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平

特別介紹本人的三大發明:1.自然世界曆方案 2.曾碼切音子聲漢字輸入法 3. 巧智圖
正文

談24節氣

(2019-02-24 05:18:35) 下一個

 

談24節氣

24節氣是中國人對年的分割或分段。人首先認識的時間單位是日。日是一個晝夜循環。或說是一個太陽日。嚴格說每天一個晝夜循環的時間長度並不完全相等。但差不多。人們取其平均值為一個平均太陽日。人們又把一個平均太陽日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60分鍾,簡稱分。每分又分60秒。中國古時是把一晝夜分為12時辰。每時辰相當2小時。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個字來表示。由子時開始。子時由23時到1時,醜時由1時到3時,依此類推。所以中午12時稱正午。24時稱子夜。

人認識的第二個長時間單位是年。年是從四季循環體驗出來的。東西方國家都體驗到四季循環。並且不約而同都給予了四季中點的類似意義的名稱。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中國古代人,更進一步,定義了四季的分界點。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又進一步將每一季分為六等份。每季中點已有名稱,即二分二至。其餘四個分點就是24節氣其餘16個節氣的名稱。西方人至今沒有認識到這16個節氣。

24節氣的分割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時間等分的。這叫平氣,或叫均氣。中國古代定曆法都是按平氣。一直到清代,曆法才按另一種方法編。那就是按地球繞太陽轉的角度,每15度一個節氣。或者說按人們觀察到的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軌跡,即黃道大圓的24個等分度來劃分24節氣。現代天文學就是按這種方法定義24節氣的。不過24節氣的名稱還是沒有普及應用起來,天文學應用的24節氣是用黃經度表示的。即

立春315  ?、雨水330  ?、驚蟄 345  ?、春分0  ?、清明15  ?、穀雨30   ?、

立夏45  ?、小滿60  ?、芒種75  ?、夏至90  ?、小暑105  ?、大暑120  ?

立秋135  ?、處暑150  ?、白露165  ?、秋分180  ?、寒露195  ?、霜降210  ?

立冬225  ?、小雪240  ?、大雪355  ?、冬至270  ?、小寒285  ?、大寒300  ?

由於地球繞日軌道是橢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 焦點,所以24節氣的時間間隔是不相等的。所以如果在曆表是顯示24節氣的日期時間,就是不透明的了。所以說凡是要在曆表中顯示節氣時間的曆法就都是不透明的。這是現代曆法的一個缺點。

要想讓曆法透明,必須讓24節氣透明化。那就得把24節氣變成有簡單規律的固定的近似節氣。至今,曆法研究者都沒有作這個探討,所以沒有出現有透明節氣的曆法方案。

筆者嚐試作了這個工作。我把找到的有簡單規律的近似節氣稱為“規範節氣”。規範規律是把節氣的時間間距簡化為15日和16日兩種。平年連續5個長節距。閏年連續6個長節距。當前時段由公元1151年到2900年,共1750年稱第7時段,長節距由規範立夏開始,即4月1日開始。這樣得到的規範節氣日與真節氣的誤差通常名義日期不會大於二日。能滿足節氣誤差的要求。但節氣變為透明了。曆法變為透明了。人們很容易由透明的自然曆,從自然曆的日期推知四季的進程。

譬如今天是自然曆2019-02-22日,是規範立春後的第22日。近似的太陽黃經就是:

315  度+22 度=337度。太陽的黃經度表示四季的進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古時是以冬至為 0 度起點 , 西方一向以春分為 0 度作起點 , 普通約數
對農家已經夠用 , 算命是要準確交接時辰 , 漢以前以冬至為年始 , 唐以後以
立春為歲首, 是方便農家幹活 , 農民大多不識字 , 但廿四節氣就一定識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