岸英違反誌司的紀律,在規定必須隱蔽在防空洞的時間段裏擅自外出,因此招致不幸。這跟他在北京開車不遵守交規而導致死亡是一樣的。他不是勇敢,而是魯莽。不是“無畏”,而是“無紀律”。
以下是洪學智的《抗美援朝回憶》中關於毛岸英死亡事件的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