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實行這樣的芯片戰略
前些天的中興事件,對中國來說看似是一件壞事,其實是一件好事。它使我們看到了中美之間科技方麵的巨大差距,抑製了中國社會上的那種虛誇傲驕之風,務實思維重新占據了中國社會的主流。這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美兩國高層善良和有效的協商之後,中興的問題雖然暫時解決了,但是中興事件中暴露出來的中國芯片之痛並沒有解決。我們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痛。
那麽,中國的芯片戰略究竟應該製訂?這裏談談我個人的見解。當然,應該說明,在中興事件之前,我對芯片毫無了解;縱然現在中興事件已經基本解決,我對芯片的具體內容和中國當前芯片行業的總體狀況也並不十分了解,隻能從大家的討論中見到一些蛛絲馬跡。因此,本篇所論僅為一孔之見,如果能因此啟動大家對中國芯片戰略的重視和討論,則幸莫大焉。
所謂的中國芯片戰略,具體說來就是四句話:搶占低端芯片市場;進軍中端芯片市場;慎入高端芯片市場;強勢介入未來高端芯片市場。
據說,在低級芯片上,中國已經能夠做到部分自足,那麽,就應該把低級芯片做到極致,最後目的就是部分或者絕大部分地占據低端芯片市場。在這方麵,互聯網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互聯網是西方所創建的,互聯網+的不少模式,也是由西方建立的,但是互聯網+的不少內容,卻開花在歐美,結果在中國。中國把互聯網+的各種模式,都做到了極致。低端芯片也應該借鑒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的經驗。
進軍中端芯片市場,應該是我們芯片戰略的重點。為實現中國芯片戰略,我們當然不能僅僅滿足於占有低端芯片市場,而是要向更高的層次進發。同時,有了低端芯片市場大開發、大布局的經驗和科技積累,也順理成章地便應該進入中端芯片市場。並且由於低端芯片的市場占有和科技積累,開發中端芯片也具有了堅實的基礎。
所謂慎入高端芯片市場,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高端芯片市場當前還完全由發達國家所主導,芯片標準也由發達國家製定,中國貿然進入,必然會引起發達國家對中國芯片行業的遏製,反而不利於中國芯片行業的發展。二是因為中國目前的科技發展,不具備開發和布局高端芯片的實力。據說,中國並不是沒有進行高端芯片的開發,但結果或者出現造假的醜聞,或者雖然研究出來了芯片和係統,卻並不實用,不能推廣。當芯片之痛襲來之時,一些企業界的大佬們如馬雲、董明珠等,紛紛表示要進行芯片開發,實際上隻是出於一時的義憤,而不是出於理性的思考;或者他們理解的芯片,就是低端芯片。這方麵我們千萬不能盲目冒進而重犯大躍進的錯誤,不能再喊什麽“集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等口號,必須考慮投入和產出比。當然,所謂“慎入”,也不是絲毫沒有作為,隻是我們需要積累進軍高端芯片的實力。
所謂介入未來高端芯片市場,是中國在科學技術上彎道超車的需要。當前的高端芯片市場標準,都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製定的,我們在這些方麵很難再有大的作為,所以把當前高端芯片市場讓給發達國家,是我們無可奈何的選擇。但未來的高端芯片市場標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還留給我們不少可以開拓的空間。比如在人工智能即機器人方麵,我們就應該大量的研究資金投入等。
為了實現我們的戰略,我們也需要采取了些必要的策略。我們的策略應該是:理順國家、企業和科研工作者的關係。
我們應該淡化國家在芯片市場中的作用,但也不是無所作為。國家的作用應該主要在三個方麵:一是提供必要的信息;二是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三是一定程度的組織管理。提供信息比較容易理解。關於資金支持,要做到合理地分配支持資金,錢不能亂花。對於中低端芯片,國家根本不需要或者隻用很少投入資金,交給企業和市場去做就可以。但國家可以對開發和推廣芯片有成就的企業和個人提供開發獎和推廣獎,當然獎金不妨優厚一些,以吸引全社會對芯片開發和推廣的熱情。國家全部用於芯片開發的資金,百分之七十都應該用在未來高端芯片上。可以在全國相關科研單位或者高校、企業,選取最有可能的突破點,進行重點扶持,以期在未來的高端芯片開發上占據一席之地。
