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理想的世界曆法改革方案—自然世界曆
曾一平(太原科技大學退休教授)
現行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是格裏曆。又稱公曆。格裏曆的前身是儒略曆。儒略曆和格裏曆都是基督教的教曆。羅馬皇帝儒略首先於公元前4年將羅馬原來實行的陰曆改為陽曆。所以稱儒略曆。儒略曆平年365 日,閏年366日,是平均回歸年365. 2422日的大小整數日。逢4的倍數年為閏年。實際年平均日數為 365.25日。 比實際回歸年365.2422日約長0.078日。所以經過一千多年後,春分日由3月23日提前到3月11日。羅馬的天文學家發現這一季節提前現象,羅馬皇帝格裏高利決定加以糾正,於1582年10月5日進行曆法改革。將曆日1582年10月5日跳改為10月15日。並修訂閏法,增加逢100倍數年減閏,逢400倍數年免減閏。從此曆名改為格裏曆。運行至今。中國於1912年開始實行格裏曆。俗稱陽曆。實際陽曆是屬性,不是名稱。
公曆的結構是透明的。儒略曆的年首日原本要取冬至日。因其它原因,改於當年的原陰曆1月1日作年首。因12個陰曆月比陽曆年少約11日,所以一年後的年首就不再是陰曆1月1日了。以後每年的年首就按閏法規定,再也沒有天文意義了。就成現在的樣子。不過總還是固定不變了,算是透明的。
公曆的閏法,簡明實用。其閏年的精確度在日期上有時差一日,但這不影響一般人的四季生活。而且作閏法的進一步精確化調整,並無困難。
公曆從一開始就與七日星期混合在一起。七日星期是來自宗教聖經傳說,是一個非天文的周期。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曆法。公曆曆法與七日星期曆法混合在一起。由於公曆的年、月不是7 的整數倍,所以七日星期就無法在年裏固定。這給日子的計數造成很大的麻煩。每人必須每天記月日和星期兩個數字。這就叫雙軌計日。這成為公曆的一個最大的病瘤。這個病瘤是世界曆法改革的最主要目標之一。公曆還有一些缺點。它的年首沒有與天然四季相配合,日期數字不具有四季意義。總起來說,公曆的缺點有:年不正,季不清,月不齊,節不明,周不層,閏不精。
年不正是說年首不在一年的首季春季之首。
季不清是說四季不開始於月的開始。如1.4.7.10月的一日就不是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
月不齊是說月的長短不等,有不公平的大小月。
節不明是說一年按黃經15度等分的24節氣,其月日日期不明確。
周不層是說星期不是月下的層次。年的下層是季,季的下層是月,月的下層是周,周的下層是日,這是合理的曆法層次。公曆的月卻不包含整數周,所以周不是月下的層次。
閏不精是說公曆的閏法還不夠精密。每萬年大概要多出3日。
公曆有這樣多缺點,因此,公曆需要改革。改革的目標就是要革除這些缺點,讓新的世界公用曆成為:年正、季清、月齊、節明、周層、閏精的合天又簡明的曆法。或者說是合四季又是單軌計日的時間量尺式的曆法。
上世紀30年代,興起第一次世界曆法改革高潮。當時的世界萬國商會首先發覺當時曆法存在的問題對世界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於是它收集各國曆法改革的方案,提出曆法改革的倡議,並遴選出有代表性的兩種方案,委托當時的國際聯盟組織主持曆法改革的事。國際聯盟接受委托,負責將兩個代表性方案連同格裏曆一起發給各國政府,征求各國意見。兩種代表性方案為 “世界曆” 和 “13月曆” 。
世界曆方案:取364日為年的主要部分。主要部分分四曆季,每曆季91天,含13個7日星期。每曆季分三個不等月,第1月31天,第2、3月各30天。年剩餘的一天作季外日,稱 “空日 ”,置於年末。閏年的 閏日也稱“空日”,置於第二曆季末。主要部分的劃分層次為:曆季91天(31日、30日、30日月);13個7日星期。簡單的說分為:91日曆季,七日星期兩個層次。兩個層次以外,平年剩餘一日,閏年剩餘二日。因月長不相等,所以月不是層次結構內的單位。隻能說世界曆的量尺單位為:91日的曆季,7日的星期。另有兩個層次外日。
13月曆方案:取364日為年的主要部分。分13個月,每月28天,含4個7日星期。年剩餘1、2日作月外日,稱空日,置年末。13月曆的量尺層次單位為:28日的月,7日的星期。兩個空日為層次外日,即月外日。
由此可見,兩個遴選出的方案都沒有涉及年首的改革,這表明多數西方人不知24節氣,沒有明確的四季概念。他們隻看到7日星期與月日兩種計日法不能相容的矛盾。隻求解決這個矛盾。解決的思想都是把曆法的結構變成兩級的量尺結構。兩個方案走的都是這個路線。都取了年的主要部分364日做時間單位量尺。都有空日做單位外日。這反映了曆法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反映了社會對曆法改革的要求趨勢。
經濟發展是世界發展的動力。世界上的經濟界即工商界首先覺察到兩種計日方法是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首先提出消除這個經濟發展障礙的曆法改革方案。
改革曆法的要求和期望就是:年的分段要相等,作為時間單位。人們要按時間單位安排工作,這樣才有經濟和法律上的公平。時間分段的大單位,要包含整數個小單位。這樣便於時間的計算和經濟的計算。簡單的說,曆法的分層要構成一個時間的量尺。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所以,曆法的量尺化就成為先進曆法的要求。
中國在接到國際聯盟的征求意見通知後,立即成立以教育部帶頭的“曆法改革研究會”征求全國各界意見。多數意見同意“世界曆方案。以此意見上報國際聯盟。世界各國多數也讚同”世界曆方案“。國際聯盟幾乎通過了世界曆方案,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遭停頓。二戰結束後的195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討論印度等國提出的曆法改革提案。提案基本為前世界曆方案。隻因美國國會反對改革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56年無限期擱置討論。聯合國曆法改革的議案討論,被擱置直到今天。中國當時尚未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而失去發言機會。
國際聯盟三個征求意見的方案中,世界曆方案雖然得到較多國家的讚同,但這不意味它是最好的曆法改革方案。中國是世界天文曆法發展最早,天文曆法文明較高的國家。中國天文曆法學者對世界曆法改革有自己的見解。
近年,世界各國的曆法改革研究者,陸續提出一些新的曆法改革方案。為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一個代表中國的世界曆法改革新方案,筆者研製了“自然世界曆方案“。希望向聯合國提出,供世界公眾討論選擇。
自然世界曆方案當前段曆表(公曆1151~2900年)
年首——現行格裏曆2月4日,為規範立春日。
曆季——每年四季:春季1、2、3月;
夏季4、5、6月、年中月外日;
秋季7、8、9月;冬季10、11、12月。
曆月——每月30日,含6個5日周。
曆周——每周5日。每月1日為周1。周2、2、4為工作日。周1和周5為工休日。
年中——平年5日,閏年6日,為月外日。月外日為工休日。
自然世界曆方案覆蓋公元前9350年~公元11650年,共21000年。共分12個1750年時段。下麵將當前段曆表(公曆1151~2900年)給出,以供公眾研究。全部18段曆表因篇幅過大,本文省略。需要者請閱“自然世界曆方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