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能不能透明化呢?能
陰曆是按月相變化計日子的曆法。因為它的平均周期是29天多,所以12個月隻有354天多。這不夠一個太陽的回歸年。為了不發生陰曆的正月錯位到夏天。隻好隔2年或3年增加一個陰曆月。這叫閏月。閏月按陽曆的24節氣計算。所以有閏月的陰曆實際上是陰陽曆。中國傳統的陰曆叫夏曆,就是個陰陽曆。文革時錯誤地把夏曆改稱農曆。一直錯誤到今天。我們把它糾正過來,稱傳統陰陽曆。
陰陽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月位置按24節氣決定,沒有簡單規律。因此整體說,陰陽曆是不透明的。沒有人能準確預知哪個月是大月,哪個月是小月。
為了讓一般人能掌握月相的變化,根據朔望月的平均周期29.53059日,筆者創造了一個透明陰曆,與自然曆陽曆相配合。
自然曆2000年1月2日是陰曆的朔日。把此日定為透明陰曆的紀月1月1日。
透明陰曆隻計月,不計年。計月的序數稱紀月。
按朔望月平均值29.53059日規定:單數紀月為大月,30天。雙數紀月為小月,29天。
每百年中的30、60、90月小月變大月。
每萬年中的1000、3000、5000、7000、9000月小月變大月。
每十萬年中的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月小月變大月。
這樣的透明陰曆的大小月誤差大致不大於二日。
如把紀月1月提前200000月,可將透明陰曆向前推約16000年。即可包容自然曆的開始長紀元651年在內。
明年公元2019年的自然曆、透明陰曆和公曆的對照曆表如下:
下載曾碼的鏈接:(免費)
https://drop.me/MDm7YY 曾碼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