企業是芯片開發的重點。這是因為,企業最接近芯片應用的市場,本身就應該是芯片市場的開發者和受益者。但是,過去中國企業運用在銷售渠道的資金過多,而運用在研究開發上的資金卻相應少得可憐。所幸中興事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驚醒了企業家們,相信這些企業今後會加大研究開發的投資。
芯片市場開發的重點,還是在科學研究工作者身上。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太低,不利於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在當前情況下要大幅度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資待遇,也並不現實。因此,除了一定程度上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外,應該采取高獎金的形式,給做出貢獻的科研工作者以高額的獎金,獎金的數額要達到讓人眼紅的地步,並且這個獎金要一次性的轉帳,完全由科研工作者自己支配,屬於科研人員的私有財產。
芯片之痛雖然已經過去,但其問題仍然存在。中國芯片之路究竟應該如何走,還需要有關單位集社會之智慧,全麵進行研究,而不能僅僅一般性地加以倡導。
在批量生產時 不一定都要自己造,可就價格、地域、政治。。。取向,但是必須要有自造能力!自己發展或可用任何方式獲取這種能力的來源、世界工業界都是如此,不要太‘君子/紳士’作風。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優良、合理規劃是可以做到的!!
世界上我最讚賞瑞典,他們隻有一千萬人口,地小資源少,但是他們幾乎什麽都會造:汽車、飛機、輪船、醫藥。。。還有宜家/Ikea!
瑞典是中國要模仿的榜樣,而不是美國!(強調的說法!)
若是川普卡死中國留學生來美讀書以及留下來工作的大門, 對國內發展應該很有好處。貿易戰也能讓國人清醒一些看到自己的短處發奮圖強。 不過首先是要能頂得住別自己先垮了。
中國當初的改革開放的導向變成一切向錢看是錯誤的!中國需要專心致意的工作者,建設國家;台灣電子業的發達是當年電子學科成了眾多大學生對電子的熱烈鑽研,都跑到美國研究所讀電子科學。。。中國必須不可忘記毛澤東思想: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這是任何事情的根本。
本人一輩子的事工程師,不是電子專業,不能隨意評論;我想中國可能忽略了基礎工業,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政府的政策就是輔導“Commodity market",希望以國家壟斷扼殺產業競爭,不幸的是,世界人民也不傻,況且,世界大多數人民也隻能打個工,謀口飯吃。土工把人家盤子裏的飯都劃拉走了,人家終於翻臉了。
二來,作為政府中的個體,按趨利最大化的意識(中國人民還是很有聰明才智的,不是嗎?),基本上人才資本都不大可能去見效慢的方向了。
三來,有哪個可以再自由世界充分發揮才智,願意將自己的思想禁錮再XX的框框裏呢?應為上麵第二點,頂尖人才就流失了。
四,看看中芯國際,集與國之力,才告了個半不啷當,大概不惜一切代價,選些軍品還行,商品半導體,和先進企業是漸行漸遠。
是這樣。文明真諦對社會來說,就是效率。它也哲學視野緊密相連。
全球化哲學視野是,當體係全麵進入非線性化,(經濟互相滲透,利益複雜交融,係統分工繁瑣,科研投入巨大,行業依賴猛增,。。)線性思維已經不適應現實的需求。人們應當從整體論與動態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就是說,那種線性思考,市場自由,競爭淘汰的經濟方法慢慢顯露出越來越大的弊端。而整體視野,動態控製,係統整合,合作共贏的經濟方法將慢慢顯露出其優勢。它意味著,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應該有更積極的角色。上世紀出現的哲學方法論 統籌學(Operation Research),係統工程(System Engineering), 控製論(Cybernetics)已經預示全球化的哲學視野。誰能處理好這些關係,誰站得更高,看得更遠。